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浮生六记
0.00    
  • ISBN:
    9787503959158
  • 作      者:
    (清)沈复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5
收藏
编辑推荐
  清代随笔体格言小品代表性的作品。短小精炼、简洁的格言语录形式,不拘一格地抒发作者内心追求和修身处世之学,语言风格轻松易读。《明清小品文系列:浮生六记》流传久远,“浮迷”众多。其中两位超级“浮迷”——林语堂、俞平伯的贡献,让其成为经典并走向世界:1924年,《浮生六记》由俞平伯整理标点并首次以单行本印行后,迅速广为流传;民国时期,《浮生六记》精彩片段被选入《国文》课本;1935年,《浮生六记》由林语堂译成英文,并相继被译成德文等多种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明清小品文系列:浮生六记》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卷,记录了沈复的苦乐人生:与妻子陈芸的爱情,经历的人世沧桑,游历的风景名胜,以及对生活、养身的感悟。字里行间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展开
精彩书摘
  《明清小品文系列:浮生六记》: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天。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日:“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⑦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白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日“淑姊” 。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日:“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日“锦囊佳句”。不知天寿之机此已伏矣。
  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日:“ 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日:“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日:“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
展开
目录
一 闺房记乐
二 闲情记趣
三 坎坷记愁
四 浪游记快
五 中山记历
六 养生记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