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至死追求生之乐趣
0.00    
  • ISBN:
    9787538920369
  • 作      者:
    (韩)李根厚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心灵捕手 不再迷惘 引发韩国民众集体思考
  ◎ 年轻人多读读,就知道现在怎样做才能到老时不后悔;中年人多读读,就能够为将要到来的老龄阶段做好精神和物质的准备;老年人,这本书尤其是写给这个群体的叮嘱。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纯粹忙碌的上班族,都会从中学到很多,明白很多。
  ◎ 当今世界,物质极大丰富,但纷争依然存在;信息极大便利,但无知依然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但未知依然存在。科技的强大让很多人忘记自己心灵的力量,其实繁华褪尽,墨守蜗居时,能够帮助你拥被安眠的,还是内心的平静。邂逅这本书,有一种看科幻片的感觉。仿佛在空旷的荒野,也许是在繁华的闹市,也可能是在浓墨般的雨夜,也许是被聚光灯追逐的你,也许是伺机而动的你,突然看到未来的自己满头白发,一脸皱纹,慈祥地站在你面前,几句直击心灵的话语,让你的恐惧消失,让你的孤独消失,让你的忧郁消失。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根厚,1935年生,毕业于庆北大学医学院。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也是精神科医生。半个世纪以来,他既治病救人,又教书育人。在他76岁那年,还以很高龄首席毕业于高丽大学网上学院文化学院文化学专业,在韩国传为美谈,成为老年人学习的榜样。对他的访谈,在韩国的老年人和青年人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他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我至死追求生之乐趣》,连续17个月进入韩国图书月销售榜前十名,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关注。取经者趋之若鹜,争先恐后。
  在学术成就和医疗创新上,李根厚先生一个把韩国封闭式的精神病院改为了开放式,引进了“心理剧”集体心理治疗法,还创立了韩国精神治疗学会,为韩国精神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术界和媒体对李根厚先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工作和事业上,李根厚先生在尼泊尔从事了三十多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同时在光明保育院照料孤儿长达四十多年。退休后,他和夫人成立了家庭研究所,从事青少年性教育咨询、父母教育、家庭关系教育、老年生活教育等一系列公益性活动。义务奉献,使李根厚的人生充满了乐趣。
  ◎年轻人多读读,就知道现在怎样做才能到老时不后悔;中年人多读读,就能够为将要到来的老龄阶段做好精神和物质的准备;老年人,这本书尤其是写给这个群体的叮嘱。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纯粹忙碌的上班族,都会从中学到很多,明白很多。
  ◎当今世界,物质极大丰富,但纷争依然存在;信息极大便利,但无知依然存在;科技高度发达,但未知依然存在。科技的强大让很多人忘记自己心灵的力量,其实繁华褪尽,墨守蜗居时,能够帮助你拥被安眠的,还是内心的平静。邂逅这本书,有一种看科幻片的感觉。仿佛在空旷的荒野,也许是在繁华的闹市,也可能是在浓墨般的雨夜,也许是被聚光灯追逐的你,也许是伺机而动的你,突然看到未来的自己满头白发,一脸皱纹,慈祥地站在你面前,几句直击心灵的话语,让你的恐惧消失,让你的孤独消失,让你的忧郁消失。

展开
内容介绍
  《我至死追求生之乐趣》是韩国学者李根厚在七病缠身,度过多次死亡危机,参透人生后写下的心灵感悟,他用自己豁达丰富的经历向人们传授了上岁数的乐趣——开心、快乐、扬长避短、不后悔地度过人生中余下的每一分钟。它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因为书中仿佛找不到说教之词,涉及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和老友相聚,和儿女共处,回忆几次死里逃生,不服老老有所为,它像是一位耄耋老人对着好奇的小孙子囔囔絮语;叙事者并不期望听众都能懂,中途离场也可以,他只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叙事时目光温柔,慈祥,足以把人们好奇的心灵装满。
  如何度过一生,没有标准答案,书中列出了李根厚老人实践过的种种参考答案。它不能让人照着做,但你可以去试试。在怀念家人的时候,在忧郁彷徨的时候,在忙忙碌碌陷入迷惘的时候,这位一生经历了太多风雨的老人希望你能停下来,想一想,听听内心的呼唤。

展开
精彩书评
  ★年轻人,请你读一读,就知道你现在怎样做才能到老时不后悔
  中年人,也请读一读,你方能为将要到来的老龄阶段做好精神和物质的准备
  老年人,更应该读了,这是写给你们的贴心话
  ——毕淑敏(作家、心理学家)

  ★你的人生“罗盘”在哪里?
  这本书,就是关于人生“罗盘”的故事。先生的故事真挚地向我们提问:你的“罗盘”是什么?若能明确回答,我们对人生不会怀有惧意,面向未来就不会有茫然的不安感,而会有更多的回忆和享受。
  ——金鲜景(韩国畅销书《三十岁来不及领悟的故事》作者)

  ★李根厚先生善于解剖自己,用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影响和教育他人,这是心底无私;他用奋斗的经历和成就慰藉心灵,鼓舞和激励他人,这是以身作则。这部书适合各年龄段学习和借鉴,亦可作为精神礼品馈赠。值得一读,应该推荐。
  ——郭廓(著名诗人、作家、原济南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展开
精彩书摘

  你为什么感到失落
  早晨看到太阳
  夜晚看到星星
  所以我幸福
  入睡了
  早晨能醒来
  所以我幸福
  悲和欢还有爱情
  我的心能呵护你的痛
  所以我幸福
  ——金寿焕[韩国]《因为我们相爱》
  一位白发的老绅士这样对年轻人说:“上岁数看看,很有意思的。”
  年轻人讨厌长岁数,排斥老年的晚景,但是老人仍想对年轻人说:“上岁数的过程实际上很有趣。”
  确实,追寻从生到死的人生轨迹,哪一个年龄段是无趣的呢?当然,二十岁的乐趣和四五十岁的乐趣完全不一样。也正因为不一样,所以更特别,才更有价值。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仅仅拿现实与过去进行比较,那我们只能一生都活在追悔之中,使人生充满悔恨,觉得从没有真正地活过。应该说,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那一刻的,只在那一时节才能感受到的乐趣。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人生就算没有虚度了。
  依据古老的阴阳学说,即老子所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世上万物都有阴和阳。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如果只想童颜永驻,抓住热情和能量不放,无节制地挥霍,反而会毁掉青春。如果欣然接受老迈,伴着岁月自然而然地老下去,就会散发出如陈酿美酒一般的醇和之气。
  曾经好的,不可能永远好下去;曾经坏的,也不会一路坏到底。我们必须包容全面,而不是只偏好的一面。有短处,就努力去弥补;有长处,就保持和发扬,为人生助力,为生命添彩。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滋养正气,抑制负能量的过程,也是人生快乐的一个法则。
  步入中年,遥望老年。这个时候,关键在于能够明辨上岁数的好处和坏处。上岁数确实有坏的一面,其中最坏的就是身体的老化。事实上人老了,健康只会变坏,不可能变好,这是自然规律。这是人人懂得的道理,但是当这个规律出现在自己身上时,却不那么容易接受。虽然嘴上承认,但是内心的一个角落始终藏掖着“我可能不一样”的侥幸念头。如果抓住这个念头不放,那只会助长失落和悔恨。应对老化,即身体的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应,即中国道家讲的顺乎自然。艺人金惠子曾经这样说:“最不方便的是想看书时必须戴上花镜。我埋怨上帝就这点考虑不周,为什么非要让我眼睛变坏呢?我就仔细想这其中的道理,后来想明白了。如果老了还读书,领悟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就不免又想抢跑人生。上帝是想让我安静地待在后面享福,所以让我眼睛变坏了吧。”
  金惠子的这一席话,正如她恬静的微笑吹暖了心扉。如果有了这个态度,衰退的听力和视力就不再是障碍,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戴上助听器和老花镜吧,而且努力地辨听和认真地细看,发现年轻时不曾留意到的人和事,这反而是意外的收获。
  上岁数让人害怕的另一个原因是记忆力衰退带来的脑力低下。忘掉种种约定和家务事,不知道钱包和钥匙放在哪里了,这时不免会自嘲“真是老了”。如果这种“自嘲”总是挂在嘴上,不知不觉老得就更快。
  我仅仅是因为忘记小手册放在西服兜儿里了,就吃了不少苦头。而且经常是今天不记昨天的事情。一开始我受到的冲击也很大,为了回想一天所忘记的事,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现在我是满不在乎了,我想通了——大脑几十年来一直在记忆、记忆,容量可能已经满了。大脑可能自动处理掉那些不必要的记忆,并且不允许再输入过量的信息。想到这里我就心安理得了。
  人老了大脑就运转不快了,动作也变得越来越迟缓了,这是自然的。但有一点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即不像年轻人那样冲动,这是上岁数的美德。不妨想一想,上岁数后该做的事少了,来找的人也少了,就没必要着急忙慌的。无论你怎么慢腾腾,也没有人来催促,完全可以悠着来。说实话,上岁数后拥有的最大“财产”就是时间。
  不久前碰到一个熟人,他很失落地说:“上岁数后吃东西,尝不出味道了。”他为了找回以前的口味吃遍了全城的餐馆,均不是原来的味道。一日三餐吃了一辈子,最后舌头闹罢工了。我安慰他说:“这是老天在提醒你,应该用别的办法来体悟人生的滋味,而不是用舌头了。”
  还有人抱怨说:上了岁数后,也就有个免票坐地铁的好处。他的意思是说,老年人获得的待遇应该再多一些。而据我所知,只有在韩国老年人可以免票坐地铁。加上博物馆门票减价等种种优待,只有在韩国老年人获得的实惠还是很多的。上了地铁,年轻人都会让座,从来不用担心座位,地铁就等于是自家的轿车了。
  如果不为上岁数而失落,被抑制的幸福感就会立刻得以显现。过去在生活中不曾有的经验和体会,如今都充满了新的惊喜和感动。罔顾身边俯拾即是的幸福和乐趣,一味自怨自艾,剩下的时日也只能在有气无力的忧郁中度过。
  上岁数的好处是生活变得单纯而单调了,责任和义务也相对少了。有了充裕的时间,耐心就得到了加强,感情也变得更丰富细腻了。过去因为太忙没有去做的事儿,现在可以一个一个地做来试试,此中必有久违的乐趣。如旅行、撰写文章,或者学习演奏一件乐器。即使进步很慢,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反而会来祝贺你有了新的开始。上岁数后不妨去做需要花大量时间的事情。哪怕做不好,反正时间充足,可以耐心地等待和迎接一个新的“我自己”。
  最近,我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后,都会感到一阵惊奇。我身边有不少熟人都是在夜晚睡眠中过世的,我也没有向任何神明预约明天必定能醒过来。所以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我就首先大呼“快哉!”。因为我在这睁开眼睛的瞬间体会到了生与灭的神秘感。
  我在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神秘感。每天早晨只是机械地醒来,接着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日程。而现在我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所剩不多了,所以对每一个新的一天都充满了喜悦,我在每个早晨都会感到一种特别的幸福。
  日本诗人小林一茶有俳句云:“多么幸运啊,今年也被蚊子叮。”这正符合我此时的心境。
  不要为一年长一岁而失落,更不要埋怨还没活够就已经老了。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都应有自己的定力,应该自豪地承认自己能活到现在,而且做了很多事,也享受了人生的许多乐趣,已经知足和欣慰了。如今,在我这个岁数上最重要的是尽情地找到我能够享受的乐趣。如果我只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人生,那么在这一刻我的许多幸福就会悄然流逝。
  早晨看到太阳
  夜晚看到星星
  所以我幸福
  入睡了
  早晨能醒来
  所以我幸福
  悲和欢还有爱情
  我的心能呵护你的痛
  所以我幸福
  ——金寿焕[韩国]《因为我们相爱》
  一位白发的老绅士这样对年轻人说:“上岁数看看,很有意思的。”
  年轻人讨厌长岁数,排斥老年的晚景,但是老人仍想对年轻人说:“上岁数的过程实际上很有趣。”
  确实,追寻从生到死的人生轨迹,哪一个年龄段是无趣的呢?当然,二十岁的乐趣和四五十岁的乐趣完全不一样。也正因为不一样,所以更特别,才更有价值。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仅仅拿现实与过去进行比较,那我们只能一生都活在追悔之中,使人生充满悔恨,觉得从没有真正地活过。应该说,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那一刻的,只在那一时节才能感受到的乐趣。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人生就算没有虚度了。
  依据古老的阴阳学说,即老子所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世上万物都有阴和阳。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如果只想童颜永驻,抓住热情和能量不放,无节制地挥霍,反而会毁掉青春。如果欣然接受老迈,伴着岁月自然而然地老下去,就会散发出如陈酿美酒一般的醇和之气。
  曾经好的,不可能永远好下去;曾经坏的,也不会一路坏到底。我们必须包容全面,而不是只偏好的一面。有短处,就努力去弥补;有长处,就保持和发扬,为人生助力,为生命添彩。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滋养正气,抑制负能量的过程,也是人生快乐的一个法则。
  步入中年,遥望老年。这个时候,关键在于能够明辨上岁数的好处和坏处。上岁数确实有坏的一面,其中最坏的就是身体的老化。事实上人老了,健康只会变坏,不可能变好,这是自然规律。这是人人懂得的道理,但是当这个规律出现在自己身上时,却不那么容易接受。虽然嘴上承认,但是内心的一个角落始终藏掖着“我可能不一样”的侥幸念头。如果抓住这个念头不放,那只会助长失落和悔恨。应对老化,即身体的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应,即中国道家讲的顺乎自然。艺人金惠子曾经这样说:“最不方便的是想看书时必须戴上花镜。我埋怨上帝就这点考虑不周,为什么非要让我眼睛变坏呢?我就仔细想这其中的道理,后来想明白了。如果老了还读书,领悟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就不免又想抢跑人生。上帝是想让我安静地待在后面享福,所以让我眼睛变坏了吧。”
  金惠子的这一席话,正如她恬静的微笑吹暖了心扉。如果有了这个态度,衰退的听力和视力就不再是障碍,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戴上助听器和老花镜吧,而且努力地辨听和认真地细看,发现年轻时不曾留意到的人和事,这反而是意外的收获。
  上岁数让人害怕的另一个原因是记忆力衰退带来的脑力低下。忘掉种种约定和家务事,不知道钱包和钥匙放在哪里了,这时不免会自嘲“真是老了”。如果这种“自嘲”总是挂在嘴上,不知不觉老得就更快。
  我仅仅是因为忘记小手册放在西服兜儿里了,就吃了不少苦头。而且经常是今天不记昨天的事情。一开始我受到的冲击也很大,为了回想一天所忘记的事,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现在我是满不在乎了,我想通了——大脑几十年来一直在记忆、记忆,容量可能已经满了。大脑可能自动处理掉那些不必要的记忆,并且不允许再输入过量的信息。想到这里我就心安理得了。
  人老了大脑就运转不快了,动作也变得越来越迟缓了,这是自然的。但有一点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即不像年轻人那样冲动,这是上岁数的美德。不妨想一想,上岁数后该做的事少了,来找的人也少了,就没必要着急忙慌的。无论你怎么慢腾腾,也没有人来催促,完全可以悠着来。说实话,上岁数后拥有的最大“财产”就是时间。
  不久前碰到一个熟人,他很失落地说:“上岁数后吃东西,尝不出味道了。”他为了找回以前的口味吃遍了全城的餐馆,均不是原来的味道。一日三餐吃了一辈子,最后舌头闹罢工了。我安慰他说:“这是老天在提醒你,应该用别的办法来体悟人生的滋味,而不是用舌头了。”
  还有人抱怨说:上了岁数后,也就有个免票坐地铁的好处。他的意思是说,老年人获得的待遇应该再多一些。而据我所知,只有在韩国老年人可以免票坐地铁。加上博物馆门票减价等种种优待,只有在韩国老年人获得的实惠还是很多的。上了地铁,年轻人都会让座,从来不用担心座位,地铁就等于是自家的轿车了。
  如果不为上岁数而失落,被抑制的幸福感就会立刻得以显现。过去在生活中不曾有的经验和体会,如今都充满了新的惊喜和感动。罔顾身边俯拾即是的幸福和乐趣,一味自怨自艾,剩下的时日也只能在有气无力的忧郁中度过。
  上岁数的好处是生活变得单纯而单调了,责任和义务也相对少了。有了充裕的时间,耐心就得到了加强,感情也变得更丰富细腻了。过去因为太忙没有去做的事儿,现在可以一个一个地做来试试,此中必有久违的乐趣。如旅行、撰写文章,或者学习演奏一件乐器。即使进步很慢,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反而会来祝贺你有了新的开始。上岁数后不妨去做需要花大量时间的事情。哪怕做不好,反正时间充足,可以耐心地等待和迎接一个新的“我自己”。
  最近,我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后,都会感到一阵惊奇。我身边有不少熟人都是在夜晚睡眠中过世的,我也没有向任何神明预约明天必定能醒过来。所以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我就首先大呼“快哉!”。因为我在这睁开眼睛的瞬间体会到了生与灭的神秘感。
  我在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神秘感。每天早晨只是机械地醒来,接着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日程。而现在我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所剩不多了,所以对每一个新的一天都充满了喜悦,我在每个早晨都会感到一种特别的幸福。
  日本诗人小林一茶有俳句云:“多么幸运啊,今年也被蚊子叮。”这正符合我此时的心境。
  不要为一年长一岁而失落,更不要埋怨还没活够就已经老了。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都应有自己的定力,应该自豪地承认自己能活到现在,而且做了很多事,也享受了人生的许多乐趣,已经知足和欣慰了。如今,在我这个岁数上最重要的是尽情地找到我能够享受的乐趣。如果我只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人生,那么在这一刻我的许多幸福就会悄然流逝。
  ……

展开
目录

 Chapter 1
你为什么感到失落 
几度濒临生死关后所悟到的 
既然感到孤单,为什么不动起来? 
我家三代同堂的秘诀
我首先教儿媳说“不” 
要坦然与病相处 
古稀之年进学堂更有乐趣 
要敢于冒险才能赢得平安的人生 
三十年后重逢的艾德蒙?希拉里教我的 
我最讨厌的一句话:要做就做到最好 
我心中至今活着长不大的少年 
Chapter 2
不要这么吃岁数
如果你害怕变老了 
要趁早丢弃“老了就没用”的想法
决不要干涉子女的人生 
比攒养老钱还要重要的 
不要试图教训年轻人
今天过得不要像昨天 
怎样和我的老龄相处 
如果我笑了,老伴儿也报以一笑 
为什么老人的耳朵很大? 
不要辩解,要宽厚待己 
Chapter 3
如果我不惑之年 知道这些多好
你在嗟叹 “人生不如意”吗? 
父母能留给子女的最好的财产
如果了解自己,就不会与他人竞争 
我为什么人生无憾 
上岁数后,不要为琐事发火 
要勤于休憩 
老之将至,要提前规划老后人生 / 
如果你还没有与父母和解 
如果你即将退休 
对新婚夫妇的三个嘱托
Chapter 4
人是靠什么生活
结婚五十年后的告白 
家训,为了各自和大家的幸福 
我遇到的人,即是我的人生 
抱了孙子、孙女后悟到的 
我为什么劝人过花甲 
要尽情享受“代沟”带来的乐趣 
下决心写一年的日记吧 
我为什么和孩子开关于痴呆的玩笑? 
你离开时,想把什么留给你心爱的人? 
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的方法 
Chapter 5
如果你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
当下就是人生的黄金期
人生的黄金期就是现在
无论什么事,如果你想做成
不要自诩懂人生 
不要因为忙而忽略了兴趣 
在我的余生,老伴儿是我最珍重的人 
先写好遗嘱,人生会有改观 
我不买私家车和手机的理由 
我从事二十五年的医疗援助所知道的 
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朴婉绪先生的去世带来的教训
为什么要充实地活在今天?
执笔者的话 
(跋)你想怎样“上岁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