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自我修养:蒙田的生活哲学》:
我是一个心软的人,虽然顽强精神和百依百顺这两种方法我都十分赞同,但我更赞赏后者。不过百依百顺在斯多葛派中是一种不被接受的方法,他们赞同人们帮助有困难的人,但不赞同人们一同承担他们的困苦。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知道人是感性动物,同时也是一个矛盾体。就像孔拉德三世国王一样,他面对公爵的哀求不为所动,却屈服于妇女们的顽强精神。所以无论用哪一种方法,只有触动了心灵深处,这种方法才有效。比如对一个和蔼、心软的人,如果你在他面前谦恭一点,诚心地承认错误,那么就很容易得到他的原谅;而对于一个崇拜顽强精神、喜欢非凡勇气的人,那么请自尊自爱,大胆对抗他的话,很可能使他冰释前嫌而且尊重你。
另外,辩解和自傲同样是能取得常人理解和妥协的两种方法。贝落毕达斯和埃米农达斯曾是某个城市的领导人,他们专横跋扈、滥用职权,甚至任期期满还继续行使权力,致使该城漫天民愤,直至被送上法庭。因为铁证如山,贝落毕达斯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为免牢狱之灾,他乞求法官和居民怜悯,并从各方面为自己辩解,最后被当庭释放;而埃米农达斯面对指控却无所畏惧,反而在庭上大胆承认自己暗中影响选举结果,并且傲慢地批评那些指责他的人,在庭上的人无一不佩服其勇气。
菲东是雷吉奥姆城的守城将领,面对德尼血腥的讨伐,菲东镇定自若,顽强奋战到底,导致德尼付出了沉重的讨伐代价,因此德尼对菲东恨之入骨。为了慢慢折磨菲东,德尼先杀害了菲东的家人,菲东知道后竟然面不改色,平静如常。德尼命令下属脱去菲东衣服,用皮鞭狠狠抽打菲东,谁知菲东意志十分坚定,并大声宣扬何谓爱国精神、何谓宁死不屈、何谓精忠报国、何谓舍己为人,同时还大声宣扬雷吉奥姆城不能落在暴君手里,否则雷吉奥姆人将过上严税苛政的日子……周围的人都被菲东的话语触动,包括德尼的下属。为避免当地百姓及下属倒戈相向,德尼暗中下令尽快解决菲东,以除后患。
然而,人毕竟是善变的、狡诈的、自私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方法不一定都会起作用,因此要灵活运用而不能一成不变。就像庞培由于被马墨提人激怒,就下令军队把所有的马墨提人杀掉,以此泄愤。但当居民泽侬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要求庞培赦免其他马墨提人的时候,庞培也折服于泽依的非凡勇气,赦免了其他马墨提人。但在佩鲁贾城,希拉的主人用同样的方法为其他居民求情,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对战俘很宽宏大量比较出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1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君主,但攻打加沙城耗用了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造成这漫长战争的原因是守城者的实力与亚历山大大帝旗鼓相当,这位勇敢聪敏的守城者叫贝蒂斯。
当身负重伤、手无寸铁甚至最后只剩下自己孤军作战时,贝蒂斯仍凭着坚毅的意志奋战到底。亚历山大大帝被他这种宁死不屈的态度气得愤怒不已,下令捉拿贝蒂斯,并用各种惩罚战俘的工具折磨贝蒂斯。但贝蒂斯面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严酷刑具仍面不改色心不跳,甚至露出嘲讽的表情。这使亚历山大大帝更加震怒并失去理智,命令部下加重刑罚,最后使用五马分尸的方法,致使贝蒂斯死无全尸。
难道亚历山大大帝就没有见过这样英勇的勇士吗?难道亚力山大大帝因为见惯这种视死如归的人所以没有恻隐之心吗?难道亚历山大大帝因为贝蒂斯比他还英勇大胆而忌妒吗?在我看来都不是,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的自尊心。亚历山大大帝攻城的时候,一直都有像贝蒂斯这样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勇士,只要他们仅存一口气,就会拼死一搏,用尽自己的力量阻止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进城,以保卫自己的家园,避免城里的三万名老弱病残幼沦为战俘。面对守城勇士的顽强抵抗,攻占加沙城的艰辛可想而知,对于率领军队的亚历山大大帝来说可真谓压力山大。他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地方,而贝蒂斯的行为让亚历山大大帝的压力达到了顶点,因此最后只能沦为他的发泄对象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