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周恩来与信访工作
0.00    
  • ISBN:
    9787010135540
  • 作      者:
    刁杰成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刁杰成,男,1959年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4年毕业,分配到国务院办公厅及其前身国务院秘书厅、国务院办公室从事信访工作,至退休(现属国家信访局)。
  先后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有关信访工作的文章十多篇;担任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三个课题的总体设计兼执笔人;专著有《人民信访史略》(习仲勋作序)。
展开
内容介绍
  从1949年周恩来任国务院(政务院)总理,到去世的二十多年中,他老人家为信访工作和信访工作的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与信访工作》是周恩来做信访工作的真实历史纪实。主要内容有:一、为信访工作制定的科学蓝图;二、制定信访工作的行政法规;三、解决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四、对几类重要问题批示;五、关心职工、战友、台胞和信访干部等。书中附有周恩来对信访法规、信访案件批示的手迹,指示制定的工作图表等。还解决了总理历史上一个悬案,即总理小时候,从何地到辽宁铁岭的?对此,铁岭、紹兴、淮安三地长期争论不休,《周恩来与信访工作》以大量的、令人心服口服的资料予以解决,并附有总理对这个问题的批示手迹,弥足珍贵。《周恩来与信访工作》取材于国务院档案库中的信访档案和作者工作中积累的资料;另附书法家郭沫若对战士来信批示手迹一幅,很有史料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周恩来与信访工作》:
  “四人帮”责难联合接待室的目的是为了整周恩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正是联合接待室总结联合办公一年来的经验,接待任务非常繁忙的时候。根据分工,当时,联合接待室接待的对象是反映非“文化大革命”问题的来访人,我们努力按照正常的接待程序接待这类来访人,但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已经感到很难做到,接待秩序开始“乱”了,什么人,无论反映什么问题都可以来。不久,我们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冲击”机关之风,“刮”到了联合接待室,一些来访人和红卫兵串连起来,先是冲击接待室的候谈大厅和职工食堂,继而又冲击接谈室和办公室。开始,我们认为,他们是对接待工作有意见,受社会上“左”的思潮的影响而出现的过激行动。后来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联合接待室已成为“四人帮”“点火烧”的单位和目标,成为国务院机关最早被“四人帮”点名、搞得不能正常办公的单位之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四人帮”就把矛头指向了联合接待室,在群众大会上,公开点名,诬陷接待室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镇压革命群众,致使一些不明真相的来访人与少数红卫兵组成的“红旗军”,对接待室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冲击。他们每次冲进办公区后,就直接围攻“1”号办公室,还说,“1”号办公室是国务院的人在里面办公(当时,联合接待室的各个办公室,是顺序编排的,国务院办公室为“1”号)。看来他们是摸清情况,有备而来的。这样,我们的接待工作非常困难,经常是白天接待来访人,晚上被围困在办公室,或被揪到外边批斗,经常下不了班。机关的领导与同志们都为我们远离机关的20多位接待干部,和在联合接待室办公的部委的接待干部的安全担心。为了联合接待室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机关领导,经常来接待室,或打电话了解情况。有一晚上,国务院副秘书长许明带领一些领导同志来了,见到联合接待室被围攻的场面,立即决定:晚上,在联合接待室周围增派了警卫部队巡逻,保证接待干部和接待室的安全。
  接待干部被围攻之事时有发生,有的被揪到别的地方去“回答”问题,进行体罚,多数时间则是困在办公室不能下班。为了安全,同志们之间经常互相提醒,晚上接待来访人的时候,最好是两个人,互相有个照应,尽量多吃点饭,多穿点衣服,因为不知道下次饭何时才能吃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过夜。1966年8月的一天晚上,联合接待室再次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围困,在“四人帮”煽动下,来访人和红卫兵组成的“红旗军”将我们因在办公室里出不来,机关办信的同志来了二十多位,挡在我们办公室的门外边,我们这些接待同志才陆续出来。我们撤离了,机关来“救”我们的同志才撤离。此时,来访人和红卫兵才发现已是人去屋空。当时,红卫兵有两个问题闹不清楚:一是不知道挡在办公室外的人是哪里来的,是干什么的;二是出去的人是不是原来的接待人员,因为天已经黑了,看不清楚,我们有些同志还换了衣服。这种事情多次发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为信访工作制定科学蓝图
一 信访机构与信访工作
(一)信访机构的初创
(二)信访机构的发展
(三)信访机构的完善
(四)信访工作的范围
二 国务院人民来访接待室
(一)国务院人民接待室
(二)中央机关人民来访联合接待室
(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秘书厅文化革命联合接待室
(四)解决来访人的食宿路费和粮票问题
三 处理信访工作原则和重要性
(一)周恩来说,接待干部可以对来访人说,是“代表”我总理在接待的
(二)人民来信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声息相通”
(三)做好信访工作是各级党政机关经常的重要政治任务
(四)信访工作是各级领导同志亲自掌管的工作
(五)处理信访问题,务求合乎政策件件落实
(六)“多办少转”的办理原则
(七)“一杆子到底”的办理原则
(八)对信访内容要进行综合分析
(九)要保护来信来访人
(十)反对“不教而诛之”的错误做法
(十一)制定全国统一的结案标准
四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的确立
(一)“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由_来
(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雏形
(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确立——政务院会议制定“归口办理”办法
(四)“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深化——周恩来审定的“归口办理”条款
(五)专项问题的“归口办理”办法
(六)“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指示制定的“归口办理”办法
五 人民监察与人民信访
(一)监察工作的范围、性质与人民来信来访
(二)人民监察与信访工作
(三)监察机关的信访工作
(四)人民监察通讯员和人民检举接待室、人民意见箱

第二章 制定信访工作行政法规
一 第一次全国秘书长会议与政务院《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
(一)第一次全国秘书长会议
(二)周恩来签署政务院《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
(三)政务院《决定》的社会效应
二 中央一级政府机关信访工作总结与国务院《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l
(一)政务院《通知》的主要内容
(二)中央一级政府机关3年信访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
(三)对总结草稿的讨论和修改
(四)中央一级政府机关信访工作总结的历史贡献
(五)全国信访工作会议
(六)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并签署国务院《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
(七)各地对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指示》的落实情况
三 中央机关信访工作会议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通知》
(一)信访形势的变化与中央机关信访工作会议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秘书厅给周恩来的《关于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三)周恩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通知》
(四)《通知》对《决定》、《指示》的发展
四 周恩来与维持“文化大革命”中正常的信访秩序
(一)解决信访工作中的几个棘手问题
(二)七种信件的处理办法
(三)周恩来与中发(1972)45号文件
(四)国务院办公室《关于贯彻执行总理对待群众来访工作的重要批示的报告》

第三章 周恩来批示的信访案例选编
一 建国初期,采取“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措施
二 困难时期,周恩来为解决缺粮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周恩来对反映缺粮问题信件的部分批示内容
(二)周恩来就解决缺粮问题给15个省的省委第一书记写信
(三)周恩来主持11省负责人会议研究解决缺粮问题
(四)汇集缺粮信息的几种做法
三开放自有物资的交易市场
(一)群众反映的主要内容
(二)周恩来批示和采取的措施
四 妥善安置精减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
(一)反映精减职工工作的信访量大、存在的问题多
(二)国务院对一些问题的指导性意见
(三)周恩来和中央对几类问题的处理意见
(四)国务院关于解决精减的老职工的生活问题的《规定》和《通知》
(五)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务院召开五省精减安置巩固工作会议纪要》
五 制止计划外招工
(一)农村劳动力外流情况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原因
(三)企事业单位招工办法
(四)周恩来的批示与处理情况
六 制止计划外招生
(一)北京各技校放宽招生条件
(二)对河北省的影响
(三)周恩来的批示与办理情况
七 关心知识分子
八 关心工农业生产
九 关于更改带有诬蔑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
十 关于设立毛泽东奖金委员会建议信的处理
十一 国务院《关于制止乱挖坟墓的通知》
(一)群众反映的主要内容
(二)周恩来的指示与国务院《关于制止乱挖坟墓的通知》
(三)周恩来是火葬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十二 县、社区划变更要征求群众意见并应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一)县、社区划变更要征求群众意见
(二)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区划变更要做好信访工作的《通知》
十三 纠正干部不正之风

第四章 关心职工、战友、台胞和信访干部
一 关心职工的日常生活和作息时间
二 关心战友及其子女
三 关心台湾籍干部、群众
四 关心信访干部
(一)工作中出现错误,除严肃批评外,还教给我们怎样做才是对的
(二)保护信访干部
附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