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进餐良好习惯的养成
训练进餐的礼仪
每次宝宝吃饭前,都要先给宝宝清洗双手和脸,接着用愉快的声音说:“我们开饭喽!”然后,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吃饭。进餐结束要向宝宝示范说:“吃饱了。”然后为宝宝洗净双手和脸。
像这些进餐的礼仪,不论宝宝是否会做,爸爸妈妈们都要从小反复在宝宝的面前示范,以便养成习惯。
用勺喂宝宝
宝宝开始食用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时,应该让宝宝练习用勺子吃东西。妈妈可以用小勺给宝宝喂些好吃的食物,或在大人吃饭时顺便使用小勺给宝宝喂些汤水。这样宝宝慢慢地就会对小勺里的食物产生兴趣且接纳用勺子吃东西了,为以后自己独立吃饭打下基础。
养成固定地点吃饭的习惯
在宝宝能吃饭的时候,要让他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吃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让宝宝明白坐在这个位置就是要准备吃饭了。
吃饭时间不宜过长
宝宝吃饭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不宜拖得太长。如果宝宝边吃边玩,就要及时结束进餐,且告诉宝宝进餐结束了,然后收拾餐具,千万不能让宝宝把进餐和游戏画上等号。
进餐时关掉电视等
宝宝1岁后可以和大人一起进餐了,因此,家人要为宝宝创造愉快的进餐氛围,需要注意,进餐时不要开着电视。因为吃饭时看电视会吸引大家的目光,而无法照顾宝宝。即使宝宝不喜欢食物的味道或者吃了不该吃的食物,父母也看不到,这样会让宝宝失去进餐的欲望,也容易造成误食等危险。所以,进餐时间一到,父母就应该关掉电视,全家人温馨地进餐,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养成边进餐边看电视的坏习惯。
宝宝牙齿和辅食有一个“约会”
6个月:舌头可以前后运动,能够吞咽
口腔发育特点:宝宝消化功能发育成熟,在吃到食物后可以紧闭双唇,用舌头将食物夹在舌头与上腭之间做前后运动,然后把食物送到舌头根部,再吞咽下去。
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800毫升/天
辅食适应软硬度:糊状辅食,如米糊
辅食添加次数:1次/天
新增辅食食材:米粉或碎烂米粥、加工成泥状的蔬菜类(胡萝卜、南瓜、红薯等)
7~8个月:可以用舌头和上腭将食物磨碎
口腔发育特点:宝宝的舌头已经可以上下、前后地活动了,如果遇到小块状的食物可以用舌头与上腭将其碾碎,继而吞咽。有些宝宝在这段时间内,前牙已经萌出,他们开始慢慢用牙齿咬食物。
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800毫升/天
辅食适应软硬度:与豆腐软硬相当
辅食添加次数:1~2次/天
新增辅食食材:水果、肉类(如鱼肉泥、猪肉泥、肝泥等)等
发热喂养原则
发烧,医学上称为发热,是宝宝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热。发热的宝宝抵抗力下降。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会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大量消耗,出现机体代谢紊乱。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不论哪一种,都要对发热的宝宝进行良好护理,喂一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发热时,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
稍大的宝宝:发热时无其他症状,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如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发热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盐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或米汤,加一平匙糖及半啤酒瓶盖盐)
1岁左右的宝宝:发热时无其他症状,适当进食一些补充电解质的食物,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奶类或豆浆等,米汤或面食等;发热严重暂时禁食,以减轻肠胃道负担,同时请医生诊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