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一博先生的商业思想文集,作者以20年创业心得管理经验现身说法,讲述从“无所”到“有知”的商海打拼经验,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刻剖析中国企业主群体、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运用简洁、深刻、直白、犀利的文笔,揭示企业管理的难点与痛点。
本书通过职场案例和生活现象来讲述现代管理学思想,通过“认知、方法、人才、文化”四大维度,梳理作者20年管理经验,探索契合中国企业的独特管理心法,从而帮助国内广大中小企业主学习管理知识,降低经营失误,获得更高收益,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谈创新
前些日子,我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在技术方面努力,像马斯克那样去做科技创新呢?
这个朋友和我一样,都是学理工科出身,总是凭借自己的学习经历去考虑问题。那么,我就来分析一下,这样的想法究竟有没有问题。
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讨论科技创新的问题,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技术创新的难度。他们看到的仅仅是马斯克等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简直就是“一骑绝尘”,可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我们的现实条件。
接下来,我就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科技创新的“局限性”。
第一,科技创新并不是第一选择。
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创新,但其实大多数人既不懂什么是创新,也根本不具备创新的能力。
创新有两个方向:一种是科技创新,目前马斯克做的事情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另外一种是模式创新,比如美国的脸书、谷歌、推特、亚马逊等。
目前我国市场上做的基本都是模式创新,早一点的是BAT(B指百度、A指阿里巴巴、T指腾讯),近一些的就是TMD(T指今日头条、M指美团、D指滴滴)。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相比难度较小,并且扩展性非常好。我们做事的习惯,通常是先做容易的事,创新的时候也一样,同样会优先选择模式创新。当然,那些非常“自负”的人,比如马斯克,他们的天才般的想法,是我们不敢去揣测的。
第二,科技创新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但是要从实际出发。
在我国投资界有一个非常知名的牛人,就是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他在国内时曾是一个数学高手,但是,当他去美国留学,看到美国数学高手的水平时,他才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曾经在国内傲视群雄的数学天赋,和那些美国同学相比就黯然失色了。于是,他马上开始转行去学金融、做投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他的传记里有详细介绍。
科技创新往往和数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数理化方面,我们是没有什么优势的。或者说,在科技创新方面,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也就是华为公司要花大力气去俄罗斯招聘数理化人才的主要原因。我们要认清这个现实。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在创新方面,首先还是要重视模式创新。目前,我国有很多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其次,我们也不要放弃,还是要继续从事科技创新,但是不能过于乐观。我们要学习华为公司,聘请那些数理化能力高超的“外援”,借力去发展科技创新。当然,最关键的,我们还是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给予那些理工科人才最好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全社会都会重视理工科人才,我们的科技创新才有希望。
第一部分|论认知:揭开市场经济的迷雾
原理
对市场经济的理解
鹦鹉学舌(1)
鹦鹉学舌(2)
如何经营企业
谈创新
订单
家族企业
搬运工
错误的道路
解读哈耶克思想
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
学习德鲁克
沃尔玛启示录
自由和平等
商业的本质
不是克制的事
投资,还是创业
…
第二部分|论方法:管理就是回归常识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理念的力量
表哥
沙发
兄弟情谊
“绑架”老板
骄傲
樱桃红了
管理的重点
劝说是苍白的
充电
当老板容易吗
磨刀霍霍
学会“细抠”
月饼的故事
丈母娘
山里人
管理心得
行万里路
得道多助
安全意识
免费是最贵的
温柔
防护眼镜
木乃伊
…
第三部分|论人才:寻找“嗜血”的勇者
大白鲨
关于人才
谈谈认知
不变的人性
聪明人和笨人
亲朋好友
当个工人吧
认清自己
因噎废食
小目标有错吗
老好人
各安其位
名字
管理者的认知问题
恶龙
…
第四部分|论文化:竞争才是世界的真相
为什么
金字塔
如何闯世界
心软的代价
刀刀刀
人的黏性
交朋友
气味
管理需要勇气
坚如磐石
子不语
乌合之众
他 们
谈谈阿斗问题
狮子
看电影,学管理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