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爱在上海诺亚方舟
0.00    
  • ISBN:
    9787208128453
  • 作      者:
    于强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4
收藏
编辑推荐
  《爱在上海诺亚方舟》是一部以上海犹太难民生活和经历为题材的小说,讲述了1939年,几个逃过生死一劫的犹太难民来到上海避难,结成船友、知己、恋人,互相慰藉,关心帮助,直至离开上海。他们之间以及与中国人之间在大难中产生的大爱,扑朔迷离,曲折生动而感人。“全世界没有其他哪个地方救过这么多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和犹太人结下的友谊和产生的大爱,世代相传,在人类的文明的史册上留下无比的灿烂和光辉的一页。
展开
作者简介
  于强,1945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秘书、外事、旅游、国际文化交流多年,曾经担任过安徽省马鞍山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兼市旅游局局长。1995年调任上海工作,在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从事国际文化交流。著有长篇小说《风媒花》、《翰墨情缘》(日文版名《李海天的书法》)、《异国未了情》、《樱花璀璨》、《海啸生死情》,均被翻译成日文,其中四部中日同时出版,另一部中文版出版后,日文版在网上连载。日文版《李海天的书法》被日本国图书馆协会评为选定图书。还出版有散文集《伟哉!李太白》、《海阔情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二战时期,欧洲各国的犹太人遭到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迫害与屠杀,西方一些国家却不接纳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犹太难民。在生死关头,中国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中国上海为饱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使近三万名犹太难民逃脱了劫难,成为不少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1939年,几个逃过生死一劫的犹太难民来到上海避难,结成船友、知己、恋人,互相慰藉,关心帮助,直至离开上海。犹太人得到这座城市的无私庇佑,他们之间以及与中国人之间在大难中产生的大爱,扑朔迷离,曲折感人。
  “全世界没有其他哪个地方救过这么多犹太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和犹太人结下的友谊和产生的大爱世代相传,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留下无比灿烂和光辉的一页。
展开
精彩书摘
  《爱在上海诺亚方舟》:
  于是,希特勒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驱赶、屠杀犹太人的恶浪和狂潮。
  1939年11月9日至10日,希特勒一手策划了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许多城市进行打、砸、抢、杀的“水晶之夜”,震惊世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逃离欧洲。
  邮轮上所载的近千名犹太人大多数是“水晶之夜 ”的受害者,也是逃出纳粹魔掌的幸存者,他们有的死里逃生,惊魂未定;有的与亲人离散,魂牵梦绕。
  许许多多犹太人虽然遭受离别的痛苦、倾家荡产的不幸,但他们的神态仍旧坚强、刚毅、乐观,这也许是与犹太人坚持自己的习俗和信仰分不开的。
  在邮轮的甲板上,犹太人三五成群,望着云缝中透出的和煦阳光,脸庞露出欣慰和期望。有一群人在议论道: “我们成了流亡的难民,一无所有。”说话的是一个仪表堂堂的大高个子青年。
  “不!我们身上还带有10马克,纳粹只许我们带 10马克上船,我们还是有钱的,哈哈!”一个大胡子长者从口袋里掏出一张10马克的纸币晃动着,风趣地说道。
  “没有钱,我们还有两只手……”一个身强力壮、皮肤黝黑的青年举起双手说。
  “还有这个!”一个戴着眼镜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用手指指自己的脑袋。
  “只要我们存活下来,就有希望,就有光明!” 大高个子青年说。
  “没错,乌云过去,太阳就会出来,就会有艳阳天!”年长的大胡子握着拳头说。
  “中国人的胸怀真是宽如大海,如果没有他们接纳我们,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戴眼镜的中年人望着大海感慨道。
  “没有中国人接纳我们,恐怕只剩死路一条!” 黝黑皮肤的青年人说。
  “对!说不定此刻我们的幽魂正在欧洲飘荡哩!一辈子不要忘记善良的中国人啊!”大胡子长者动情地说。
  一位二十四五岁风姿曼丽的犹太姑娘手牵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走上甲板,观赏大海。她叫安娜,来自奥地利。她中等个子,曲线身材,圆圆的脸庞上一对乌亮的大眼睛顾盼有神,皮肤白皙,留着棕色的短发,仪态娴静、典雅。她毕业于维也纳大学音乐学院,考上本院研究生后不久,就发生了“水晶之夜”,她失去了亲爱的爸爸,爸爸的水晶店也被洗劫一空,幸好妈妈带着她和弟弟逃出纳粹的魔掌。妈妈经历了残酷的现实打击,一蹶不振,躺倒在船舱里休息,弟弟闹着要她陪他到甲板上看大海。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