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食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如何选择适合宝宝食用的食物,是许多妈妈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在宝宝食物的选择上,有哪些原则呢?
粮谷类及薯类食物
宝宝11个月后,粮谷类食物逐渐成为主食。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同时因食用量大,也是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在选择这类食物时应以大米、面制品为主,同时加入适量的杂粮和薯类。在食物的加工上,应粗细合理,若加工过精,B族维生素、蛋白质和无机盐损失较
大;加工过粗,存在大量的植酸盐及纤维素,会影响钙、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一般以标准米、面为宜。
乳类食物
乳类食物是宝宝优质蛋白、钙、维生素B2、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乳类钙含量高,吸收好,可促进宝宝骨骼的健康生长。但乳类的铁、维生素C含量很低,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需要注意适量供给。过量的乳类会影响宝宝对谷类和其他食物的摄入,不利于饮食习惯的养成。
鱼、肉、禽、蛋及豆类食物
这类食物不仅为宝宝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还是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和大多数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豆类蛋白质含量高,质量也接近肉类,价格低,是动物蛋白的较好替代品,但微量元素低于动物类食物,所以,宝宝还是应进食适量动物性食物。
蔬菜、水果类
这类食物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主要来源,也是维生素B2、无机盐(钙、钾、钠、镁等)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在这类食物中,一般深绿色叶菜及深红、黄色果蔬、柑橘类等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较高。蔬菜水果不仅可以提供营养素,而且可促进食欲,预防便秘。
油、糖、盐等调味品及零食
这类食物对于提供必需脂肪酸、调节口感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多食用对身体有害无益,应少吃。
宝宝健康饮食的原则
宝宝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较大,但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易发生各种营养紊乱,健康饮食对宝宝的成长十分重要。现在的食物可谓丰富多样,但还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全面的营养素,所以各类食物都要吃,不挑食、不贪食,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化。首先成人要给宝宝做出榜样。要记住食物没有好坏之分,每种食物有特定的营养,宝宝的生长发育都需要。
2.要保证食物新鲜、自然、健康,以家庭烹制的饭菜最好,少吃工业化生产的成品食物。
3.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和成人一起吃。餐桌上不要责备、打骂宝宝,使宝宝快乐进餐。
4.一日三餐都要吃,特别是早餐必须吃。吃饭速度慢一些,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饭时要专心,不要看电视。
5.多让宝宝和成人一起去超市购买食物,可以观察宝宝对食物的喜好,以便交流,并对宝宝进行健康食物选购和食用方面的教育。
6.吃零食的时间要固定,不能吃个不停,看电视的时候不要吃零食。
7.爸爸妈妈不要拿食物作为对宝宝的奖励或惩罚手段。
8.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进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调整。
9.到餐馆就餐时,不要选择过于油腻和甜的高热量食物,要选择可口的低、中等热量食物,尽量少吃快餐。
10.不要给宝宝吃太多。父母希望宝宝多吃,认为对生长发育有利,吃得多长得多,毫无节制,无规律地放任宝宝吃,殊不知,高糖、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入,将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导致记忆力下降。
宝宝不挑食要从辅食添加开始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原来什么都吃的宝宝开始挑食了,不爱吃绿叶菜,不爱吃胡萝卜,只爱吃肉。遇到爱吃的东西吃很多,不爱吃的一口也不吃。其实,宝宝挑食,一部分原因来自遗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惯出来的。
要想宝宝不挑食,要从6个月开始培养好习惯
要想宝宝不挑食,要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开始。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在添加辅食的阶段,就是5~6个月,从这个时期开始是给他培养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关键时刻。可以让他开始尝试不同味道、不同质地的食物,慢慢训练他的消化能力及味觉能力。添加辅食时,应注意观察宝宝对每种新食物有什么大的反应。如果宝宝转过头,或抓着勺子不放,或者哭起来,不要勉强宝宝,可以再过1~2周再尝试。要让宝宝以快乐的心情接受新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妈妈也要放轻松,以“很好吃”、“真乖”来哄宝宝吃下去,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制作辅食不要留较大颗粒
宝宝刚开始吃辅食,还不习惯吞咽固体,有一点固体食物就无法下咽,不要让宝宝吃任何可能会噎着他的食物。在烹饪时,由于大人的粗心,很容易遗留下一两颗较大固体,宝宝吃到后无法吞咽引起呕吐。大人在制作时一定要细心。或者可以购买专门的婴儿辅食产品,其软烂度妈妈们可以放心。
添加辅食的早晚和挑食有关吗
一般在宝宝5~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宝宝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是不合适的。早期,宝宝的吞咽功能和肠道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若这时开始添加辅食,尤其是一些半固体的食物,宝宝的吞咽就会出现问题,且容易对食物产生过敏或不耐受。但是添加得太晚也会造成一定的问题,如果宝宝到了6个月以后,他的营养光靠奶来提供就不够了,需要通过辅食来补充营养,使得他能够获得充足和均衡的营养,帮助他生长发育。辅食添加不仅与以上的营养问题密切相关外,还与宝宝的神经系统、社交能力方面的发育,以及饮食习惯的建立都密不可分,所以如果辅食添加太晚的话,不仅会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他社交能力的形成以及饮食习惯的建立。
添加辅食有何技巧
基本上依照的原则是食物一样一样地添加,添加两种食物之间,一般间隔3~5天,因为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有没有过敏或不耐受等情况出现。另外,根据宝宝味觉的发育特点,每个宝宝对新食物的接受程度也不太一样,有的可能1~2天就能完全接受新的食物,有的可能需要5~7天才能接受,所以家长要有耐心。每次添加的量不宜过多,如第一天只给宝宝吃小小的一勺,看看他有什么反应,若无明显的反应,可逐日增加。添加的第一种食物一般建议选择较温和的食物,像这种能量比较高的谷类食物是比较适合作为第一种选择的辅食。对于辅食的性状也是有讲究的,宝宝在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阶段,都是流质饮食,添加辅食的目标是从流质慢慢过渡到固体,但需要一个适应阶段,一开始要求给予半流质食物。注意遵循一个原则,即从稀到稠。
宝宝不接受新食物该怎么办
可能有的宝宝刚开始不接受某些食物,各位父母不要气馁,因为宝宝可能依照个体不同的发育进展而表现出不同的味觉和吞咽能力。可以过段时间再来尝试,基本上多尝试几次就能成功的。
习惯辅食后,可将流质变为糊状
一个月之后,宝宝就能很熟练地吃辅食了,等到一顿能吃10小勺的时候,可以每天喂两顿,并把以水分为主的流质食物转变为减少水分的糊状食物。
再添新食物要一种一种加
每次只尝试一种新食物,才能判别BB对哪种食物会过敏(如呕吐、起湿疹甚至腹泻)。
制作辅食时有什么搭配技巧
宝宝一开始吃辅食的时候肯定是一样一样慢慢加,等种类渐渐增多以后,父母就可以尝试一些巧妙的搭配或制作花样。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从颜色上下工夫,如米粉可以搭配一些胡萝卜泥、蔬菜泥或肉泥等。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可以从形状上进行创新,如把食物做成小动物、小花的形状等,以提高宝宝对食物的兴趣,这样,宝宝就很容易摄取各种均衡的营养,而不容易挑食了。
一般引起宝宝挑食的原因
宝宝挑食是家长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宝宝挑食的习惯是怎么样一点点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原因,供家长们参考。只有清楚地了解宝宝挑食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宝宝挑食的难题。
1.父母让宝宝错过了味觉最佳发育机会
未在相应的阶段及时添加辅食。
2.父母本身在生活中经常偏食、挑食
好些妈妈对自己不爱吃的饭菜,就懒于很好地去做,随便草草地做熟,也不注重口感和色泽,宝宝因此也不喜欢吃。
3.父母常常依自己对食物的喜好妄加评论
家长在宝宝的面前谈论某某东西不好吃,如芹菜有药味、韭菜的味道太难闻等,言语之中经常流露出对这些食物的偏见。
4.父母总是让家里的饮食很单调
由于工作繁忙,或完全为了图省事,常常是一种菜一次便做出一大堆,然后让宝宝上顿吃完下顿又吃,最终使宝宝对这种饭菜倒了胃口,小孩子是没有大人那么大的忍耐性的,一旦厌烦了的饭菜,以后再也不想吃了。
5.父母对宝宝挑食、偏食纠正得过于性急
当宝宝不爱吃什么东西时,妈妈着急之下常常采取强迫、诱惑、收买或威胁等策略,硬要宝宝往肚子里吃,结果造成不良的神经影响,即时间一长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一见到这种不爱吃的食物就恶心。
6.父母在饮食上娇纵宝宝
有的宝宝碰到喜欢吃的食物,便没完没了地吃个不停,但由于小孩子的消化器官还很娇嫩,结果导致伤了脾胃,造成疳积,以后一碰到这种食物就感到十分厌恶。
7.宝宝生病了,如缺锌、贫血等
父母在喂养中不得当,总是给宝宝吃精细食物、零食、冷饮等,而且不定时地随要随给,久而久之导致宝宝脾胃不和,致使挑食和偏食。应对症处理,纠正以上情况。各种食物轮流上桌,创造一个愉快的进餐环境。
8 种方法让宝宝更爱吃饭
宝宝吃饭确实需要有兴趣,需要产生心理动力,这也是两岁左右宝宝的特点。因为两岁左右的宝宝是不区分吃饭、做事,还是玩的,他都是一个态度:“尝试、探索”,用成人的话说就是“玩”。所以,遵循这个特点,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种方式,让宝宝对吃饭更有兴趣。
1.与成人同桌
宝宝小的时候,独自一个先吃,现在长大了,能走会玩了,他非常想看看成人吃饭的情形,并参与到成人吃饭的行列中。成人吃饭的模式,对一个初涉世的宝宝来说是很新奇的,能让他入座更意味着宝宝长大了,宝宝会像模像样地等候吃饭。
2.允许手抓饭吃
对宝宝来说,自己吃饭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生活独立的开始”,而是另一种新奇的玩。完成吃饭乃是这个“玩”的结果。能把饭菜自如地送到嘴里,这个动作的协调是在“玩”中练成的。宝宝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宝宝自己喂!”就能看出宝宝看中的是“自己喂”这个过程而非吃饭本身。因此,这个过程尽可能让宝宝自己做主,至于宝宝行为上的笨拙、不合常理性都应该暂时的包容。宝宝吃饭的兴趣、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
3.去超市采购
带宝宝去买菜,最好是去购物环境比较整洁的超市。超市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各种各样的货物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每种商品都标有品名和价格。找到蔬菜区,红红绿绿的各种蔬菜自然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先让他自己挑几种他想吃的,再由成人搭配几种以均衡营养,并告诉宝宝为什么要选配另外的菜。瞧,营养学知识就这么简单地融入了生活之中,这比到做熟之后在餐桌上硬塞给宝宝效果要好得多。
4.让宝宝参与下厨
宝宝不会做事,但是做事的积极性很高。父母在做饭时让宝宝参与拣菜、洗菜等做饭过程,哪怕宝宝在一旁看看、摸摸也算参与,或者抱宝宝在电饭煲的启动键上按一下。稍大的宝宝可以教他使用一些厨具,不爱吃肉的宝宝可教他一起包饺子或包包子……当你把饭端到宝宝嘴边时, 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宝宝:“尝一尝,这是宝宝自己洗的菜哟!”“尝一尝宝宝亲自做的饭!”这时的宝宝会非常乐意张嘴的。
5.模仿成人的用餐方式
别看宝宝小,常常会“不满足现状”。当看见成人自如地用餐,他会认为是成人的餐具好用,成人的用餐方式好,而不会想到自己的能力问题。为维护好宝宝吃饭的心理动力,可以暂时满足宝宝的需求,给他一副成人的碗筷。当然,家人要在一旁留意。
6.猜一猜宝宝吃了哪些
这是一种妈妈向宝宝示弱、装糊涂的技巧。妈妈闭上眼睛对宝宝说:“我来猜,宝宝吃了几口饭?”宝宝会很乐意地配合妈妈。妈妈想让宝宝吃饭就猜饭;想让宝宝吃菜就猜菜。猜的数目要少,比如:猜宝宝只吃了两口,宝宝会说,不对,吃了三口。当然,猜错的概率不能超过50%,否则,宝宝的兴趣会降低。
7.为大家服务
发扬宝宝要做成人事的积极性。全家吃饭前,让宝宝摆放座位、分筷子,让宝宝端不容易打泼的菜。然后,让宝宝带头坐到饭桌上。这些“前期工作”足以告诉宝宝“要吃饭了”,接下来的吃饭也就顺理成章了。
8.定时又定位
虽然现代营养学家提出不必一日三餐,提倡少吃多餐。但对于正餐都无法好好吃的宝宝来说,保证一天三餐是最基本的。因此父母对宝宝三餐的进餐时间一定要注意,一旦养成了进餐规律,切不可随意改动。每两餐之间至少相隔3个半小时,中途如果宝宝因运动量大、消耗较快而感到饿时,可加食适量水果(苹果最宜),但不要吃零食,尤其是油炸类食物。进餐时,每次都让宝宝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最好给宝宝准备一个他专属的餐椅。
宝宝有不良饮食习惯怎么办
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偏食、厌食、吃零食以及不讲饮食卫生等。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会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症,或者造成过度肥胖。因此,家长必须重视预防和矫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宝宝爱吃甜食或咸食应如何纠正
应该循序渐进地来纠正他的这个习惯,尽量使宝宝食物中的甜味来自食物本身的天然的甜味,而不是添加进去的调味料的甜味,如胡萝卜或红薯,它们本身就带一些甜味,把这些食物和米粉掺和在一起,让他慢慢地来适应,之后慢慢地将他的口味纠正过来。
宝宝喜欢吃零食,需要干预吗
一般来说, 1~3岁的宝宝基本上一天需要吃三顿正餐,另外可再加上两顿加餐,我们称为小餐,可以适当给予一些零食。什么零食比较健康一点呢?像水果、酸奶、面包片这样的食物,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对宝宝饮食习惯的培养有好处。应尽量少给宝宝吃含糖类的食物、油炸食物等,当然不是说绝对不能吃,可以少吃,不要作为主要食物来提供。
宝宝对各类食品的需求有何区别
谷类(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对于宝宝来说需求量较大。矿物质、维生素主要来源于蔬菜和水果,所以宝宝也需要大量地摄入。宝宝对脂肪类食品的需求较前几类食品要少一些。
宝宝不好好吃饭,边吃边玩怎样办
这个习惯确实对宝宝的成长是不利的。首先,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边吃边玩,无疑就会延长宝宝摄入食物的过程,如果他吃饭花了1~2个小时,这样还会影响到下一餐的摄入。其次,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父母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如鼓励、表扬等),在食物的做法上,多变些花样,别让宝宝天天吃一模一样的菜,让宝宝爱上吃饭。也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宝宝有好的心情来就餐。父母切勿训斥宝宝,宝宝心情不好了,自然也会不好好吃。爸妈可以尝试一下“饥饿疗法”:如果宝宝不想吃饭了,父母不用逼迫宝宝吃下去,可以把食物收起来,等他饿的时候再来寻找食物的时候,就告诉宝宝,饭点过了,只能到下一顿吃饭的时候才有东西吃。这期间不能让宝宝乱吃零食,要让宝宝明白这个道理,不在饭点好好吃饭,就没有饭吃了,尝试几次,宝宝一定会好好吃饭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