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镇版报道的气质养成:新闻通讯采写实践与感悟
0.00    
  • ISBN:
    9787516641675
  • 作      者:
    冯诚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策划背景、采写过程、报道效果、写作感悟的全程解码

主流担当、为民情怀、“四力锤炼”、诗意表达的气质追求

 

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著名新闻传播学专家喻国明,《新华每日电讯》报总编辑方立新,江苏省记协主席周跃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联袂力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冯诚,甘肃临洮县人,兰州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本科,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1985年进入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1993年7月任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1996年12月——2016年12月,先后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甘肃分社、湖北分社、江苏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从事新闻工作32年,具有丰富的一线采访调研实践和策划组织重点报道经验,有30多篇作品分别获新华社和甘肃、新疆、湖北、江苏等省级以上各类好新闻奖, 近百篇调研稿件得到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并有效推动实际工作。 出版诗集有《我决定,慢下来》;散文《低于人间1000米深处》获第二届“书城杯”全国散文大赛特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对于报刊纸媒来说,头版头条包括其它版面头条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镇版之作,代表着当期的报道重点、版面语言乃至写作水平。业内人士都明白,头条的位置和分量有多重要。本书是作者从事新闻行业多年来的新闻作品与采写手记的合集。作者选取自己采访、撰写、刊发于报刊纸媒头条位置的30篇通讯、6组系列报道和5篇链接稿件原稿,配以采访撰写时的背景材料、过程介绍、细节处理,让读者对头条报道的采写背景、撰写技巧,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作为广大新闻从业者、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参考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引 言

何为“镇版报道”?简言之,就是媒体和采编人员精心谋划、重点经营、稿件分量重、刊登于版面重要位置的报道。对于传统的报刊纸媒来说,头版头条包括其他版面头条就是最有分量的镇版报道,代表着当期的报道重点、版面语言乃至写作水平。经常听到报社编辑讲,从一大堆稿件中选出合适的头条很不容易,可见其标准和门槛之高。而对于记者来说,争取上头条、特别是头版头条(包括新媒体版面头条)也是在所不惜的专业追求。在镇版报道中,通讯报道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新闻通讯的策划采写,考验的是记者的综合业务素质,历来被看作是检验新闻工作者采写能力的试金石。本书就是作者以一批亲历亲为的镇版报道为案例,尝试打开重点新闻通讯报道的策划采写密码。

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生态和传媒格局震荡裂变重新洗牌,全媒体业态快速成形,融合报道成为时尚,自媒体疯狂生长,传统媒体纷纷转型。信息传播碎片化、新闻产品快餐化、媒体呈现和用户体验方式多元化,传媒新概念、新名词、新形式层出不穷,喧嚣声声。新媒体信奉的是技术为先、渠道为重、包装为要、融合为尊,谁在无人机拍摄、机器人写稿、大数据整合、微平台推送方面先人一步谁就想执牛耳。传统媒体“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当技术创新和平台渠道的动能有效释放时,人们最终发现,无论终端呈现方式如何千变万化五花八门,都离不开具有深邃思想的文字表达和文本原创这个“基石”,独家原创的文本精品和“镇版力作”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换句话说,优秀的文本内容依然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一”。是的,今天,依然需要用写作来思考、整理和记录这个非凡的时代。正因为如此,在全球各大通讯社和知名新闻媒体中转型发展一路领先的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对记者文本写作的严格要求。恰恰相反,时至今日,她遍布国内外所有分支机构的一线记者仍然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访写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当作至尊追求,从而为海内外千千万万受众和五光十色的媒体终端提供着丰富多彩的原创精品。与以往不同的是,基于全媒体报道新模式,新华社记者的文本写作也在颠覆固有概念,其采访、写作已经与编辑、制作、分发融为一体,与音频、视频、网络、客户端等多向适配顺畅交互,它要求记者从采集源到传播端全流程谋划,使文本稿件能够一源多端,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

我从1996年底开始,在分社社长、首席记者岗位20年(1996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每年都带领记者采写一批有镇版分量的重点报道,多年积累下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各版头条或重要版面稿件百篇以上。从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量,跨世纪的这20年,新闻人笔下的一系列镇版之作很值得后来人记忆。而这20年,我本人又先后在新疆分社、甘肃分社、湖北分社、江苏分社四个分社任职。从边疆民族地区到全国最贫困省份、从中部经济大省到沿海开放大省,强烈的地域反差、贫富不均的新闻资源每每考验着我对重点新闻报道的策划经营能力;时间跨度20年,空间跨度横贯祖国西东,频繁的时空挪移和突兀的视域转换,迫使我必须把个人的特殊经历与新闻报道应该记录时代风云的要求相融合,力求赋予每一篇新闻作品历史的承载;国家通讯社的政治担当和新闻人的职业追求,又使我特别在乎作品的专业水准和气质养成。当我以这些作品为案例,与一些新闻学院学子和新闻同行交流时受到普遍欢迎,大家还特别希望能有更为系统厚重的文本呈现。

有感于此,我把自己多年来担任分社社长及首席记者期间领衔采写、并在《新华每日电讯》等重要报刊刊登的诸多头版头条包括部分其他版面头条予以搜集整理,并从中精选出30篇有代表性的通讯报道、6组深度系列报道,作为案例,逐一从策划背景、采写过程、报道效果、写作感悟等方面进行解码分析,以期对年轻同行和莘莘学子有所帮助(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案例作品,都是我和同事们共同策划采写的成果,它更多地凝结了合作者的智慧和劳动)。


展开
目录

经济综合类报道

采写手记 “收官”时刻的感动__2

原稿鉴读 江苏:给长江一个绿色承诺__5

 

采写手记 发现“无锡拐点”__8

原稿鉴读 喜看“无锡拐点”__14

 

采写手记 释放统计数字背后的“新闻当量”__20

原稿鉴读 从江苏制造到江苏服务__23

 

采写手记 用“五大发展理念”新坐标透视中国最年轻热土__27

原稿鉴读 江苏沿海:悄然崛起新增长极__29

 

采写手记 呈现江苏经济的质态境界__33

原稿鉴读 量增质更优 逆势见担当__35

 

采写手记 从政治的高度看经济,从经济的角度写政治__39

原稿鉴读 砥砺担当正其时__41

 

采写手记 新闻价值的凸显,须有深刻的背景衬托__46

原稿鉴读 从“老灰穷”到“新绿富”的嬗变__49

 

采写手记 记者要学会“王者”的“俯瞰”“广角”的“推拉”__52

原稿鉴读 湖北“两圈一带”战略促“两型化”崛起__54

 

时政民生类报道

采写手记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回答__60

原稿鉴读 交汇点就是“发力点” 叫得响更要抓得实__63

 

采写手记 国家公祭,仪式背后的媒体执着__67

原稿鉴读 以国之名悼念逝者 众志成城迈向复兴__69

 

采写手记 追逐新闻具象中的理性阳光__74

原稿鉴读 江苏:探路包容性发展 提升领跑品质__76

 

采写手记 难在前瞻眼光,贵在民本情怀__81

原稿鉴读 江苏“新时尚”:亲农 尚绿 炫文化__86

 

采写手记 战役性报道要重视“收官之笔”__91

原稿鉴读 长江防线上的“科学决战”__96

 

采写手记 把“软新闻”做成“硬通货”__101

原稿鉴读 荆楚星光耀神州__103

每个人都能做道德的巨人__108

 

采写手记 多写“小故事”,少讲“大道理”__109

原稿鉴读 以人为本 民生为先__111

 

采写手记 成就性报道怎样不落俗套?__116

原稿鉴读 陇原今朝好“如意”__118

 

采写手记 一个“动”字探“景深”__122

原稿鉴读 浙江大潮动陇原__125

 

采写手记 针对性决定传播力__131

原稿鉴读 筑起新世纪的经济高地__133

 

村企典型类报道

采写手记 “天下第一村”采访报道背后的职业情怀__138

原稿鉴读 信仰为根 制度为本 监督为盾__145

华西村:转型跨越“新一波”__148

 

采写手记 记者的脚力,企业的风景__151

原稿鉴读 谋转型“蛮拼的” 求质效“妥妥的”__153

 

采写手记 企业典型报道要把好“三性关”__157

原稿鉴读 骄人业绩是如何打造的?__160

 

采写手记 读者的关切,记者的动力__164

原稿鉴读 再向中央报实情__167

 

采写手记 新闻就在那里,发现却待机缘__174

原稿鉴读 恍如改天换地__179

 

采写手记 追问真相,引领舆论__184

原稿鉴读 以信为本__188

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惠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