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社交减负:快速清理无效的人际关系
0.00    
  • ISBN:
    9787545553727
  • 作      者:
    李维文著
  • 出 版 社 :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1、“被社交所累”是现代人的痛点,“减负”一词准确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150定律”: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50人,深度社交的人数仅20人左右。可是,现在大家的社交人数动辄几百、几千,每天忙于点赞、应酬等,被社交所累,是现代人生活的常态。
出于巩固人脉的心理,我们会有意地与认识的人接触;为了拓展社交圈子,我们会不断地认识新朋友。然而由于不会判断人际关系的价值,我们常常被这种无意义的忙碌拖累,这就是无效社交。无效社交无法将人际关系转化为有效人脉,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可能已经深陷社交泥潭。
2、三大要点,五大原则,数十个典型案例!给社交减负,你才能获得高质量的人脉。
李维文先生在本书中揭示了被无效社交拉扯的现代人的困境: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疲惫,什么是无效社交,怎样断绝、舍弃、远离无效社交。并且在典型案例中提炼出人际关系断舍离的五大原则,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交质量,让你得到真正高效的人脉,为自己能力的提升打下铺垫。
3、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李维文zuixin力作,别让无效社交害了你!
《社交减负》是李维文先生zuixin作品,他著有《六度人脉》、《找对你人生中zui重要的7个人》等畅销书,每一本书都斩获“dangdangwang终身五星级zuijia图书”荣誉。当你被无效社交所累时,这本书可以解答你的困惑。
★数量永远赶不上质量,这就是社交的本质,一个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的朋友,远比一百个“点赞之交”来得更为重要。前者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人生正能量,后者却只能用来打发时间。
★疯狂地追求社会认同,也许能让你在社交中收获到更多的满足感,但是通过放弃自己的个性来迎合这个社会,一定会让你失去更多。
★社交减负的过程可以比喻为一棵树,我们只有剪掉树的枝叶,才能把营养尽可能多地分配给树干和下面的根须,为树根提供继续向下生长的动力,这就是聚焦和“深耕”。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维文,旅美华人,资深公共关系培训专家,与美国政坛神秘的“公关黑手”史密斯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关公司,并参与了多起跨国企业的收购谈判。在转向自己更感兴趣的人脉公关领域后,致力于心理学研究,在六度人脉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卓越的研究成果,著有《六度人脉》等百万级畅销书,每一本书都斩获“dangdangwang终身五星级zuijia图书”荣誉。

 

展开
内容介绍
  被社交所累,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出于巩固人脉的心理,我们会有意地与认识的人多接触;为了拓展社交圈子,我们还会不断地认识新朋友。然而由于不会判断人际关系的价值,我们常常被这种无意义的忙碌拖累,这就是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无法将人际关系转化为有效人脉,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可能已经深陷社交泥潭。
  《社交减负:快速清理无效的人际关系》作者李维文倡导人们进行社交“减负”。他在书中揭示了被无效社交所累的现代人的处境,教大家识别无效社交,清理无效人脉;并且从典型案例中提炼出社交减负的五大原则,帮大家获得真正高效的人脉,提升社交质量,为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交环境。
展开
精彩书评

希望年轻人不要把时间用在到处追逐所谓名人,一无所获的事情上。任何浅薄的关系和不对等关系都是无效关系。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修炼上,创业项目打磨上,阅读能力提升上,最终把自己变成一块有吸引力的磁铁,就不用担心资源和人脉,不集中到你身边。
——俞敏洪
人们将重新思考与手机之间的关系,从而摆脱社交媒体对时间的绑架,把生活从垃圾信息的统治中剥离出来。
——吴晓波
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与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
——李笑来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正确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
很多人自以为懂得了社交,其实只是摸到了一点皮毛;很多人觉得自己是经营圈子的高手,其实就像是被困在笼子里的一只鸟,其眼界摆脱不了自己所在圈子的束缚。只有正确地理解朋友圈和社交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社交的效能。
  人们一直在“不对等社交”
向导鱼是一种很有生存智慧的小鱼,虽然身长不足30厘米,但是它不仅不畏惧鲨鱼,反而和鲨鱼形成了共生关系。它吃鲨鱼吃剩的食物,并为其清除口腔中的寄生虫,是鲨鱼离不开的好帮手。反过来,向导鱼也在鲨鱼这里获得了在海洋中生存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假如我们去统计海洋生物的社交形态,一定会把向导鱼和鲨鱼的关系列入其中。
当你的层次逐渐提高后就会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其实就是“价值交换”。有价值交换,我们的社交才是对等的。
一个人的社交圈,也是他的价值圈。比如,富人的社交圈一般不会有千千万万的工薪族,因为这些人并不在他们的价值圈里。为什么强者很少跟弱者打交道、交朋友呢?因为弱者不能给强者提供足够的价值。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在进行着“不对等社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忙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急需高手的帮助,这时却有个朋友跑过来跟你聊天,聊的都是无聊的内容,他帮不了你,你也不需要他,这时你们进行的就是不对等社交。
再强大的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你的机会。如果你一时间进入不了高层次人士的圈子,那就从成为他们身边的“向导鱼”做起,提供你的“针对性价值”,解决那些他们解决不了的或没必要亲自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地成长,最终实现与优秀人物的对等社交。
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完全对等”几乎是不存在的。想想看,你和其他人一样眼睛一直向上看,希望交到更优秀的朋友,由于他强你弱,所以你向对方提供的价值一般都是不对等的,为了给对方提供需要的价值,我们要像向导鱼一样找到对方的需求,然后满足这种需求。对于向下交际的人来说,则要采取本书倡导的方式——通过“断舍离”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避免出现仅是自己付出而对方毫无回馈的情况。
造物主是公平的,谁都有机会挖掘出最大的潜能。但是如果你的时间被无用和不对等的“向下交际”占用得太多,便会白白损失许多宝贵的有效社交的时间,并长期处于损耗严重却收益很小的情境。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社交效能就会低得让你无法忍受。
  社交的本质
为了提高社交效能,首先我们要明白社交的本质是什么。
社交的本质是人和人通过互动形成的连接网络。人是这张网络的中心点,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连接点,使之扩展成一张更大的关系网。其中,评判社交有效和无效的标准,就是这张关系网对我们个人需求的“实现度”的影响。实现度越高,社交效能越高,反之就越 低。
因此,要区分我们的社交效能是高还是低,有三个必要的评判标准:
(1)你的社交需求是什么?
(2)你是否与他人产生了有效连接?
(3)这种连接是否有潜力裂变成一张更大的关系网?
首先,你要理解的是社交需求。一般而言,人在社交中的需求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情感需求,二是信息需求,三是资源需求。你想满足情感方面的需求,但是对方只能和你分享一些工作方面的信息,而这类信息你已经得到很多了,不需要他再来提供,那么这个关系就是低效的。
其次,你要理解的是与他人产生有效连接的标准。人们在社交中的连接是富有活力的,并非只停留在简单的认识、交换名片、记下电话号码等行为上,它必须相互作用,持续互动、维系和发展。在互动中双方有付出也有回报,彼此有个性的认同、优势的互补和行为方式的契合。在互动中,兴趣和需求作为一种社交资产同步得到交换和满足,双方都需要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等各种社交成本,然后才有可能得到回报。
最后,你要理解什么是潜力不断扩大的关系网。在双方均获益的基础上,人和人形成了实质的连接,并开始与第三个人、第四个人……创建新的连接,结成多人联动的关系网,也就是朋友圈。这时你便建立了一个更为长久、坚实的社交关系,它的效能不再体现为一个人对一个人,而是体现为多个人对一个人、多个人对多个人。在这张潜力不断扩大的关系网中,你会逐渐看到一些“弱点”,即效能不高的连接。把它“断舍离”出去,进行更新和升级,才能保证自己关系网的潜力是不断扩大的。
假设你的某个关系网中有30个人,其中有10个人都是你在一个社交活动中打过照面,加过微信,但只是偶尔聊几句的人,那么你所进行的这种形式的社交便是一种“伪社交”,既不符合社交的本质,也不能满足你大部分的需求。真正有效的关系是在双方各自提供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资源创造出价值的过程中建立的,要双方都获益。只有这样,你们在这段关系中的连接才算得上牢固,才能为高效能的社交打下基础。
  社交是为了实现“动态的成长”
一种高效能的社交,一定能促成动态的成长。让我们回到社交本质的第三点,也就是潜力扩张型的关系网——我们要保证自己的社交连接有潜力扩展成一张更大的关系网。
假如你朋友圈中的人彼此都很熟悉,比如同学、亲人、同事、行业同人,那么你们的信息重复度就会很高,你知道的东西可能他们也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他们可能也不知道,无法互相帮助,这种关系网获取信息的效率就会很低,潜力便无法扩张。如果你的关系网中是背景不同、工作不同、行业不同的朋友,情况将会怎样呢?这样的朋友圈中的信息重复度肯定是不高的,通过彼此的信息交换,分享重要的资源,大家都能得到动态的成长。所以,后一种关系网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收获高效能的社交。
二、有四种人我们一定要结交
在你穷困时愿意借钱给你的人
穷困是我们人生中最不想遇到的状况,这种时候还愿意借钱给我们的人,绝对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在我们必须结识的几类人中,这类人应排在第一位,我们对他们不仅要知恩图报,还要把他们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
几年前的一个夜晚,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生意的霍特尔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远远地看到一个身影正在自己家门口徘徊。起初他以为是犯罪分子,就悄悄地从其背后摸过去,准备大喝一声将其制伏,等走到近前却松了口气,原来这个人是他的朋友迈克,华尔街一家投资公司的副总 裁。
“怎么了?”
“哦,没什么。”
从两句简单的对话中,霍特尔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在那个已有些寒冷的深秋,美国的股市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传出,道琼斯指数不断下跌,不少投资者和私募基金者赔得一塌糊涂,甚至有一些做高杠杆的从业者选择了自杀。于是,他立刻想到迈克在这场金融风暴中也一定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
霍特尔打开门,把迈克请进客厅,给他泡了一杯咖啡。10分钟后,霍特尔便明白了,曾经拥有上千万美元资产的迈克不仅在几天前破产,现在还欠了银行和投资者一屁股的债。他的公司刚刚关门,有上百人失去了工作,而他已山穷水尽,毫无办法。
“迈克,你打算怎么办?”
“我不知道。”
“好吧,我们先出去吃一点儿东西?”
霍特尔用了半个晚上的时间和迈克聊天,他清楚地知道这位朋友此时最需要什么。同时他也理解一个人为何会失败,因为他自己也经历过重大的挫折。有些挫折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环境导致的。霍特尔对此很有经验,在他的开解下,迈克的心情好了很多。霍特尔让迈克意识到其实自己并非无路可走,现在事业出了问题,只不过是赶上了一个坏的形势。而且,霍特尔愿意借给他一大笔钱,帮他偿还债务。
借钱后的一个月内,霍特尔每天定时给迈克打电话,有时一天通话三四次,询问他的想法。霍特尔做了万全的准备,因为在那个自杀成风的“季节”,任何的意外都要提防。在他的帮助下,迈克艰难地踏上了重新起步的路途。
3年后,迈克成了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总裁,他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邀请,撰写一篇金融危机期间的故事,向读者讲述自己是如何东山再起的。在文章的开头,他用真诚而感激的语言写道:“献给我最亲爱的朋友霍特尔,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有人说:“巅峰时诞生了一批虚伪的拥趸,黄昏时则见证了一群真正的信徒。”这句话用来概括迈克的经历非常形象。那些真正值得结交的朋友,不是在你巅峰时殷勤地跑来献花的追随者,而是在你落魄困窘时仍然愿意相信你、帮助你的生死之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位像霍特尔这样的朋友,他慷慨仗义、热情大方、扶危济困,和他成为朋友,就等于拥有了一根落难时的救命稻草和一位乐于助人的心灵导师,他能在你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你最有力的帮助和最贴心的抚慰。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失利、受挫或面临某些极端的困境,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走出来,这时候往往需要别人的帮助。此时有一些人也愿意帮你,但你会发现其实他们是有条件的。这种帮助并不是雪中送炭,更像是趁火打劫。真正的“患难之交”,则会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帮你分析问题,鼓励你重新振作,并且无条件地给你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结交的朋友。所以,你应该重点结交那些当你贫困时仍然愿意帮助你的人,“贫困”除了能带来烦恼、痛苦,还能精确地检验哪些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给你指路并提拔你的人
人人都想要一个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指点迷津的人生导师。当你的人生变得迷茫或事业处于低谷时,如果有人可以和你交心长谈,帮你做针对性的分析,做周全的应对计划,为你指明方向,那将大大缩短你走出困境的时间,降低你生活和事业上“折腾”的成本。在这样一位人生导师的指引下,我们能够很快地找到正确的方向,迅速地从低谷中走出来。
一个能为我们领路和提供上升机遇的人,是很值得我们珍惜的朋友。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重大的挫折或深深陷入迷茫中时,许多人都会选择漠不关心和冷眼旁观,这时能站出来帮助你的朋友,都是真正的朋友。
你可能早已体会过,在生活中感到困惑时,朋友一个信任的眼神,就能成为你强大的动力;在工作中迷失方向时,朋友的鼓励,就能让你在想要放弃的时候重拾信心,继续努力向前。
  愿意让利、不计得失的人
现实生活中,斤斤计较、拒不让步的人随处可见。他们的眼中不存在“让利”“共赢”这些商业文明的词汇,只有成为最风光的那一个,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就像电视剧中的一句台词:“往前进一步是如此之难,我为何还要退半步?不退!”他们不懂得让步,处事也是非常强势的,把很小的得失也看得非常重。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是最不可结交之人。我们评判一个人是否成熟、理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喜欢跟人争长短、论输赢。如果是,那这个人就是很不成熟的,尽量别跟他成为关系过于密切的朋友。
反过来说,一个懂得适当让利、寻求共赢的人,才是值得结交的人。
凯利在哈佛大学任教时,和同事哈里根·托夫的关系很不好,两人处处互相针对,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哈里根后来离开哈佛大学去硅谷发展,成了一家基金会的主事人。这家基金会有一块业务是专款支持各所大学人文学科的研究的,其中就包括凯利负责的项目。
“当我听说这个项目未来的命运握在哈里根的手中时,我整个人仿佛被浇了一盆冰水,我认为他会借这个机会来报复我。”凯利说,“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哈里根主动打电话给我,不仅加大了对哈佛大学项目的支持力度,还减少了两项附加条件,给了我很多研究方面的便 利。”
这件事如同一颗神奇的药丸,改变了凯利和哈里根的关系。凯利突然意识到,哈里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朋友,他顾全大局,不挟私报复;他成人之美、公正廉明,不计较个人恩怨。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优秀的人,就看你能否发现并结识他们。
  愿意分享、能共担责任的人
1.越优秀的人越愿意分享
优秀的人总是愿意分享,分享既能帮助他人,也能为自己带来快乐,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那些优秀的人无时无刻不在将自己的知识、资源进行共享;而那些不爱分享的人要么是吝啬,要么是囊中羞涩,囊中羞涩可以理解,吝啬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吝啬的人自我封闭,拒绝和人交流,他们自以为是地保持着一种偏见,想要从人群中独立出去,以冷酷的心面对世界。
因为拒绝分享,吝啬的人路越走越窄,接触到的信息也越来越有限,他们变得效能低下,与时代脱轨。
懂得分享的人是真正理解社交本质的高效能人士,他们明白只有将自己的知识、资源等源源不断地输出,与其他人共享,才能连接其他优秀人物来获得1+1>2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共赢。
2.能共担责任,才能共同进步
请你用心观察一下你身边那些在各自领域成绩不凡的朋友。你会发现一个现象:这些优秀的人不但乐于分享自己的资源,而且做事还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反之,那些拒绝分享的人,往往也不乐意承担责任。他们总是担心被别人超越,也不想因为承担责任而让自己处于不利境地。生活、工作中交到这样的朋友,你只会被他们消耗,一点儿益处都没有。
一旦遇到了愿意和你一起共担责任的人,你就应该珍惜,因为他们会是你生活和事业中强有力的帮手。你们携起手来,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变得越来越好。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根源探索:停止无效社交

第一章 过度社交正在“杀死”我们的生活
时间都去哪儿了 -4
朋友很多,但你仍然孤独 -12
人脉丰富,却仍然寸步难行 -19
你的朋友有多少是“垃圾人” -25
什么是过度社交 -30
知识点回顾 -40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会过度社交
功利心态:多个朋友多条路 -44
害怕孤独:我不想成为不合群的人 -52
依赖心理:我需要有人替我做决定 -58
缺乏存在感:我需要更多的人肯定我 -63
愧疚心理: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邀请 -73
知识点回顾 -75

第二部分 群体接触:社交减负

第三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社交的目的是什么 -82
正确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 -91
人际关系的三个圈层 -97
知识点回顾 -104
第四章 保留优质的人际关系,提升朋友的质量
交心的朋友不必多,有几个就可以了 -108
人际交往应该相互享受,而不是互相拖累 -116
有四种人我们一定要结交 -124
知识点回顾 -132
第五章 清理无用的人际关系
社交减负五大原则 -138
通讯录中70%的联系人可以立刻删除 -143
区分“工作关系”和“生活中的朋友” -149
你的手机多久没有关机了 -155
减少主动的社交曝光,适度保持神秘感 -163
知识点回顾 -170
第六章 如何认识厉害的人
朋友很少,也不要“病急乱投医” -174
为什么你认识他,他却不认识你 -181
寻求价值匹配,展示你被人需要的东西 -186
厉害的人时间有限,如何向他介绍你的想法 -194
“茶水间社交”三原则 -200
知识点回顾 -203

第三部分 自我提升: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

第七章 学会享受独处
做一个“享受独处”的人 -210
在独处中潜心修炼,为梦想努力 -215
开列“社交清单”,建立“自律时钟” -221
行使我们的“不知情权” -228
知识点回顾 -235
第八章 能力是1,人脉是0:提升你的内在力量
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而不是忙着社交的人 -238
要有让人感到舒适的能力 -242
找准定位,不自我设限 -249
提升沟通力:能够高效地沟通,才能高效地社交 -253
提升发展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刷新朋友圈 -256
提升自律力:让自己成为“最想成为的人” -259
提升格局,做个拥有高人格的人 -263
知识点回顾 -268
后 记 -271
附 录:社交减负的33条指导原则 -27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