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陪都重庆:1938-1945:大轰炸下的抗日意志
0.00    
  • ISBN:
    9787549566211
  • 作      者:
    秦风编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1)抗战重庆,实际上成为亚洲的权力中心,《陪都重庆》珍贵史图151幅,“温故影像”丛书一种——美丽幽静的山水,永不退却的山城,大轰炸下的抗日意志,各党派人民团结救国,话剧的抗战与批判,蒋夫妇与宋家三姐妹,亚洲反法西斯大同盟,中国逐步恢复国家主权,台湾光复与战后四强……重庆岁月,无疑是抗战史诗中极为动人的一章。
  (2)秦风:老照片收藏第1人——还原历史真相,推动多元包容,秦风为《三联生活周刊》、《老照片》等媒体持续提供众多历史事件的老照片。被称为老照片收藏第1人,活跃于海峡两岸。北京今日美术馆,专门为秦风办过多次影像展览。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近年办过“秦风老照片馆”藏品专题拍卖——中国首位以收藏家命名的影像专题拍卖。
  
  

展开
作者简介
  秦风,本名徐宗懋,酷爱历史和美术。2000年辞去长年从事的新闻工作,成立台湾文史工作室,以传播中华历史文化为职志,同时收集老照片和文物,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刊载,期望能开拓中国人历史影像的新领域。出版有《岁月台湾:1900年以来的台湾大事记》、《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日俄战争与中国的命运》、《秦风老照片馆》、《一个时代的谢幕:蒋介石私人摄影师作品集》、《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1947年春:延安》、《影像民国:1927—1949》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庆那样,因历史机缘,在短短几年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人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精英与资源于此一地,以完成摆脱被侵略被压迫命运的重大使命。重庆这一地名不仅联系着战争岁月的记忆,更因战争的性质,被赋予神圣的意涵。
  《陪都重庆:大轰炸下的抗日意志(1938—1945)》,“温故影像”丛书之一,由秦风老照片馆广泛收集影像素材,呈现重庆抗战的重要经历,包括大轰炸的抗日意志,各党派团结抗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在重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丰富的抗战话剧,以及蒋氏夫妇和宋家姐妹的抗战活动。此外,本书也着重反映了重庆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角色。1941年底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美、英、苏四国同盟的出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根本的改变,从抗战初期被压迫的角色,到了战争末期以世界四强的角色崛起。在这个过程中,重庆实际上成为亚洲的权力中心。中国在这里实行了对印度的大国外交,同时也完成了《开罗宣言》和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工作。重庆此一非凡的地位,在此书中得以完整重现。
展开
精彩书摘
  [辑一]大轰炸下的抗日意志 
  重庆从成为抗战陪都的一刻起,不仅迎来全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也承受着日军最惨烈的轰炸。重庆是一座山城,周边森林密布,春冬时节,浓雾深锁,然而夏秋两季,晴空万里,成了日机无情轰炸的时期。从1938年春到1943年秋,总共五年半的时间里,重庆军民承受了日机近万架次、二万多枚炸弹的轰炸,伤亡二万多人,房屋毁损一万七千多幢。重庆百姓的抗战岁月就是伴随着躲避轰炸、逃难、抢救伤亡的记忆。日军对重庆实施轰炸的目的,是企图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然而重庆市民不仅未曾退却,反而在炮弹的洗礼中,更激发出坚忍的抗战意志。 
  [辑二]各党派人民团结救国 
  抗战促成了中国各党各派大团结,“西安事变”和平落幕后,国共进行了政治和军事的整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和新四军,中共参加国民参政会,同时由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负责抗战宣传与动员群众支援抗战等工作。在抗战初期,中国独自对日作战,异常艰辛,然而全国民众不分男女老幼,一致对敌作战。中共组织在渝积极发动群众,团结民主人士,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有效地鼓舞人心士气。至于南洋侨领陈嘉庚、胡文虎来渝,各阶层民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一份抗敌的心力,早已载入陪都救亡图存的影像日记中。 
  [辑三]话剧的抗战与批判 
  话剧是抗战期间重要的艺术与文化活动,对于宣传爱国思想,唤醒民族意识,甚或批判抗战期间政治、社会的腐败面,引领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均有着重要的贡献。抗战前,中国即有许多先进的话剧社,尤其是向往民族解放、建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左翼剧团更掌握了时代的主流。优异的剧作家、导演和男女演员共同向中国社会呈现了一幕又一幕激奋人心的话剧。抗战爆发后,大批上海的优秀话剧人才撤往重庆,继续话剧创作,他们在国泰戏院连续公演,轰动山城,不仅展现了侵略者的残暴,也无惧地批判国民党政府统治之下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种黑暗面有时甚至超越党派之见,成为抗战时代中国官场陋习的自省。因此,抗战时期知名的话剧创作不仅鼓舞人民对抗凶残的敌人,也以文化人的良知保持着民族的反思能力。
  ……
展开
目录
[序言]  永不退却的山城 / 秦风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庆那样,因历史机缘,在短短几年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辑一]  大轰炸下的抗日意志
重庆从成为抗战陪都的一刻起,不仅迎来全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也承受着日军最惨烈的轰炸。
[辑二]  各党派人民团结救国
“西安事变”和平落幕后,国共进行了政治和军事的整合,中共参加国民参政会,同时由周恩来出任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负责抗战宣传与动员群众支援抗战等工作。
[辑三]  话剧的抗战与批判
话剧是抗战期间重要的艺术与文化活动,对于宣传爱国思想,唤醒民族意识,甚或批判抗战期间政治、社会的腐败面,引领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均有着重要的贡献。
[辑四]  蒋夫妇与宋家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抛开家庭与思想的歧见,携手合作,活跃于重庆的外国侨社中,争取国际支持,并济助妇孺,遗爱人间。
[辑五]  亚洲反法西斯大同盟
战时重庆,著名的亚洲反法西斯团体,包括由金九担任主席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及麾下池青天担任总司令的韩国光复军,日本作家鹿地亘组成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宝岛台湾也组成了抗日政军团体。
[辑六]  中国逐步恢复国家主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亚洲与欧洲战场连为一片,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亚洲最重要的力量。在短短三年间,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在外交战场上连战皆捷,蒋介石夫妇访问印度,展开大国外交。
[辑七]  台湾光复与战后四强
《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将日本强占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于战后归还中国。台湾回归祖国成为定局。同时,战后中、美、英、苏世界四强的格局亦隐然成形。
[辑八]  美丽幽静的山水
尽管日本侵华战争带给重庆人民巨大的灾难,不过硝烟间歇时期的重庆却是一座美丽幽静的山城,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于此,山光水色,又因地处巴蜀旧地,邻近多古镇,民风淳朴,建筑别具特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