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胡适、梁启超、陈寅恪、朱光潜推崇的国学大师
◆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词经典,流传100余年长盛不衰,璀璨依旧。
◆“人生唯美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该书不仅是王国维关于诗学的著作,而其实是以评词的方式,在言说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中观的人生哲学。全书包括四部分:人间词话手定稿(六十四则),人间词话未刊稿与补录稿(四十九则),眉批、跋语(二十七则),王国维创作的词一百一十五首
三
【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⑤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⑥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冯延巳《鹊踏枝》(一作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ān) 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秦观《踏莎(suō)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chēn)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陶渊明《饮酒诗》(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dàn)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zhà)。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⑤著:同“着”,附着,沾染。
⑥豪杰之士:指大诗人、大词人。
【译文】
有有我的意境,有无我的意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就是有我的意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就是无我的意境。
有我的意境,就是艺术家以自我为主体观察外界事物,带着自我情思,所以外界事物都沾染上了“我”的主观色彩。无我的意境,就是用物化了的“我”去观察外界事物,所以不知道哪个是“我”,哪个是“物”。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占多数,但他们未尝不可以写“无我之境”,这全在大诗人、大词人能够自树一帜罢了。
……
出版说明
序言
人间词话手定稿(六十四则)
人间词话未刊稿与补录稿(四十九则)
附:眉批、跋语(二十七则)
人间词
附录:词的常识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
——罗振玉评价王国维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王国维)之所以追求艺术的幻想世界(即境界——李注),以之当作本体,来暂时逃避欲望的追逼和人生的苦痛,这也正是儒家士大夫本来没有宗教信仰的缘故。王国维就是这样。
——李厚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