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呈现——欧洲的经验》可能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本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这个主题的专题论文集,对我国广大的非遗工作者和正在开展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行的三项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世界记忆文献遗产保护项目》,在全球范围构建了一个识别和保护人类遗产的铁三角。公约只是建立了一定的通用标准、规范和工具,而各缔约国需要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为特别重要的非遗项目建立自己的识别和保护机制。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识别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遗的活态属性,使得非遗的记录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
贝亚特·恩格布雷希特(Beate Engelbrecht)从印度尼西亚的塔纳托拉雅(Tana Toraja)仪式的视觉研究中得到观察结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位下,讨论了视听文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保存方面的作用。她根据电影制作者的身份(本地电影制片人、纪录片制作人、旅游指南视频制作人、视觉研究人员、旅行者)、拍摄目的、记录的质量与可获得性等方面对遗产保护视觉记录进行分类。她的结论是,那些系统的、有代表性的视听文献一般是由当地的制片人、视觉研究人员和纪录片制作人制作完成的。可获得性的评估标准中被赋予最大价值的方面在于:视觉研究人员对保护传统文化习俗的记录,以及由电影档案馆和公共机构所保存的相关档案资料(见埃勒魏因的文章)。除了系统性的机构服务外,恩格布雷希特还指出原住民工作组 (Working Group of Indigenous Population)对遗产本身、遗产记录及遗产与视频记录管理而言是一种明智的、负责任的工作方式。
恩格布雷希特思考了遗产抢救、保护和保存之间的区别及影片在其中的角色,其间他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通过版权进行保护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相关定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保护知识产权和文化所有权。由此而论,保护传统习俗将意味着为某人保存知识,而限制其他人的获取。”在一个特定的场合,恩格布雷希特受邀记录一个传统房屋重建的仪式,演讲者、牧师、乐师和舞者都参与其中。这些表演者有权掌控他们的表演,但是他们无权掌控这些文化习俗,因为托拉雅人对于传统文化表达形式没有所有权概念。当人们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习俗表演并铭记这些习俗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成了可能。影像记录支撑起表演者的记忆,而保有相关记忆的当地人的知识则是这些记录的必要补充。恩格布雷希特还关注了持续记录重要文化习俗的必要性,以及安全储存这些记录的必要性。
和恩格雷布特类似,嘉尔诺斯·塔里(Jelnos Tari)也聚焦于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合理储藏与易于获取相关文献的重要性。在匈牙利,人们通过系统的编目、研究、保存、扩散与传播,已经制定了让民间文化保持生机的一系列良好策略,特别是将民间音乐和舞蹈传授给年轻一代。他们已提名“舞蹈屋方法”(Dance House Method)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Kodaly Method of musical education)两个项目申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匈牙利民族博物馆影像资料库的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观众可以使用这些音像资料,而更多公众则是通过网站来访问这些影像数据,网站促成了馆藏资料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塔里称之一个“连通的博物馆”。视听文献的管理在 21 世纪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原因在于广泛的视听文献资源、众多旧式录制格式、多样的运营商和播放设备,特别是不断引入新的功能更强大的数字记录格式及其支持技术。国际博物馆协会辖内的国际视听与新技术委员会(AVICOM)正在负责这一复杂的领域。
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影像 ···1
[斯洛文尼亚]娜嘉·瓦伦丁希奇·弗兰(Nadja Valentinčič Furlan) 著
杨秋濛 译
非物质的问题:视觉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的方法论·····29
[斯洛文尼亚]希纳·南希·埃勒魏因(Shina-Nancy Erlewein) 著
张弼衎 译
用影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保护与保存的问题····55
[德国]贝亚特·恩格布雷希特 (Beate Engelbrecht) 著
满鹏辉 译
匈牙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可视化和数字化·····81
[匈牙利]亚诺什·塔里(János Tari) 著
邓雪晨 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展现与再现·····99
[斯洛伐克]尤拉伊·哈马尔(Juraj Hamar),
露比卡·沃兰斯卡(Ľubica Voľanská) 著
韩尉 译
克罗地亚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短片制作·········119
[克罗地亚]米雷拉·霍瓦丁(Mirela Hrovatin),
戴维捷·霍瓦丁(Darije Hrovatin) 著
宋本蓉 译
新媒体和感官民族志在研究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141
[克罗地亚] 塔玛拉·尼科利克·杰里奇(Tamara Nikolić Đerić) 著
刘芯会 译
视觉人类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161
[斯洛文尼亚]娜嘉·瓦伦丁希奇·弗兰(Nadja Valentinčič Furlan) 著
范瑞婷 译
“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成果········183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