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唐诗杂论
0.00    
  • ISBN:
    9787547034880
  • 作      者:
    闻一多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在今天的青年人眼中,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事实上,他更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早年留美学习美术和文学,以及后来回国任教的经历,让闻一多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唐诗杂论》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书中内容涉及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翻译等多方面内容,故名曰杂论。这本小书是先生站在一个崭断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文章论述精辟,所引诗歌皆具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读来颇为惬意。
展开
精彩书评
  ★闻一多的《唐诗杂论》……都是精彩逼入之作。这些不但将欣赏和考据融化得恰到好处,并且创造了一种诗样精粹的风格,读起来句句耐人寻味。
  ——朱自清
展开
精彩书摘
  《唐诗杂论》:
  唐太宗之不如隋炀帝,不仅在没有作过一篇《饮马长城窟行》而已,便拿那“南化”了的隋炀帝,和“南化”,了的唐太宗打比,像前者的“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云,潮水带星来”,甚至“鸟击初移树,鱼寒不隐苔”,又何尝是后者有过的?不但如此,据说炀帝为妒嫉“空梁落燕泥”和“庭草无人随意绿”两句诗,曾经谋害过两条性命。“枫落吴江冷”比起前面那两只名句如何?不知道崔信明之所以能保天年,是因为太宗的度量比炀帝大呢,还是他的眼力比炀帝低。这不是说笑话,假如我们能回答这问题,那么太宗统治下的诗作的品质之高低,便可以判定了。归真的讲,崔信明这人,恐怕太宗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他并没有留给我们那样测验他的度量或眼力的机会,但这更足以证明太宗对于好诗的认识力很差,假如他是有眼力的话,恐怕当日撑持诗坛的台面的,是崔信明、王绩,甚至王梵志,而不是虞世南、李百药一流人了。
  讲到这里,我们也许要想到前面所引时人批评李善“释事而忘意”和我批评类书家“采事而忘意”两句话。现在我若给那些作家也加上一句“用事而忘意”的案语,我想读者们必不以为过分,拿虞世南、李百药来和崔信明、王绩、王梵志相比,不简直是“事”与“意”的比照吗?我们因此想到魏徵的《述怀》,颇被人认作这时期中的一首了不得的诗。《述怀》在唐代开国时的诗中所占的地位,据说有如魏徵本人在那时期政治上的地位一般的优越。这意见未免有点可笑,而替唐诗设想,居然留下生这意见的余地,也就太可怜了。平心说《述怀》是一首平庸的诗,只因这作者不像一般的作者,他还不曾忘记那“诗言志”的古训,所以结果虽平庸而仍不失为“诗”。选家们搜出魏徵来代表初唐诗,足见那一个时代的贫乏。太宗和虞世南、李百药,以及当时成群的词臣,做了几十年的诗,到头还要靠这诗坛的局外人魏徵,来维护一点较清醒的诗的意识,这简直是他们的耻辱!
  ……
展开
目录
朱自清序
类书与诗
宫体诗的自赎
四杰
孟浩然
贾岛
杜甫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英译李太白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