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梅:方博士继续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咱们有哪些种类的转基因作物?
方舟子:最早做出转基因作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做的是烟草,是在1983年,当时转了一个能够抵抗抗生素的基因进去,这个试验并没有实用价值,只是试一下它行不行。后来就转了能够抗病害、抗虫、抗除草剂的基因到作物里面去,开始了田间的试验。
但是,真正开始商业化、能够上市让大家吃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才有的,在美国上市,是一种转基因的西红柿。这种西红柿能够耐储存,不容易坏掉,便于运输。但是这种西红柿几年以后又退市了,不是大家觉得这个不好,其实上市的时候还很受欢迎,是管理上出了问题,成本太高。
从1996年开始,我国开始进口转基因作物,到现在,进口的大豆、玉米、甜菜都以转基因品种为主,同时自己研发种植了转基因棉花。目前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有两大类,一是抗虫品种,二是抗除草剂的品种。
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研发、种植、消费的第一大国,他们国内种植的玉米、棉花、大豆、甜菜等作物,90%甚至90%以上都已经是转基因品种。
还有一些比较次要的农产品也是转基因的,比如木瓜。目前市场上的木瓜几乎都是抗病毒的转基因品种,它们首先是美国做出来的,后来在我们国家也大量种植。我们现在吃的木瓜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如果没有转基因技术,这个产业基本上就消失了。
还有一些转基因作物品种被关在实验室中,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大量商业化种植。比如说抗旱的玉米品种,美国基本上已经研究成功了。还有刚才谈到的黄金大米也已经成熟,但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它没法推广——这就是为什么诺贝尔奖获得者要写这封公开信,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针对黄金大米,这个产品早就应该造福人类,但是因为绿色和平组织的阻止而没有得到推广。
陆梅:有人说,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实现转基因作物主粮化。比如美国,没有把主粮小麦研发出转基因品种吧?
方舟子:首先我要说明,美国主粮不只是小麦,而是有三种,小麦、玉米和大米,吃得最乡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和大米,可以说玉米是他们的第一主粮,他们早餐喜欢吃麦片,就是用玉米做的。一些美国人喜欢吃墨西哥餐,也是用玉米做主食。所以不能说美国主粮没有转基因,主粮玉米90%以上都是转基因的。
转基因的小麦似乎大家谈得较少,其实美国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批了转基因小麦,获得了类似我国的安全证书,已经允许种植。但是为什么没有种?刚才我说了,现在比较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是抗虫和抗除草剂,这两种技术对于小麦来说应用价值都不是很大,对于小麦来说,防治虫害及喷洒除草剂不像其他作物(比如玉米、大豆、水稻)那么重要。对小麦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抗病、抗旱、抗寒,这些性状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他们也受到了一些阻挠,比如日本,他们从美国进口面粉,如果是转基因的话,可能就会有一些疑虑,这涉及贸易壁垒问题。
后来美国就没有推广转基因的小麦,而是把精力用在开发其他的转基因小麦品种,转入抗病、抗旱、抗寒的性状。所以,转基因小麦未推广不是因为不安全,是别的因素导致的。
……
展开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基因操作育种,包括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分子水平上的操作育种,是远缘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导突变育种的现代化、精准化和定量化,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成就。其中,转基因育种对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而且,经过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品种,通过了严格的科学检验,在生产和消费上具有可靠的安全性。本书汇集了国内外十余位活跃在一线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及法学家的观点,他们以平和、理性的态度,深入浅出地对转基因育种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对社会上存在的有关“争议”详尽解惑,为未来农业科学发展提出了有益的思路。
——朱作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在这部书中,转基因产品研发者、农业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成员、农业官员、科普作家、法学专家等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分析转基因这项技术当前面临的各方面问题,深入浅出地回应了公众关切,也为这场持续十余年的论争做了注脚。
——范云六,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