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儿破:老夫狂游日记》:
南翔最著名的小吃是小笼包。以前去品尝过,回想起来乃垂涎欲滴。南翔小笼有三大特点:一是皮子薄,一两面粉做十个包;二是汤汁鲜,馅里加入肉皮冻和芝麻等;三是外形像小塔,每只褶皱至少14个。南翔小笼吃法有四句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今天,我们去了听说是正宗的南翔小笼餐厅。服务员端上桌来很让我们意外。外形扁塌塌,皮质又干又厚,一口咬到底,也不见有汤汁流出来,像是机器一条龙做的,放在冷库里挤压过。那盆小笼简直砸了南翔小笼的金字招牌。但顾客盈门,我们还在嚼着,桌边已站着等候的食客了,真可谓,皇帝女儿不愁嫁。
今天4月24日,正是我的阳历生日,我是老法的人,只做阴历生日,这些年来,我连阴历生日也不做了。健康专家让我三忘:忘记烦恼,忘记疾病,忘记年龄。最难做到的是忘记年龄,不知为何,很多人常问我:“你几岁啦?”口气就像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我是老小孩也。或问:“你多大啦?”分明把我当作中小学生。有点学问的人拱手问我:“您老贵庚?”我真是老了。更有礼貌者躬身揖问:“高寿啦?”我真该寿终正寝了。总之,问得我不胜其烦。今天没人问,与我同行的两位也不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暗中窃喜。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我非道士,忘不忘年龄,管它呢1
5.油菜花节菜花开(4月26日)
想去奉贤油菜花节已有多年,路太远,老伴有恙不能陪同,也无他人陪同,只好独游了。
油菜花,民间有褒有贬。褒语赞道:“萝卜花开白如银,油菜花开黄如金,蚕豆花开黑良心,草籽花开满天星。”贬义的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虽是咒语,但有几分医学道理。我曾经去精神病院采访,还和病人们打乒乓。医生告诉我,精神病人只是某一段时间的不正常。因天气因素,油菜花开正是精神病患者的好发季节,提醒患者家人要多加小心。
乘郊区公交车,在奉贤庄行下车。问当地人现场在哪里,他们如此这般的指点,得知还很远,正在踌躇是否要打车时,一辆轿车在身边停下来,走出一位中年男士,很有教养地问我,去油菜花节现场怎么走,我现买现卖,告知路线。当他得知我也去现场时,便客气地让我上车同行。车上有他的妻子,还有他的岳父岳母,他岳父七十多岁了,操着一口山东话,是南下干部,自称老上海。上海解放时,大批南下干部接管大上海的所有企事业单位。我们单位原是知识分子一统天下,接管后,从党委书记、人事科长、保卫科长、院办主任,直至总务科长,清一色的“老山东”。老山东们改造了旧知识分子,也学会了用抽水马桶,爱上了早餐“四大金刚”,几十年来,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乡音,即便说“阿拉”,舌头也卷不过来。今天,这对“老山东”由女儿和上海女婿陪同,专程前来看油菜花,真是好福气。
我们来得早,没见到别的游客,油菜田一片静谧,春日的晨光,抚拂着金黄的油菜花,我独游在花丛里,香气袅袅,引动我儿时的回望。在我乡下的老屋旁,有一个菜园子,在曙光里,在晚霞中,时时有我老祖母小脚摇曳的身影,还有伴随左右的我。世间最美丽的是我的老祖母,最好闻的是那块菜地里泥土的芳香。
披着泥土和油菜花的芳香,我来到奉贤庄行老街。老街很短,但原汁原味。河埠头的油车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那里的农家糕点乌金团,清香可口,相比市内的名店沈大成、王家沙、乔家栅的糕团,别有风味,行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一口一口吃的都是乡情和乡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