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儿子》是一部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的生平事迹和几代航空人实干兴邦、奋斗强国的精神为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有关航空历史的资料,采访与罗阳相关的人物,从公司的领导、总设计师、罗阳同志的爱人到和罗阳同志在一起工作的技术员、普通的工人,以饱满的激情对以罗阳同志为代表的几代航空人进行了画卷般的描绘和塑造,全景式地记录了罗阳同志30年献身航空事业的人生轨迹,深刻诠释了罗阳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第一章 生命的最后时刻
2012 年11月18日
直升机像海鸥一样在茫茫海天飞翔。
机翼下的海水颜色逐渐由土黄变为墨绿,再由墨绿变成深蓝。
“辽宁舰就在左前方!”随着领航员的声音,透过舷窗,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歼—15 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万顷碧波间看见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飞行高度在逐渐降低,长方形的“盒子”慢慢变成了航空母舰的轮廓……
罗阳双眼一眨不眨地盯视着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只觉得有一股热流在心头翻涌,那是渴望已久的热流,那是积蓄已久的热流!
前一晚从珠海参加完第九届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飞回沈阳时,已经是夜幕四合、万家灯火。
十几天没有回家了,下了飞机,他给妻子王希利发了条短信,说自己连夜要去外地执行一项重大任务,今晚不能回家了。这么些年,妻子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工作方式,只要他说“执行任务”,便知道是保密的,不会多问,何况这回他说是“执行重大任务”。王希利只回了三个字:“多保重!”
出了候机楼大厅,罗阳禁不住打了个寒战。离开珠海时,气温是零上十几度,到处荡溢着绿意。沈阳此刻却是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接过司机小王递过来的大衣,罗阳说:“走,直接去基地!”
小王一愣,说:“您走了十几天了,不先回家瞅一眼?”
“今晚不行了,明天一早就要上舰。”
“我前天去看望老人,老人还问您什么时候回来呢,想儿子了……”
罗阳不言语了,片刻,又问:“我走的时候她感冒了,现在好利索了吗?”
小王答道:“差不多好了,能下楼走动了。”
罗阳默默无语。小王知道老总心里最牵挂的是老母亲。
小王掉转车头驶上高速公路,他通过后视镜看见罗阳斜靠在后座上,满脸疲惫,不久,便传来轻微的鼾声。太累了!小王十分心疼自己的老总,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车速,他想让老总好好休息片刻。
“小王,怎么这么磨叽?”后座传来了罗阳的声音。
“100 多迈了。您睡一小觉吧。”小王打着马虎眼。
“别蒙我了,现在最多也就 80 迈。加点速,赵光亚他们还在等着呢。”罗阳说。
小王不得不轻轻地踩了下油门。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一个 16000人的大企业的老总,有着永远操不完的心。更何况,他当老总的这五年,还担任多个型号新型飞机的研制现场总指挥。
什么是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是某型号飞机设计完成后,负责一切生产、调试、总装、试飞等任务的“行政总管”,它意味着,具体到一颗螺丝钉是否安装到位都需要他负责。
细心的小王发现,时间对于老总来说永远不够用,这两年老总脸上的笑容少了,头发也稀疏了。
午夜,罗阳马不停蹄地赶到舰载机综合训练基地。沈飞公司派到基地的歼—15 上舰保障工作组组长赵光亚总师助理和几位技师还在等待,罗阳详细地了解了参训飞机技术状态后,执意要去看看飞机。
机库里,停着几架米黄色歼—15。罗阳放慢脚步,从一架架战鹰前经过,两眼深情地注视着它们,再过几天,这些“空中飞鲨”将赴辽宁舰执行起降试验任务,此举成功与否,其意义不亚于去年辽宁舰首航。
罗阳又对赵光亚交代了一番,最后叮嘱说:“拜托了,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清晨,天刚蒙蒙亮,罗阳便忙开了,不停打电话,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早餐后,他再次了解了歼—15 的状态,将情况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副总经理李玉海做了汇报。
上午 9 时,罗阳他们登上了飞往辽宁舰的直升机。
直升机继续在降低高度,一个“海上巨无霸”突然在左下方呈现。
随着机身的大坡度转弯,罗阳觉得海面像要倒立过来似的,全身的血液都在往上涌……
直升机再次调整飞行高度,对着辽宁舰着陆区飞去,几秒后,准确着陆在 1 号黄色圈内。
歼—15 总设计师孙聪那敦实的身材第一个出现在机舱口旁。孙聪拍着罗阳的肩膀,开起了玩笑:“宝贝‘女儿’马上就要出嫁了,等着你这当‘父亲’的来参加盛典呢!”
罗阳回了句:“有你总师在,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你们俩一个总师、一个沈飞研制现场总指挥,缺了谁都唱不成戏!”一旁,辽宁舰试验试航指挥部总指挥、海军副司令员张永义中将禁不住打趣。
罗阳与张永义将军也是老朋友了,张永义第一次到沈飞公司考察时,歼—15 一号机还在总装厂。这位飞行员出身的将军,围着一号机前后左右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禁不住满脸喜悦。他在提了几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后,问罗阳:“罗总,你们航空人把航母比作勇士,把舰载机比作勇士手中的一把利剑。我们的航母即将下水了,你们什么时候把‘利剑’交到我们‘勇士’的手中?”罗阳说:“航空人绝对不会拖后腿,一定按期完成任务!”将军问:“敢立军令状吗?”罗阳回答得非常认真:“军人面前无戏言!”
此时,在航母上与将军相见,罗阳分外喜悦,他说:“张副司令,航空人说话算数吧?”
“算数,非常算数!让我们一起把接下来的这场举世瞩目的大戏唱好!”将军朗声应和。
11月19日至21日
200× 年×月,中央正式批准航母工程立项。此后不久,与航母配套的舰载机工程也紧锣密鼓地上马。
2007 年,罗阳出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历史将机遇与重任交给了沈飞公司,同时也交给了罗阳。还记得在被誉为“空中飞鲨”的歼—15 舰载机的生产开工仪式上,罗阳情深意切地对员工们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型号,这是专门为我国第一艘航母量身定制的舰载战斗机。中华民族期盼航母已经整整百年,海军官兵等待这一时刻也已经等待了半个多世纪。今天,党和人民把这一重担放在了我们这一代航空人肩上,面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沈飞公司是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既然是长子,就要勇于挑重担,敢于负责任,就要干出个长子的样子来!”
五年艰难拼搏!
……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罗阳这样的人物与时代相伴,他的情怀光华四射。黄传会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所着力体现的、所倾心描述的,就是这种情怀诚恳。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
我曾经陆续读到一些反映罗阳事迹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但即使如此,当我读完黄传会的《国家的儿子》这本关于时代楷模罗阳的报告文学时,再一次受到感动。因为黄传会在不断地采访和学习过程中,对罗阳精神作了更为深刻的阐释。
——著名评论家 贺绍俊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