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经济记忆
0.00    
  • ISBN:
    9787513635622
  • 作      者:
    中国经济时报编辑部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许宝健主编的《经济记忆》分上下两册。 上册内容包含两部分,一 为经济时评精选,是中国经济 时报评论员20年来对宏观经济 大势、重要经济社会事件、改 革趋势的判断与观察,话题广 泛,具有前瞻性;一为经济人 物专访,记述了我国老一代经 济学家在不同时期为建立和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所作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曲 折的人生经历,具有很强的可 读性。 下册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20年来所做的深度调查报道的 精品集粹。既有对地方经济社 会改革模式的比较,也有对地 方破解发展难题的分析和点 评,这些来自一线的深度调 查,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描述了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质性和 差异化特征。值得一提的是, 本册收录的大型调查报告“新 局之光”系中国经济时报近年 推出的拳头产品,其择要观点 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了有 价值的决策参考。
展开
目录
上册: 时报时评 抢救中国名牌 重视阶层心理 寄望投资拉动 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西客站现象 转变发展观 国企摘乌纱 户籍制:坚冰裂缝 第三步战略 建设有魅力的市场经济 大树进城是一种浮华 人民币升值争论暂画休止符 还是要防通缩 部门立法可以休矣 一个“成功模式”为何破产 监督行政权需要立体化 新改革共识 注意力经济:向左还是向右? 新世纪的生动开局 说不尽的CPI 凝聚起新的改革共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工资集体协商”逐步逼近问题实质 必须尊重劳动者的权利 起承转合之年 在更广阔的背景中看“中国奇迹” 23万条意见究竞有多大分量 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努力推动稳进发展 中国需要建设一批一流智库 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写在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 重聚共识方获改革勇气 调控的关键在于形成预期共识 改革是央企的唯一出路 推进领导干部官德建设刻不容缓 自给率跌破90%不等于粮食安全受威胁 避免制度化不平等愈演愈烈 大部制改革不能“一并了之” 中国开启改革开放“2.O时代” 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中国经济闷局 微刺激、强刺激不如改革式刺激 拿什么激励中国企业创新 中小微企业融资:市场总比政府更有办法 经济记忆 我是怎样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叔莲 经济学界常青树——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 电力改革不应回避输配分开——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访谈录 忆恩师陈岱孙先生——兼谈陈岱老教育思想 黄范章:我为什么推崇股份制 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何历久不衰 追忆似水流年——与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刘诗白先生的对话 李京文:我最愿意做学者 前面有一盏指路的灯——记我的导师何炼成先生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普通经济学人”——忆高鸿业先生二三事 勇于建言改革的谔谔之士——访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教授 吴易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经济学家 陆百甫:将数字变成美丽的诗篇 刘国光: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最早倡导者 真知社情民意 方能高瞻远瞩——回忆陆学艺老师 郑新立:我在国家计委的13年(1987—2000年) 沉痛悼念敬爱的于光远先生 告别于光远 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多彩人生 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第一人 卫兴华:经济学理论的清道夫 王珏:始终活跃在经济学的前沿阵地 田雪原:中国人口政策的设计历程 汪同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1979,中国第一次生态意识大普及 包产到户,安徽肥西的1979年春天 下册: 模式之辨 发展之道 新局之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