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如何齐眉
筵宴要脱鞋登堂,在古代是早就有了的传统。有时大臣面见君主,不仅要先脱去鞋子,而且还要脱去袜子,要光着脚丫,称为跣足,这是一种礼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说,有一次卫国国君出公与大夫们正在灵台饮酒,市官褚师声子“袜而登席”,没脱袜子就入了筵席。卫出公认为这是一种无礼的举动,十分生气,褚师声子辩解说:“我的脚上有伤病,与别人不同,如果让人看见了,难免要恶心呕吐,所以没敢脱袜子。”听了这话,卫出公越发不饶人,以为这人是故意与他作对,无论侍坐的大夫们如何解劝都不行,执意要砍断他的双脚不可。不脱袜子而登席,竟犯有如此大的罪过,这不是今天的人所能理解的。
到了汉代,对于这一礼仪教条,也不折不扣地继承了下来,甚至一般的士大夫家庭,也严守不怠。《淮南子?泰族训》说:“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妇跣而上堂,跪而斟羹。非不费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害义也。”一家之内,老人吃的饭要好,用的器具也要好,儿媳要脱光了脚才能上堂,盛羹时还要恭恭敬敬跪着。这些规矩都不可省却,尽管你感到有些繁琐那也不行。
作为一个女人,不止对老人要恭恭敬敬,结了婚,对丈夫也要以礼待之,这在汉代也是毫不含糊的。东汉隐士中有一位梁鸿,初时受业于太学,后入上林苑牧猪。还乡时娶孟光为妻,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此后梁鸿又偕妻流浪到今苏州一带,住在一个有钱人皋伯通的屋檐下,卖力舂米度日。瞧这样子,与当今远行的打工者并无不同。每当梁鸿佣作归来,妻子为他准备好饭食,将食案举过眉头送到他的面前,甚至都不敢抬头看这丈夫一眼。那位皋伯通见此情景,深受感动,将这对患难夫妻请到自己家里住下,使他们免受风雨。
孟光的举案齐眉,成为夫妻相敬如宾的千古佳传。孟光或许是受了封建纲常观念的影响,然而她这样举案齐眉,却是那个年代一种通行的礼节。《汉书?外戚传》说皇后朝见皇太后,也要亲为举案上食的。
一个女子,如何能将摆着饭食的食案举那么高呢,原来汉代普遍流行使用矮而小的方案或圆案作食案,它其实是一种相当轻盈的家具。由一些画像石观察,饮食者坐在席上,席前设案,常见一人一案或两人一案。案上置盘盏一二,或有耳杯数件,筷子一双。其他较重的酒樽、酒壶和食盒等,一律放在案旁的地上,取用方便。后来有的夫妻尽管相亲相爱不亚于梁鸿和孟光,却难为再去举案齐眉了,因为从食案到餐具都有了改变,餐桌太重了,不易频频举起。
汉代因为食案矮小,所以餐具也很轻巧,有时连大些的盘子和碗都不用,却风行直接用小小的耳杯盛肴馔吃,这耳杯本是专用于饮酒的。就连周代盛行的小鼎形火锅,这时也都铸成耳杯的形状,再配以炭炉,分称为染杯和染炉。这种耳杯的容量一般只有250~130毫升,与染炉合起来高不过10~14厘米,小巧玲珑,可直接放在食案上使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