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俗文化。享誉海内外的连城县姑田天下第一龙“游大龙”、被誉为“客家狂欢节”的连城罗坊水中“走古事”,声名远播;永定区的“走古事”“打新婚”“赛大鼓”,古朴热闹;长汀县的“闹春田”“打菩萨”“百壶祭”,规模宏大;上杭县南阳镇的花灯龙,土色生香,它们组合成的“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洋洋大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近年来,为加强中华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河南大地传媒·中州古籍出版社启动了编纂《华夏文库》这一浩大工程,而大型民俗丛书《民俗书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春节前夕,经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及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誉主席何志溪先生的举荐,编著者开始着手筹划编写《客家元宵盛典永定抚市出魁》书稿。永定抚市出魁民俗,在闽西极为丰富的元宵节庆活动中,是最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活动之一。为搞好本书编写工作,2016年春节及元宵期间,编著者与永定抚市社前村的领导进行了多次沟通,得到了村领导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之后编著者就开始着手对这一特色民俗活动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前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至8月初终于完成了全书初稿的编写工作。2017年初,根据出版社梁瑞霞老师的意见,我们对书稿再次进行了修改。如何才能将抚市出魁民俗这一闽西最具特色的客家民俗奇葩写好呢?对此,编著者按照万建中教授在《民俗书系》总序中的写作要求,采用纪实的方式,将这一民俗活动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力求将蕴含在这项民俗中客家人耕读传家的理念深刻展现出来,对我们的后人有所启示,并将这些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传统民俗活动传承下去。这是编者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说起抚市社前的烟商们,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
永定是著名的“烤烟之乡”,也是曾经的“条丝烟王国”。据《永定烟草志》记载,烟草最早由菲律宾传人我国,至明万历年间传人漳州,并由漳州传人永定,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好烟是地里种出来的”,位于北纬240烤烟黄金种植带的永定有着十分适宜烟草生长的土壤及气候环境,加上客家先民的辛勤耕耘和认真摸索,逐渐掌握了先进的烟草栽培和制作技术,使“永定晒烟独著于天下,本省及各省虽有晒烟,制成烟丝,色味皆不能及”。至16世纪以后,永定条丝烟成为朝廷贡品,誉满天下,并在南洋劝业会和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金奖。
至清代初期,永定烤烟名气越来越大。为了做强做大,永定烟商积极拓展川滇、两湖、两广、三江(江西、江苏、浙江)等南方一带商路,条丝烟的生产及经销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不少人依靠经营条丝烟生意发了大财,为地处偏僻边远的永定山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济条件。建筑独特、规模宏大、闻名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不少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