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狼烟 一位抗战老兵、王牌飞行员的生死传奇》:
在王延洲看来,这位学友完全是按照教程里的要求,出枪十分利索。随着一记清脆的枪声,跑在前面的那个日寇骑兵,已应声栽下马来。
这漂亮的一枪,让王延洲心里十分羡慕。
阵地上一片欢呼,剩下的两个日本兵勒住缰绳调转马头迅速逃走了。大家猜测,这可能是日军派出来的侦察兵,来我方阵地上探听虚实。另一个可能就是,在平时的交往中,日方总是蛮横无理,瞧不起中国军队,经常故意做出些荒唐透顶的挑衅行动。这几个旁若无人的家伙,可能就是如此。
学兵们说,这几个野蛮东西,真是太狂妄啦!他们冲到阵地上来,是向中国军队叫板,炫耀他们的“武士道”吗?在指挥官的允许下,几个学生兵迅速跳出战壕,把那个鬼子兵的尸体拖回来。那鬼子尸体满身泥水,脸上血肉模糊。这是王延洲第一次面对枪下暴死的侵略者——许多的战场行动,他都是第一次经历。
经过这次小小的冲突,他奇怪地发现,枪声响过之后,积在心里的那股寒意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身上也不再不由自主地战栗了。
日军小股骑兵的出动,仅仅是个信号——更为残酷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随后的几天,二十九军防线上,时疾时缓,双方展开了拉锯般的战斗。旅长何基沣是力主抵抗的杰出将领,全旅官兵慷慨誓言,面对日寇,绝不退后半步,誓与卢沟桥共存亡。最为激烈的平汉铁路桥附近的战斗,在反复的阵地争夺中,双方展开了白刃战。二十九军的战士们,又一次挥舞起了大刀——几年前的喜峰口战斗中,赵登禹和何基沣率领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曾使日寇闻风丧胆。
二十九军的大刀,三尺长、七斤重,镔铁打造,将士们人手一把。平时训练中刀法是重要一项,这种刀法非常简练实用。令日军十分害怕的一招就是,如果挺枪刺向对方,对方大刀磕开枪刺的同时,顺势反腕一滑,你的手腕就很难保住了。
一些有过此种经历的日本军人说:如在战场上打败,宁愿被枪弹打死,也不愿死在中国人的大刀之下。
他们说,死在对手刀下的人,“死后无脸面去见天皇”。
著名作曲家麦新,被喜峰口二十九军大刀队的血战事迹深深感动,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战歌:《大刀进行曲》。此后,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这首二十九军的战歌唱响全国,一直鼓舞激励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战斗激情。
吉星文团长就出身于二十九军的大刀队。现在,他亲临卢沟桥阵地,和金振中营长指挥对日军的反击。头两天的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日军的炮火很猛烈,战士们躲在掩体中,等日军冲到近距离时才开火。这战法很有效,开头的几次战斗,狂妄的鬼子兵被打蒙了,伤亡不小却并未取得任何进展。
三营的金振中营长,在喜峰口与日寇的大血战中,身上也曾两处负伤。这位勇猛的河南汉子,打起仗来总是奋不顾身。在11日开始的一场反击战中,在追击日军逃兵时,他左小腿被手雷炸断,随后,又一颗子弹飞来,从他的左耳边击入,又从右耳下方穿出,被抬下火线,随后被送进保定的医院救治。
伤号们在长辛店车站短暂逗留时,许多记者包围了担架上的金营长,急切地询问卢沟桥战场的情况。
金振中营长忍着伤痛,尽力做了回答。
在保定的医院里,得到消息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市民,纷纷赶到病房表示慰问。慰问品和鲜花摆满了房间。中共高层得知消息后,也特别派人赶到保定给予抚恤慰问。后来,金振中伤愈后重返部队,又多次参加了对日寇的大规模作战。
在喜峰口曾与日寇拼过大刀的吉星文团长,率领全团在卢沟桥阵地上坚守了二十多天,历经数战,毙敌干余,将日寇阻于防线之外。在夺取卢沟铁桥的反击战中,双方多次展开了肉搏战。喜峰口战役之后,日军士兵再次品尝到二十九军大刀的滋味。
自7日夜战斗打响以来,日军在战场上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就不断对中方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于打打谈谈中争取时间,继续悄悄地增调兵力,准备发起更大的军事行动。
二十九军军方本来认为,南苑防线是敌方部署较为薄弱的区域,所以由缺少战斗经验的学兵团协助防守。
这种情况在7月27日这天改变了。
这天清晨,南苑防线学兵团阵地上,前方天幕上忽然出现了日军的战机,每组编成三、六、九架不等,飞到阵地上空,渐渐降低高度,然后开始俯冲扫射投弹,阵地上霎时弹片横飞硝烟迷漫,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学兵们一时有些慌乱。指挥官命令大家就地卧倒藏身,等待敌人即将发起的陆地进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