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东亚世界与古代中国
0.00    
  • ISBN:
    9787559825605
  • 作      者:
    刘永连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1.作者暨南大学刘永年教授历数年发掘研析相关档案史料,对古代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交往揭示,真实反映历史上那些或奇异或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2.视角多元独特,从“漂流人”“八学士”“薙发易服”等群体或事件了解中国与东亚诸国的交际往来。

3.十九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带您深度发现不甚了解的古代中国与东亚各国交流往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作铺垫。


展开
作者简介

刘永连,男,1968年生,山东梁山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出版《突厥丧葬风俗研究》《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及《十六世纪前的中国与世界》(合著)等专著多部,在《文史》《世界历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学报》(韩)、《中韩人文科学研究》(韩)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近年对东亚海域和中韩日关系史尤其关注,在人群迁徙、文化交流及文化关系诸问题研究上有所探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作者近年研究成果中选取了19篇学术论文,以古代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对外交往为主题,主要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群、族群在东亚陆海之间的迁徙或往来;二是以民间和地方视角为主的文化交流及相互文化关系的演化;三是对域外汉籍重要文献及其相关问题的梳理和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唐代漂流人与东亚海域    

 

漂流人即因风浪在海上失事漂流的难民,是从事海洋活动的特殊群体,其史料零散记载于各类史籍杂著。目前学界对明清时期朝鲜、日本漂流人事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较多,而对此前和中国的漂流人缺乏关注。唐代漂流人故事在《太平广记》中比较突出,它们至少反映了以下问题:唐人对东亚海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唐朝与新罗、日本等国之间的往来和交通状况,当时不仅登州在中外交通中位置尤为突出,而且青州、海州等地也是沟通唐与东海各国的重要据点。透过这些分析,可以得知唐代中国与东亚海域各国之间的交通和交往有了较大的发展。

 

漂流人是活动于海上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因在海上失事漂流而形成。在早期海洋史研究中,他们久被忽视。不过,关于其活动的文献史料充斥于古代中外许多典籍,研究这一群体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海洋文明史发展的丰富细节。

 

一、漂流人研究及唐代相关文献

 

大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学界率先关注到漂流人问题。1982年,村井章介《中世国家意识与国家》(《历史学研究》特集)就涉及到漂流民史料和问题。稍后,荒野泰典《近世日本的漂流民送还体制与东亚》(《历史评论》,1983年,第400页),岸浩《关于漂至长门北浦的朝鲜船之记录》(《山口县地方史研究》第6辑,1983年,第53页)、《围绕长门沿岸朝鲜漂流民送还等问题的探讨》(《朝鲜学报》,1986年,第119-120页)、《漂流至长门北浦朝鲜人的送还问题》(《山口县地方史研究》第19辑,1985年,第54页),高桥公明《朝鲜外交秩序与东亚海域交流》(《历史学研究》1987年增刊,第573页)、《中世东亚海域居民及其相互交流——以济州岛为中心》(《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史学部分,1987年,第33页)等,多篇论文就漂流民送还及对国家关系的影响诸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更多学者关注漂流人问题,出现关周一《15世纪朝鲜漂流民送还体制的形成》(《历史学研究》,1991年,第617页)、木部和昭《从朝鲜漂流民的救助看日朝两国的接触》(《史境》,1993年,第26页)、池内敏《近世朝鲜人漂流民之相关记录》(《历史评论》,1993年,第516页)及《天明四年长州恶党漂民一件》(《日本历史》,1993年,第545页)、《漂至鸟取藩领的朝鲜人》)(鸟取大学教养部编《历史与社会论丛》,1994年)、松浦章《明代朝鲜船漂到中国之事件》(《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2期)等众多短篇论文,而且出现池内敏《近世日本与朝鲜漂流民》(《近世日本与朝鲜漂流民》)(临川书店,1998年)、松浦章《明清时代中国与朝鲜的交流:朝鲜使节与漂着船》(乐学书局,2002年)等一些论著。不久,韩、中等国学者也相继关注这一领域。韩国学者如李薰在朝鲜后期漂流民问题处理对韩日关系的影响这一层面作了一系列探讨,发表了多篇学术成果;郑成一对日韩漂流民越境情况及对两国社会制度、政治关系的影响有多篇论述;关德基、金强一等也有相关研究。中国学者如孟晓旭、王天泉、王晓秋、修斌、朱海燕等多人对漂流民都有涉猎。日本学者中松浦章在东亚海域史视域下对漂流人问题尤有广泛研究。

考查前人成果可见,除了中、日、韩三国学者对漂流民研究各有视角和侧重。如在文献上各以本国史料为基础,在研究内容上也各从本国对外关系出发外。其共同特点是将问题集中在近世数百年间,分别关注中国之清代、日本之江户时代、朝鲜王朝之后期。这样,此前漫长历史时期内的漂流人问题极少有人涉猎,对中古时期东亚海域漂流人的活动更是无人问津。而在历史意义上,早期漂流人活动对人们在广阔海洋自然和人文上认知之发展、在海上交通之开拓和创新等,恐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早期漂流人活动学术价值亦绝对不可小觑。

唐代是东亚海域交通和各国往来活动都有了突出发展的时代,关于其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特别是由于日本和韩国学者的关注,针对东亚海域交通的研究较为细致。不过,漂流人问题及其文献皆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关于唐代漂流人史料,我们可见之于正史、野史、方志、笔记小说乃至诗词等许多类型的文献。除了传记、杂著中《唐大和上东征传》算是比较详细记述漂流经历的文献外,笔记小说相关内容尤其丰富。仅就《太平广记》所辑录资料看,其中记述漂流人活动的史料就至少有数十则。这批资料包含了关于东亚海域自然和人文诸多方面的信息,可使我们以另外视角看待漂流人问题。在以上基础上,本文以《太平广记》(以下简称《广记》)所辑相关资料为基础,辅以《唐大和上东征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文献,尝试对唐代中国对东亚海域自然、人文的认知以及对海上交通等状况的反映作一探讨。


......

展开
目录

一、人群族群与陆海交往

唐代漂流人与东亚海域

耽罗 漂流人 东亚海域交往

宋元之际的东南飘海商人

——以朝鲜半岛史料为基础

唐“八学士”东迁朝鲜半岛问题考述

《竹谏先生文集》与北宋“八学士”东迁

朝鲜半岛康、安诸姓群体初探

壬辰倭乱时期援朝明军兵力考

1603年朝鲜汉城明军逃兵之乱

二、  文化交流与文化关系

“大明红”考

鲁认旅明文献与地方和民间视域下的中朝文化交流

华夷秩序扩大化与朝鲜、日本之间相互认识的偏差

——以庚寅朝鲜通信日本为例

明清鼎革后东亚文化共同体内各国的中国观

——以安南使人对“薙发易服”的态度为视角

漂流人在中外交往中的能动作用

——以5至14世纪漂流人文献为基础

从地域分布变化看九姓胡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

从韩国文集中的家训文献看朝鲜半岛家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  域外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一座东海文献宝藏

——《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学术价值初探

《韩国历代文集丛书》中的壬辰战争史料

韩国古代文献在中国的流传和利用

文本与历史之间:韩国文献“中国学士东迁”记载乱象阐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