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一代名将段德昌
0.00    
  • ISBN:
    9787556101894
  • 作      者:
    中共南县历史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共产党派往黄埔军校的第四期学员;他是北伐战争中的宣传“铁科长”;他是八一南昌起义中的团党代表;他是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他是开创湘鄂西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被誉为湘鄂西苏区的“常胜将军”;他是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他被毛泽东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书;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他是为共和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双百”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就是段德昌将军。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诞辰110周年,《一代名将段德昌》编者郭世奇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了段德昌从一个仗义少年向一个热血青年的转变,从一个爱国青年向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跨越。

展开
内容介绍
  段德昌将军是湖南南县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诞辰110周年,中共南县县委和南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写了《一代名将段德昌》。
  《一代名将段德昌》一书,融史料性与文学性于一体,既有史实的记述,又有后人的评论,叙论结合,图文并茂,真实地再现了常胜将军的革命生涯。编者郭世奇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了段德昌从一个仗义少年向一个热血青年的转变,从一个爱国青年向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跨越。通过这些史实记述,凸显了人物的个性与特色,再现了长沙“六一”惨案、“雪耻会”、“八一”南昌起义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内容翔实而生动。书中还利用附录记载了段德昌烈士的年谱,记录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关通知和决议,使人们对那段历史的真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这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有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小县,她,就是位于湖南省北隅的南县。说她年轻,她自清光绪御批于1895年正式设立南洲厅,至今不满120周岁;讲她古老,在这片肥沃土地上,曾出土了7000年前的古人类骨架和殷商、姬周、战国、东汉、晋、隋、唐、宋的人类活动遗址和墓群。在这一马平川、湖港交错、鹭飞鱼跃的湖乡里,杂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者。这些垦荒者带着各自美好的希望及文化习俗在此生息着、繁衍着……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块隆起的小土包。宋朝时,就有移民在此拓荒,故叫宋田山。到明成化年间,因属华容县管辖,被划为第九都,又称之为九都山。明永乐年间,一个叫段时中的人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遂在此开荒立业。明万历年间,又有段道隆、段道德兄弟慧眼识珠,从湖北监利举家迁来此处发家致富。之后,许多人从四面八方来此淘宝。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移民垦荒者之中,依次以涂、段、孟三姓居多,被称之为“望族”。
  段姓始祖是周平王宜臼与审侯之女所生的小儿子共叔段,为伏羲、炎帝一脉,出自姬姓。洞庭分支段氏“酉阳堂”奉段千驷为开山祖,段德昌就属于这一脉。段千驷因武功卓显,在元顺帝至正年间被封为德威将军。
  段千驷发脉至四十八代段明理,以其曾祖廷华为始修编“酉阳堂族谱”:“廷若尚明文,一士钟泽湘,光祖修心德,传家孝友先,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排列。段德昌的父亲段心铨,为共叔段第五十八代、“酉阳堂”第十四代,是位饱学之士。青年时代,他离开了林木丰茂、风景秀丽的九都山,来到省会长沙,考取湖南甲种农业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因不满足已学知识,在母亲段尹氏的鼓励下,又远涉重洋,来到东瀛,一举考进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段心铨深知中国农民饱受的疾苦和不平等待遇,立志要为穷苦人申冤平屈,选修了政法专业。远在异国他乡,家庭经济有时供应不上。他边打工,边勤学,“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时,他吟哦着先祖中唐时大文人段文昌那首寒窗苦读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以解饥寒。前两句,是段文昌寄居惠昭寺饿着肚子凭栏望着僧侣就斋的羞涩心情,后两句是段文昌官居宰相,头戴“碧纱笼”重游惠昭寺慨叹人生的不易的喟叹。段心铨看着繁华的东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想起在军阀混战中忍饥挨饿的祖国同胞,他情不自禁吐出陆游《赠丐士》中的诗句:“尚能忍耻坟向祭,安用追惭饭后钟。”在那动乱的年代,自己即便“追惭饭后钟”,要想求得“碧纱笼”也是一片枉然。他嘹望茫茫大海上空奋飞的海鸥,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
  学成之后,段心铨怀着报国救民之心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他投亲访友,相伴母亲数日后,应湖南省农会之邀,到长沙任职。谁知每日上班,同事不问农事稼穑,一杯浓茶,趣闻逸事,漫无边际闲聊。他无力改变沿袭的官场习气,发现自己所学也派不上用场。数月之后,便辞职返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了十多日,他在朋友的举荐下,到常德市法院担任承审官。他心想,若能一展所学,也能为民办事。就职后没几天,段心铨接受了一件当地乡绅霸占农民田土案。案件事实简单清楚,证据确凿。当他准备判决之时,院长把他叫进办公室,命他把田土判给乡绅。他把证据摆在院长的书案上,据理力争。院长恼羞成怒,呵斥道:“你如果不听招呼,就不要审理此案了!”不几日,那农民的田土硬生生判给了乡绅。生性耿直但秉性懦弱的段心铨气得血直往上涌。本来体弱的他卧病在床,越思越恼。他无力与权势抗衡,病刚初愈,便愤然离职,又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徜徉于山水之间,以酒消愁解闷。伴随着他熟练的京胡,自拉自唱:“一事无成两鬓斑,叹光阴一去不回还。日月轮流催晓箭,青山绿水常在面前……”忧郁衰怒的京腔迴绕在九都山的上空。
  段家是九都山的殷实富裕之家,书香传世。段心铨之父早逝,母亲段尹氏精明能干,把家务田户管理得井井有条。母亲见儿子终日郁闷,身单体薄,便为段心铨娶妻,以延续段家香火。女方是本乡桂花园一富家小姐,叫孟当生。段心铨娶妻后,情绪逐渐稳定。他再也不敢涉足官场,便到南县五高小寻了一份教书的职业,一身清淡,两袖沧桑,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妻子孟当生贤淑能干,是公婆的一个好帮手。夫妻相敬如宾,婆媳相处和睦,一家倒也其乐融融。
  1904年夏,长江水裹挟着泥沙,沿着藕池河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南县县城外河洪水陡涨。堤内却连续两月滴雨未落,禾苗枯萎。农民望着蓝天,求神拜佛,祈求天赐甘霖。8月19日,又是一个烈焰高照,骄阳似火的日子,村民一边挥汗车水,一边跪拜菩萨。刚到中午时分,一片乌云从东而起,顿时将天空布满得漆黑一团。瞬间,伴着惊天动地的雷声,亮起了一道道耀眼的闪电,像一条条火龙直扑湘鄂大地。
  顷刻狂风大作,一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九都山的人们来不及返回家中,在田垄里、在屋场上欢呼雀跃。当雷声刚刚停息,突然听到从段家大屋传来婴儿“哇哇”的哭声。那是一个小生命伴着雷声、伴着闪电、伴着及时雨降临到了人间。这个小生命,就是按“酉阳堂”辈行族谱起名的段德昌,第十五代。这年,农历甲辰,属龙。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匡世求索救国路
 雏鹰展翅
 湘江击浪
 南洲风云
 投笔从戎
第二篇 革命征程露锋芒
 北伐“文武双铁”
 攻克南昌北门
 扑不灭的火种
 战友革命情深
第三篇 星火燎原遍洪湖
 公安春雷
 洪湖烈火
 鄂西挥戈
第四篇 战神威震湘鄂西
 南平会师
 挥师南征
 劲旅雄风
 三战三捷
 七千里转战
第五篇 将军英名垂青史
 血洒金果坪
 一生求真理
 永远的丰碑
附录
◎段德昌遗作
 给彭璜的信
 中共鄂西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军事工作问题决议案
 鄂西游击战争的经过及其现状
 红军纪律歌
 洪湖游击战原则与战略战术
 悼步云
 给苏联工农红军的信
◎回忆段德昌
 李清明对“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的回忆
 团南华特支开会报告表
 团南华特支书记陈琳致团中央信
 智取天育墩
 我在监利经历的两次战斗(节选)
 新沟嘴之战
 湘鄂西苏区党的“四大”前后
 历史教训要讲清楚
 何长工关于“新华中学”的回忆
 张声明给南县党史办的信
 历史人物的回忆与评价
 段德昌年谱
◎段德昌赞歌
 段德昌,不屈的青松!
 段氏家族对联
 江城子——忆洪湖
 赞洪湖
 常胜将军段德昌
 段将军带我闹革命
 游击队长段德昌
 反围剿
 从军歌
 洪湖英雄谣
 练兵忙
 红军与白军
 夜袭天育墩
 将军魂(歌曲)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