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途岛奇迹 (电影《决战中途岛》参考作品。战场上的奇迹,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0.00     定价 ¥ 88.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20168576
  • 作      者:
    [美]戈登·W.普兰奇,唐纳德·M.戈尔茨坦,凯瑟琳·V.狄龙
  • 译      者:
    祁阿红,王喜六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难以逾越的中途岛海战纪实之作。”——《休斯敦邮报》

“没有其他作品能像《中途岛奇迹》这样公正、详细、生动地记录交战双方的情况。”——《芝加哥太阳报》

“《中途岛奇迹》对双方参战人员的充分采访,以及故事般精彩的叙述,仿佛让读者置身现场。”——《纽约时报书评》

“丰富的细节,详尽的记述。”——詹姆斯•霍恩费舍尔(历史学家、《巨浪上的舰队》作者)


展开
内容介绍

1942年6月,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派出了88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而他们对面的美国舰队,仅有28艘舰艇。即便美国人事先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他们派出去的飞机,仍然被强大的日本海军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

然而,胜利的天平在短短5分钟内突然倾斜。美国人交上了难以置信的好运,他们以1艘航母、1艘驱逐舰的代价,击沉了4艘精锐的日本航母。

《中途岛奇迹》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作者采访了美日双方的多名指战员,用公正客观的视角,从两千多页的研究资料中还原了战役真相,揭示了偶发事件背后的必然性。幸运女神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展开
精彩书评

“难以逾越的中途岛海战纪实之作。”

——《休斯敦邮报》

 

“没有其他作品能像《中途岛奇迹》这样公正、详细、生动地记录交战双方的情况。”

——《芝加哥太阳报》

 

“《中途岛奇迹》对双方参战人员的充分采访,以及故事般精彩的叙述,仿佛让读者置身现场。”

——《纽约时报书评》

 

“丰富的细节,详尽的记述。”

——詹姆斯·霍恩费舍尔(历史学家、《巨浪上的舰队》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十章 对日方的分析:“一团糟”

许多参加过中途岛海战的日本人很快就把这次惨败看作一场噩梦:炸弹在猛烈爆炸,烈火在熊熊燃烧,战舰在逐渐沉没,人们在打旋的海水中挣扎。为帝国海军增添荣耀的希望已无可挽回地消失在太平洋的夜色之中。他们在苦苦思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个看似大好的时机突然之间变成了一场出乎意料的大灾难。为什么?是舰队的问题还是日本海军领导的问题?在中途岛战役开始前,日本帝国的海军就像一群在海洋中游弋的逆戟鲸,所向披靡,捷报频传,留下的则是死亡和毁灭。在日益扩大的日本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在欢呼,称颂山本是卓越的海军天才。

在中途岛问题上,日本人一直比美国人更加内省,这很自然,因为他们打了败仗。确实,在日本,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对这次战役进行检讨。这与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该事件进行分析的情况几乎一样。然而日本的研究人员的主要兴趣是吸取教训而不是追究责任。

事实上,就这一研究课题被直接或间接征求过意见的日本人,几乎个个都指出:渊田和奥宫所说的“胜利病”是这一惨败的根本原因。每一个参战人员都应该感到有一种健康、正常的自信在自己身上发挥作用,可是由于日本人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这种自信蜕变成了过分的自负和轻敌。

……

评论者们的观点出奇地一致,都认为南云一知道美特混舰队里有一艘航母,就应立即派飞机攻击美舰队,而无须考虑飞机上挂的是鱼雷还是炸弹,也无须考虑有没有截击机掩护。这种做法也许风险很大,但是事实证明,南云这样谨慎反而风险更大。渊田和奥宫确信,当时山口催促立即发动进攻是正确的。在雾岛号上开会时,持批评态度的飞行员也持这样的看法。他们说,如果当时立即发动进攻,“即使我们的航母受俯冲轰炸机的攻击,我们的损失也会比实际遭受的要轻得多”。换句话说,即使美国人袭击航母,日本人的飞机也已经升空,不会在甲板上束手待毙。

……

 

第四十一章 对美方的分析:指挥英明加“运气好”

……

对美国来说,破译JN25密码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源田和他的同僚已经估计到海军密码总有一天会被破译,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美国人已经将其破译,并能像他们一样完整地译读。源田认为美国人“认真努力,尽量获取有关日本的情报”,这是美国获胜的原因之一。宇垣则怀疑美国人在发现攻略部队之前,可能就获悉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但他从未想到密码会被破译,至少他在日记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倒是一些低级军官比较敏感,他们私下里认为美国人一定是破译了他们的海军密码,否则他们绝不可能使用3艘航母从侧翼向我们的舰队发起集中攻击”。

……

当然,如果尼米兹没有接受罗奇福特对形势的估计并据此采取行动,“海波”所提供的情报就毫无用处。这也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的标志——相信和信赖自己的参谋人员,有效地使用专家。尼米兹早已摆脱了陈旧的“博物馆情结”的束缚。这种心理状态曾使许多情报专家钻进了死胡同。他们纯粹为了贮存数据资料,而不是将其付诸实际应用。尼米兹对情报的观念是动态的:事实是高品位的矿石,有待仔细筛选,然后用提炼出的高纯度金属(准确的情报)锻造出克敌制胜的武器。

由于这一突破,才有了美国后来那些成功的战略。尼米兹获悉日本以南云的航母舰队为前导向中途岛进发后,他不仅知道了自己作战的地点及大致时间,而且知道仗该怎么打。这将是一场空战,因此他把战列舰留在西海岸,不让它们成为战斗中的点缀。他必须让每一艘可用的航母都发挥作用,因此他才要求竭尽全力抢修约克城号,使其能够参战。迅速修复约克城号是一项巨大的成就,是一个带戏剧性的初步胜利。相比之下,日本人在修理翔鹤号和对瑞鹤号进行补充的问题上拖拖拉拉,满以为没有这两艘参加过袭击珍珠港的战舰,他们也能把美太平洋舰队吃掉。

……

尼米兹没有被朝他驶来的庞大敌舰队吓倒。如果他看到气势汹汹的日本舰队和自己手上的实际力量,把双方的实力进行一番对比,暗自认为这个仗没法打,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可以决定暂时放弃中途岛,把宝贵的航空母舰和巡洋舰驶往西海岸,或让它们收缩到珍珠港或其周围。然而,他采取了迅速果敢的行动,又谨慎地把自己较少的兵力投入与强敌的博弈之中。他知道自己无力与敌正面交锋,就命令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把特混舰队部署在南云第一航空舰队的侧翼。他意识到要救中途岛,他的部队就必须从有利的战略位置出发,尽早与敌空中打击力量进行搏杀。在中途岛海战中,美方能有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这样两位有意志、有胆略、全力以赴先发制敌的指挥官,这既是美国人的运气,也是尼米兹知人善任的结果。

……

奥宫说:“自古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战斗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而犯错误少的一方最终获得胜利。”这个多少带嘲讽的评论确实很有些道理。否认美方在中途岛战役中犯过错误是毫无根据的。美方犯的错误非常严重,差一点把胜利拱手让给了日本人。斯普鲁恩斯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交上了好运。”这话看来并非过谦。

源田认为美国人最严重的弱点是“糟糕的鱼雷投放技术”。草鹿公正地批评“这些攻击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的”。

美国人以其先进的工艺而自豪。但是许多事例表明,他们的装备质量差得很。500磅和1000磅的炸弹都没有摧毁敌方有装甲的舰艇,只能“用大大超出需要量的炸弹把目标砸成碎片”。美国航母的飞行甲板极易着火,因为它上面还没有装甲。如果说美国人在这次战役中一定会损失航空母舰,那他们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日本人集中攻击的是已被打得百孔千疮的约克城号。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