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改变世界(六):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
0.00     定价 ¥ 88.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6424193
  • 作      者:
    苏勇
  • 出 版 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联合第一财经、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从2014年年底开始,隆重启动了“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项目。计划访谈50位中国杰出企业家,分析他们的管理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管理思想,总结他们的管理理论,在世界管理论坛上发出中国声音。“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大型研究项目,已经进行到第6年,共访谈了45位企业家。这是本项目的第6本成果集。

展开
作者简介

苏勇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复旦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东方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4 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专业领域:企业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与伦理、品牌与消费者行为等。出版了《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 1978—2008》《现代组织行为学》《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一~六)》约三十本著作,发表了二百余篇论文。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研究课题。并担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苏勇教授和秦朔先生分别对童继生(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南春(分众传媒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毓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宁高宁(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印孙(正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玉良(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的访谈对话,其中充满着中国杰出企业家在新时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真知灼见,闪烁着管理智慧,体现出东方管理的独特魅力。


展开
精彩书评

● 《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是中国杰出企业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企业管理实践的凝练和总结 , 既有感性的感悟,又有理性的提升。企业管理核心是“人能“的充分发挥,是企业家人格魅力的尽情展示。企业发展历程透视企业家自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本书读来生动,颇有回味。特此推荐给企业界、学术界各位同人,相信从中会得到新的启迪。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基铭


● 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向世界,中国的企业家也更加自信,正在超越模仿,挑战更大的未知领域。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周健工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与管理奇迹,他们不同于西方传统企业,也没有完全按照经典管理学理论来发展企业,但是他们的成绩却令世界瞩目。本书以生动的素材和鲜活的语言,记录了一部分中国杰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和伟大实践,为世界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 赵纯均教授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企业家群体,他们不仅将中国带入了一个企业家时代,也开启了全球企业家成长史上的中国时代;他们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也不断贡献着关于这个时代创造与发展的真知灼见,引领中国的企业与全球领先企业比肩、对话和合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陆雄文教授


● 中国企业家是在辽阔的高增长空间上和浓缩了西方一两百年历程的时间中发展起来的,从落后到追赶和创新,同时不断因应制度与政策的变迁。这个超级熔炉必然锻造出超级特质。《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试图对这种特质进行总结。这种努力是可贵的。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秦 朔



展开
精彩书摘


童继生

大变局下的融合之道




主 持 人:苏 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

访谈对象:童继生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访谈时间:2020年9月10日

访谈地点:东方国际集团上海总部


苏 勇:大家好,“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节目组今天很高兴来到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国际集团),访谈董事长童继生博士。童董,您好。

童继生:您好,苏老师。


抗疫“五战”


苏 勇:东方国际集团是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国企,集团也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行列。我们先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谈起,这期间,东方国际集团是如何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勇敢地挺身而出,履行国企责任,在新冠肺炎疫情当中有什么样的表现?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童继生: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得非常突然。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SARS。这一次,我们已经在重要的岗位上。SARS暴发的时候,上海纺织厂就承担过上海的口罩生产供应的任务。今年(2020年,编者注)1月19日,当我在新闻中听到湖北有这么一件事发生的时候,20日早晨就和下属企业,也就是三枪集团说,你们要做好准备。


苏 勇:您是如何判断会有这样的需求?

童继生:这种判断来源于SARS的经历,当时,上海所有的纺织机都停下来,专门做口罩。不过,当时的口罩不像现在有这么高的要求,只是传统的纱布口罩。1月22日,我们在开年终总结会时,市里打电话过来,要求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集团是上海纺织和原东方国际两个集团重组而成,编者注)承担生产口罩的任务。中午12点,年终总结会一结束,集团马上成立临时工作小组,把纺织制造和进出口公司的相关人员集中起来,成立指挥部,我和集团总裁担任组长。


苏 勇:2020年1月22日,你们就成立了抗疫指挥部。

童继生:对,当时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会发展得那么快,我说,从现在开始,24小时内必须筹措到5万只口罩,48小时内筹措到10万只口罩。


苏 勇:是去买吗?

童继生:是的,我们自己不生产。当时正好是春节前,很多厂商都放假了,一下子也买不到。我们全体动员,到了27日,筹措到了100万只口罩,31日,又从海外包了一架专机,进口了550立方米左右的防疫物资,那是救命的东西。


苏 勇:所以,上海人最早用的一批口罩,包括其他防疫物资,基本都是您这里采购的。

童继生:对,而且是国内采购和国际采购相结合。


苏 勇:然后你们自己着手生产了吗?

童继生:我们把它称之为第一场战役,是“遭遇战”。第二场战役,我们称之为“游击战”。从1月25日到2月10日,这一段时间都在放假,我们当时没有口罩机,就在全国各地寻找生产口罩的厂家。当时国内没有生产口罩的大规模企业,都是很小的,所以称之为“游击战”。


苏 勇:东方国际集团原来不做口罩的,是吗?

童继生:已经不做了。这是我说的第二场战役——游击战,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把东西找来。到了第三场战役,市里要求我们转产,自己生产口罩,我们称之为“阵地战”,没有机器,就自己造机器,自己组装机器,再生产口罩,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苏 勇:口罩机都是现制造出来的。

童继生:是的,组织专家研发,做试验机,第一台试验机是联合外省市一起做的。


苏 勇: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第一只口罩了呢?

童继生:印象中是2月12日。市领导找我去开会,说无论如何要在15日前,把口罩做出来。


苏 勇:下了死命令。

童继生:下了死命令。当时我说,因为没有机器,让我3天就拿出口罩是不可能的。在这3天里,可以先用传统的口罩替代一下,就研发出了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一次性口罩里面要有熔喷布,当时熔喷布的价格飞涨,一下子很难买到。我们就用传统的口罩和熔喷布叠加,变成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两个面罩加10片熔喷布,可以用一个星期。我们紧急组织了500人,24小时连续工作,用新买的500台缝纫机加工生产,保证3天内把口罩完成,让有关部门鉴定质量。一个星期后,新设计的口罩机被运到三枪工业园区开始生产口罩。


苏 勇:所以说,第一批我们用的口罩是用缝纫机做出来的。一个星期以后,开始用我们的新式口罩机生产。

童继生:当时设计的时候,每台机器日产10万片。但由于是新机器,磨合需要过程,实际产量只有5万片,大家都很着急。5天后,一切恢复正常,最高的时候日产300万片。


苏 勇: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了。

童继生:当时的口罩是硬通货,最贵的时候卖到了50元一只,现在价格1元都不到。


苏 勇:对,因为大家觉得口罩是救命的物品。

童继生:对。


苏 勇:当中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

童继生:太多了。比如说,我们在春节期间如何把工人组织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在上海的纺织工人已经不多了,很多都是外省市的,都回了老家。我们只能是“赶鸭子上架”,把三枪门店的销售员拉回来临时培训做口罩。


苏 勇:让他们上生产线。

童继生:是,一下子召集了500人,他们当时都要隔离,就在周边找了一个宾馆集中管理,像住宿舍一样,完全军事化。首先要保证我们工人的安全,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幸运的是,整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人没有一人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我们的产品也没有出现过任何质量和安全问题。


苏 勇:非常不容易,上海最初的口罩就全靠东方国际集团。

童继生:应该说主要是靠东方国际集团下面的三枪集团,还有很多其他企业,包括一部分民营企业,也做了很大的贡献。


苏 勇:从遭遇战、游击战,然后到阵地战这样三个环节,大量的口罩就生产出来,供应上海市民。

童继生:还有第四场战役,我们称之为“运动战”。


苏 勇:运动战?

童继生:我们一开始是进口,然后是全国搜集,第三步是自己转产,第四步就开始出口了,把我们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我们称之为“运动战”。


苏 勇:这样四个阶段很清晰,东方国际集团也算是经历了一场大考。

童继生:绝对是大考。


苏 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一家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型国有企业,东方国际集团在经营管理方面是如何应对的?

童继生:坦率地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国有企业有一个传统的弊端,各子公司之间互不往来,像我们这样的集团,先有下面各个公司,然后再成立集团。以前是行政性管理,归口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和上海市外贸局,再把这两个局转变成集团。


苏 勇:来往不多。

童继生:各公司的历史比集团要长久,公司和公司之间相互是独立的,不协同。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公司之间协同性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比如说,我们的外贸公司在海外负责采购,但是没有物流能力,而物流公司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没有境外采购的资质,外贸公司和物流公司就开始协作。这也是我们一直期盼的,以前由于各方面原因,都不太愿意深度协同。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被逼着要协同,这是一。第二,疫情当头,从我开始到二级公司领导,三级公司的干部,一直到一线工人,上下一心,不计名利。我们二级公司,像三枪集团,党委班子全体人员都睡在办公室。没有床,就睡办公桌或者拿个床垫。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枪集团的食堂有一位老师傅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一不小心手骨折了,大家都劝他休息。老师傅说,我轻伤不下火线,一线工人都在干,他们不能没吃的,我要给他们做,他们吃好了,干活才有干劲。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这就是我们的员工。后来,我们在集团大力宣传了这么一名普通的员工。


展开
目录

目 录


童继生

大变局下的融合之道


江南春

生于非典 又战新冠


张毓强

半世纪 一条路


宁高宁

充满智慧的国企“放牛娃”


林印孙

乌金之秘



张玉良

绿色发展中的绿地集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