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
0.00    
  • ISBN:
    9787214146786
  • 作      者:
    陆永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陆永,男,1974年生。2012年获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从事公安工作,2011年至今任江苏省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警察学。在《公安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研究丛书该书透过当代中国警政的变迁,揭示现代国家成长的轨迹与特质。“国家的本质就是执法,即拥有委托一名身着制服、手持枪支的人去强迫人们遵守国家的法律这样一种最高权力”。警察代表国家执法,是和平时期垄断强制暴力的公权部门,其职权的行使状况真实而具体地反映国家理念、治理方式等的变化;警政则泛指有关警察的政治和行政事务。立足警察和警政观察现代国家成长,正是一个十分可取的角度,而之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全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话语、制度、行为、结构等四个维度,对1949年以来中国警政的发展变迁作了立体式梳理。在此基础上,抓住警政话语与执政理念、警政制度与公民权利、警政策略与国家能力、警政组织与政府职能等最能衔接警政与国家深层内涵的几对关系,搭建了基于警政这个面向来观察、分析现代国家成长问题的分析框架,从一个侧面清晰地解析了当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历史轨迹,丰富了本土政治学经验研究的内容,对当下的中国政治学至少提供了学术增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从警政话语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治国
  理念变迁
  现代国家成长离不开现代治国理念的引领和支撑。治国理念反映基本政治共识,框定与标刻政治发展水平,其具体内容主要通过日常政治话语体现出来,尤其是在主流话语中得以集中展现。话语(Discourse),是指涉或建构有关某种实践特定话题之知识的方式;理念则是人们头脑中带有根本性、主导性的对事物的思想、观念、心理等。两者之间,理念是内在主旨精神,是灵魂;话语是外在叙事形式,是载体。警政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警政话语上承治国理政基本理念,下启警政战略、制度和具体运作,当代中国各个时期各具特征的警政话语犹如一面明镜,清晰地映照了治国理念变迁,透视出现代国家成长的内在走向。
  第一节  三代政治精英的警政话语
  国家最有影响的主流话语权,一般由其政治精英掌控和表达。当代中国党建国家的模式决定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十分强调主义、旗帜、路线等意识形态问题,其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组成了当代中国的主流话语,对全部政治和行政工作有着很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分析当代中国政治精英——党的三代领导人物的警政思想观点,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警政话语是必不可少的。一、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关于国家性质和治国理念的论述,首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其《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概念。1949年6月在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之际,他撰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一文,详细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个用以概括国家性质的概念,也即后来人们常说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提出,从理论上解决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政治和政权的核心问题,也为当代中国警政确定了一个总的基调。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繁杂,但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取得领导权后,就要用无产阶级专政来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是否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以及其他错误思想的根本区别所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对资产阶级等反动剥削力量进行强制,实际上是阶级斗争学说在国家性质层面上的具体解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显然,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占统治地位的领导阶级都是工人阶级,都强调对反对力量实行暴力统治而非妥协、协作。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国家、现代国家和警察、警政的基本概念
(一)国家与现代国家
(二)警察
(三)警政
二、警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国家?警政如何反映国家政治
(一)警察是国家权力广泛而常在的代表
(二)警政是现代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内容
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力图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当代中国警政的源起
第一节 中国王朝警政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历代王朝警政述评
二、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
第二节 西方现代警政对中国的影响
一、现代警察和警政的发轫及其核心理念
二、西方警政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 马列主义警政观与当代中国警政的起源
一、马列主义警政观的基本内涵
二、共产党警政建设的早期努力
三、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同步建立
小结
第二章 从警政话语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治国理念变迁
第一节 三代政治精英的警政话语
一、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二、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警政文本的叙事话语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20次全国公安会议概述
二、有代表性的六次全国公安会议主要精神解读
第三节 警政话语嬗变中的治国理念传承更张
一、一以贯之: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服务大局
二、逐步调适:淡化专政、强调服务、重视法治
三、词语透析:“敌人”、“坏分子”、“坏人”含义辨析
第四节 治国理念变迁的历史文化解读
小结
第三章 从警政制度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公民权利规制
第一节 当代中国警政法规的演进过程与内容特征
一、警政政策法规立改废概况
二、警政法规的主要内容
三、警政政策法规的基本特征
四、案例写照:孙志刚事件
第二节 纵向比较:以治安管理处罚法规为例
一、从“条例”到“法”的演进
二、从只求秩序、淡化自由到秩序优先、兼顾自由
三、警察权在范围、种类和幅度上的扩展
四、警察权在程序、监督和自由裁量上的收缩
五、综合分析
第三节 横向比较:以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刑侦制度为例
一、两岸侦查程序比较
二、两岸侦查强制措施比较
三、综合分析
第四节 警政法规执行中的公民权利实际保障
一、从权力运行方式看警察权的规制
二、从惩治犯罪准确率看法治精神的贯彻
三、从公民对执法主体的满意度看公民权的保障
小结
第四章 从警政策略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国家能力建设
第一节 西方国家警政策略演变的基本历程
一、“皮尔原则”与警察职业化
二、专业化运动:告别“政治时期”.
三、社区警务战略推动警务社会化
四、“9·11”之后美国的国土安全策略
第二节 当代中国警政策略的调整
一、保卫新生政权与镇反运动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风尚的变迁与“严打”
三、治理理论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四、社区警务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五、社会治安问题的复杂化与推进平安建设
第三节 警政重心由“治安”向“维稳”的移转
一、当代中国警政重心的两次移转
二、当下中国警政重心转向维稳的具体表现
三、维稳与警察职能泛化
第四节 国家能力建设与警政策略优化
一、对社会治安实际状况的剖析
二、当代中国警政策略的优化
小结
第五章 从警政组织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政府职能转换
第一节 组织结构功能的多向度发展
一、建国后警政机构沿革概况
二、专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同步扩展
三、窗口缩影:派出所职能定位的演变
第二节 组织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走向
一、世界各国警政管理体制综述
二、当代中国警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三、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四、管理体制的集权化
第三节 组织成员身份的多重性趋势
一、从“单一性”到“多重性”
二、多重性身份彰显多样化职能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的中国诠释
小结
结论
一、经过60多年的探索实践当代中国警政全面发展现代国家成长迈出坚实步伐
二、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包含威权与民本因素既是“生存性智慧”的体现也面临潜在的风险挑战
三、推进现代国家成长应当把握治本之道与权宜之计的平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