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
0.00    
  • ISBN:
    9787302530411
  • 作      者:
    赵炎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赵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创新战略、产业集群与科技园区、创新联盟、创新群体和创新网络、风险投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前沿研究。已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的企业家机制》《技术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管理》。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为什么能够演化成今天这样?是什么驱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什么是创新?创新到底需要什么特质,规避什么风险?《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采用“记叙+议论”的体裁,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技术、科学、体制、产业、文化等方面,用丰富的故事细节为公众展示人类创新的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各种问题,也有对一些经典问题如“钱学森之问”“李约瑟难题”、中国产业创新“七宗罪”的思考和分析,既给人以趣味,又引人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起步的。从邓小平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改革,除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外,还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多种体制创新。
  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从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逐步向权力民主政治体制转变,社会制度的基础由工农联盟扩大为全体社会成员。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政治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党政分开,实行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得到加强与改善: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选举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建设;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政治透明度;实施公务员制度:进一步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实行公开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制度,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
  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首先,正风肃纪、反腐倡廉。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等200多名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被审查,100多万人因违纪违规受到组织处理。这5年,习近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动真碰硬、上不封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在推动打虎拍蝇的同时,习近平也不忘建章立制、扎紧笼子。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其次,整顿基层、优胜劣汰。五年间,各地倒排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万个村、社区党组织重新焕发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万多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万多人。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提高。第三,以上率下、抓“关键少数”。习近平提出“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国内考察,他尽量简化安排。视察时住临时板房,吃大盆菜、荞麦饴铬、油馍馍、麻汤饭。五年来,有50余部党内法规相继制定修订,针对“关键少数”作出了许多“硬约束”。坚决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里,有20多处提及“高级干部”。党的领导力、号召力得到了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次重大的体制创新。反腐倡廉,“动真格的”,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自己对自己说不”的例子。党中央直面问题,正风肃纪,亲上火线,严查严管。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痛快淋漓的自我审视、自我鞭策、自我革新。整个政风为之一新,民风为之一振。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历史上的创新
第一节 创新:推动人类演化的力量
第二节 世界历史上的创新案例

第二章 技术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数字化生存
第一节 解放体力:石器,火
第二节 解放脑力:四大发明
第三节 拥抱世界:电
第四节 信息革命的发端:晶体管的诞生
第五节 技术创新的归宿

第三章 科学的脚步:暗夜中舞动的精灵
第一节 科学启蒙: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第二节 爆发前的地火:电磁学
第三节 加速的轨道:人工智能
第四节 科学创新的驱动力
第五节 知识就是力量?-创新的双刃剑效应
第六节 科学创新与竞争
第七节 知识就是力量?-李约瑟难题的科学解

第四章 体制的力量:笑看风云起天涯
第一节 资本主义登上舞台
第二节 站在成功的边缘:洋务运动
第三节 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
第四节 体制创新中的领导
第五节 体制竞争:创新的温床,还是绞架?
第六节 李约瑟难题的体制解

第五章 产业的变革:用价值去征服
第一节 第二次浪潮
第二节 第三次浪潮
第三节 中国产业创新的七宗罪
第四节 产业创新的两大困境
第五节 产业创新的推动力

第六章 创新可以被教出来吗?
第一节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的教育解
第二节 专业很重要?
第三节 创新从何而来?

第七章 创新与文化的纠葛
第一节 创新:孤独,还是合作?
第二节 文化大融合:创新的福音?
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的文化解

第八章 创新:回到概念的本源
第一节 创新与价值创造
第二节 集约式创新与粗放式创新
第三节 精致式创新与朴素式创新
第四节 情趣式创新
第五节 中国创新在世界上的地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