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涵盖内容更新、编写形式创新。
2.疑点全解析、细节全提示。
3.为公文写作人员快速写好公文提供参考。
1 怎样认识公文的产生、发展沿革史?
【解答】
公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比较高级阶段时的文化产物,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还将以不同的形式,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持续下去。
人类社会某一族群发展到统一文字的阶段,必然首先产生公文这一管理及传播工具。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现象之一,我国公文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5000 年前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就已经创造性地改革统一了文字,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本经训》中有“仓颉造字,天雨粟,神鬼泣”的记载。
夏商周时期,公文基本成形,也有了分类,出现了代表作。目前,世界公认我国最早的古文字是19 世纪末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发现的距今约3600 年的殷墟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被统治者主要用来进行占卜和记事。春秋时期,由孔子编辑的《尚书》,汇编了黄帝之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高级行政公文。百家时期的一些文章,亦属于公文。
在封建社会2000 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公文在形式上不断发展变化。秦汉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社会,古代公文开始走向统一规范。公文代表作有李斯的《谏逐客书》、汉高祖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公文最初被称为“书契”“简牍”“文书”或“文案”等。“公文”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后汉书·卷五十七·刘陶传》记载,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侍御史刘陶上表朝廷,提议招安张角,以防黄巾起义:“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意为各州官员为保官职,只是互相转告,不肯写公文报告张角势力的日益强大。三国时期公文已成通称。
魏晋时期,公文写作理论有了突破。刘勰在其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论述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公文。
唐宋时期,推崇文治,公文种类有了进一步发展,涌现了许多公文名作。在“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中,有不少名作是公文。
第一编 打牢政策根基
1 怎样认识公文的产生、发展沿革史?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4月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各级党政机关提出了哪些
要求?
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的
基本原则是什么?
6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6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主要新变化有哪些?
7 为什么强调文秘人员必须重视公文、熟悉公文、写好公文?
8 为什么强调公文写作人员“要做有心人”?
9 为什么说“求实”是公文写作人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10 为什么说打牢政策理论根基是写好公文的先决条件?
11 公文写作应当进行哪些方面基本功的训练?
12 公文写作如何保证政策思想的系统连贯性?
第二编 正确使用文种
第三编 强化文字表达
第四编 注意格式规范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