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0.00    
  • ISBN:
    9787802568020
  • 作      者:
    张程著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程,职业编辑,业余作者。曾出版《三国大外交》《泛权力》《衙门口》等图书,并翻译有《中国人本色》等书。在多家报刊、网站发表文章多篇,并是央视《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嘉宾。

展开
内容介绍

  穿越时光的隧道,揭开南宋的神秘面纱。西湖池畔的轻歌曼舞,奇巧精致的珍宝古玩,一叹三叠的宋词唱曲,灿若群星的英雄才子……更精彩的还是书中的那些事儿:面对外部的军事威胁,南宋人该如何实现复国的梦想?一位位有心作为的南宋皇帝为何最终多走向了平庸、成为不问世事的“太上皇”?南宋高度富庶的物质文化,为何无法抵挡蒙古的铁蹄而悄然玉碎?《脆弱的繁华 南宋的一百五十年》表现的不只是南宋王朝的奢华,还有她的挣扎、血性与骨气……

展开
精彩书摘
  《脆弱的繁华 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第一章 复国的梦魇
  如此太平盛世,怎么能少的了重大武功的点缀呢?
  宋徽宗也是这么想的。他登基后一直没有像样的政绩。苦恼的宋徽宗决定通过对外战争来“锦上添花”。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向宋朝的世敌辽朝发起进攻。辽兵屡败。宋徽宗决定借助金国的力量,收复被辽国占据了上百年的故土燕云十六州,建立不世武功。1120年,宋金商定共同灭辽,金兵攻北,宋兵攻南。辽朝灭后,宋朝将原来贡献给辽朝的“岁币”50万贯全部献给金朝。条约签订了,宋朝应该开始准备执行了。但是宋徽宗君臣根本就没把条约放在心里。他们只想依赖金朝,乘机取利,根本没有积极作战的认真打算。相反,宋徽宗在第二年下令加强在东南地区搜寻花花草草的工作,加快汴梁景区的建设。王黼和李彦等人括取民田,又借口军用,搜刮境内丁夫,计丁出钱,中饱私囊数千万贯。有人控诉,他们就打击报复、严刑惩罚,成千上万的人因而致死。
  没几天,金国的使节赶到汴梁,见状吃惊地说:“我们大金朝已经把辽国打得奄奄一息了,基本完成条约义务了。你们宋朝怎么还不出兵啊?”
  宋徽宗一拍脑门,说:“哦,我想起来了。我这就马上出兵!”
  得宠的大太监童贯奉命率领15万大军北上,进展得很顺利,进军到北京西南的良乡才遇到辽军的抵抗。凌晨,童贯看到辽军营中火起,以为辽兵要来进攻了,竟然吓破胆,自己把营垒给烧掉,领兵疯狂南逃。喜出望外的几千辽兵乘胜追击,直杀到涿水。宋兵一路上死伤不计其数。据说,宋朝自王安石变法以来积存的军需,在这一仗中都被宋徽宗和童贯君臣给折腾光了。
  童贯一直逃到雄州,才想到怎么交差的问题。他为了逃避兵败的罪责,秘密联络金军,请求金军协助攻打燕云地区。完颜阿骨打毫不含糊,亲自领兵,三下五除二就把燕云地区的辽军给收拾了。童贯又厚着脸皮对金军答应宋朝每年除向金贡献原来献辽的岁币外,又增加一百万贯,作为“燕京代租钱”,请求金军将燕京交还宋朝。金兵在燕京城内大肆抢掠财物,又把城内男女掳去做奴隶,仅剩下一座被搜刮一空的城池,扬长北去。
  1123年四月,童贯大吹大擂地进入残破不堪的空城。这时的燕京到处都是丘墟和狐狸穴。可宋徽宗不管这些,他自认为建立了不世之功,大肆庆贺。童贯上《复燕奏》,吹嘘凯旋还师。百官纷纷上表祝贺,又立“复燕云碑”纪功。王黼、童贯、蔡攸等相关人等都加官进爵。这边是汴梁陶醉在“辉煌的胜利”之中,那边是金国君臣在燕山以北虎视眈眈地把南边的表演当笑话来看。
  金国算是把宋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特点给看透了。只是辽国的残余势力还没有被完全消灭,金军上下没来得及对宋朝有“进一步的想法’:。1125年,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被金兵俘虏,不久遇害。辽朝灭亡了。消息传到汴梁,又引起一阵狂热的庆祝活动。在辽朝的亡国贵族中有个叫作耶律大石的英雄,率领契丹遗民西迁到西域的楚河流域,建立起西辽。契丹民族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毕竟拥有耶律大石这样“真正的贵族”。幼稚懦弱的宋朝君臣本应该更加理性,甚至带上那么点敬意去看辽朝的灭亡。遗憾的是,宋徽宗隆重庆祝宿敌的死亡后又一头钻进诗词书画的风景中去了。
  灭辽当年,金军就把铁拳转向南方。金国制定了大规模南侵计划,十一月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州进攻太原,沿山西南下。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进攻燕州,从河北一路南下。双方计划会师于开封城下。西路军在太原遭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停滞不前;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因为燕州宋军投降,长驱直人,迅速渡过黄河,很快兵临东京城下。
  惊慌失措的宋徽宗不得不下罪己诏说:“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牟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追惟己愆,悔之何及……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三边御敌之略。岂无四方忠义之人,来徇国家一日之急。”不管真假,宋徽宗追悔莫及,希望天下兵马勤王救驾。罪己诏的效果一时间体现不出来,金军越来越猛烈的进攻却是实实在在的。没辙了的宋徽宗决定弃国南逃。太常少卿李纲、给事中吴敏等大臣恳请坚持固守。李纲并建议:“现在情况危急,除非传位给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勤王救驾。请皇上宣布退位,激励将士。”宋徽宗惊慌懊恼,拉着蔡攸的手说:“想不到会变成这样”!他竟然哽咽着,昏迷跌倒在榻前。群臣赶忙灌药急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复国的梦魇
北宋的灭亡具有标本式的意义。乱世多英雄,岳飞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英雄,看似软弱的宋高宗赵构也是个英雄。他们是全朝全民力求复国热潮中的绝对主角。因为地位的不同和性格的差异,赵构和岳飞两人从陌生走向亲密和信任,最终决裂。岳飞最后只能被冤死,因为无论在个人道德上还是在工作成绩上,他都无懈可击。
张邦昌、韩世忠、秦桧等人虽然是旁观者,也不可小视。
撞上大运的赵构
泥马渡康王
皇帝的心病
秦桧逃脱虎口?
夭折的复国计划
岳飞死了

第二章 王朝初定
屈辱的合约给南宋带来了数十年的稳定局面和一个权势熏天的宰相。秦桧身上集中了权臣所有的一切奸诈权势。赵构离不开秦桧的权利支持,又不能完全接受他。好在秦桧死在了赵构的前面,避免了直接的权力冲突。赵构后半生的主要关注点是寻找继承人。一个叫赵伯琮的小孩入选了,并且在采石大战的烽火中成为太子。
王朝初定,南宋迎来了南逃的李清照、失意的陆游和南归的壮士辛弃疾。
秦桧遇刺案
第一章 复国的梦魇
北宋的灭亡具有标本式的意义。乱世多英雄,岳飞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英雄,看似软弱的宋高宗赵构也是个英雄。他们是全朝全民力求复国热潮中的绝对主角。因为地位的不同和性格的差异,赵构和岳飞两人从陌生走向亲密和信任,最终决裂。岳飞最后只能被冤死,因为无论在个人道德上还是在工作成绩上,他都无懈可击。
张邦昌、韩世忠、秦桧等人虽然是旁观者,也不可小视。
撞上大运的赵构
泥马渡康王
皇帝的心病
秦桧逃脱虎口?
夭折的复国计划
岳飞死了

第三章 德寿宫的太上皇
在举国欢庆的大捷面前,赵构感到心力疲惫,搬进德寿宫做起了太上皇。那里是他的世外桃源。新皇帝赵眘虽然不是亲生儿子,却比儿子还要孝顺。但是赵眘在政治上与赵构背道而驰,也经历了一个从有志作为到自甘平庸,又归于平淡的过程,最后也做了太上皇。他的太上皇生活遭遇家庭危机,导致太上皇葬礼都无人主持,只能以内禅的形式实现政变。
早已湮没在岁月中的德寿宫,见证了南宋三位太上皇的退休生活。
皇位是飞来横财
赵构的退休生活
赵孝宗的“孝”道
家庭危机
过宫事件
绍熙内禅

第四章 政治的门外汉
这一章的主角无疑是朱熹。朱熹的出现意味着中国人对之前的文化作了一个成功的总结,并开启了后世文化的大门。他和他的理学只有在南宋的繁华背景下才能出现。可惜啊,朱熹的理学需要与政治结合才能实现入世的目标,而朱熹本人却是一个政治的门外汉。推崇理学的赵汝愚也是,反对理学的韩侂胄也是,他们都是政治的门外汉。
于是,庆元党禁、开禧北伐上演了,史弥远在一场政变后登场了。
朱熹进了武夷山
门外汉的政治秀
陈旧的党禁
北伐是味好药
史弥远杀人有功

第五章 西湖暖风熏人醉
南宋王朝的中年期是在权臣史弥远的主政下度过的。与他搭档的宋光宗又是一个死时没有子嗣的南宋皇帝,史弥远成功地废黜了内定的继承人,从绍兴乡间找了一位来历不明的孩子继承了皇位。上层的政治纷争不能阻止社会经济的繁荣。作为南宋经济的明珠,临安成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天堂。这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黄金时期,阡陌纵横的鱼米之乡仿佛是中国经典的水墨画作。
大金帝国在南宋繁华的巅峰轰轰烈烈地走向了死亡。敌人的灭亡能给南宋带来什么启示呢?
来历不明的宋理宗
临安忘却许多愁
盛世危情
大金帝国的黄昏
锦上添花的胜利?

第六章 国破伤心时
国家要亡了,你怎么办?南宋的灭亡是被两个人加速的,一个是痞子出身的贾似道,一个是荒淫无耻的宋度宗赵禥。狼狈为奸的两个人演出了典型的亡国剧目。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大捷中成为了宋军的牺牲品,但当他的弟弟忽必烈建立元朝,将进攻重心移向襄樊后,南宋王朝在短短几年中轰然倒塌。
乱世是检验一个人忠奸,检验一个读书人品行的最好法宝。
钓鱼城大捷
蟋蟀宰相贾似道
最后的硝烟
临危众生相

第七章 漂泊海上的最后岁月
宋度宗的三个儿子先后成为了南宋最后的三个皇帝。宋恭帝成为了元朝的俘虏,日后的吐蕃高僧;端宗和末帝则成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号召南宋参与坚持抵抗的标志,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南宋的最后岁月又是在东南沿海的洋面上漂泊度过的,就像建国皇帝赵构一样;宋朝的最后岁月是在孤儿寡母的哭啼中度过的,就像开国皇帝赵匡胤熟悉的那一幕。
值得欣慰的是,李庭芝、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为南宋的灭亡涂抹上了振奋激昂的笔墨。
扬州正气歌
风雨伶仃洋
厓山的最后时刻

尾声、还是宋朝的事儿
宋朝灭亡了,但是有些事、有些人却是永远属于南宋的。比如文天祥,比如赵显,比如那些迁往大都的临安太学生们。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为南宋作了注脚:或悲哀,或苍凉,或充满血性。八百年后,我们还能隐约通过他们看到这个王朝渐行渐远的背影。
附录一:南宋皇帝小传
附录二:南宋历史大事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