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国家治理研究丛书》: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学者根据本国具体实践提出的政治发展理论也已经在发展学中有了一席之地。
1991年出版的《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代表作之一。这《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国家治理研究丛书》的主编萧超然在序言中写道:“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社会、政治已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亿万人民群众的政治实践已远远走在了学理研究的前面。因此,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经验,把生动丰富的实践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这是我国政治学界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正是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编著了《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一书,把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中最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一课题,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论列和剖析,展露于读者之前,算是我们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个初步尝试。”
从主编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理论创新的雄心所在。从文中“总结”“上升”“建设”这几个重要动词可以知道,作者们主要是通过历史研究(这几位作者都是中共党史研究者)的方法,把中国共产党已经制定的制度与政策,用政治学的写作方法,“上升”为一整套“中国政治发展”理论,而且,这套理论的前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实也可说是阐述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
上述著作的作者们于1993年又出版了《毛泽东政治发展学说概要》一书。相比于前一《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国家治理研究丛书》研究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本新著是全面研究与阐述毛泽东思想与理论的,其实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的理论,他们将其称为“政治发展学说”。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毛泽东的理论主要是关于政治学的,特别是关于政治发展和政治革命的,其哲学理论、经济理论、文艺理论等等,都是联系于或围绕着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和政治革命而展开的。因此,研究毛泽东思想,更应着重研究毛泽东的政治学说,着重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革命的学说。这既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首要任务,也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政治学的重要任务。”
此书的主要内容涵盖社会主义导向的政治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的主体力量,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政治文化的重新构建、政治体制的现代性转换等。
很显然,这是与国外政治发展理论完全不同的一套理论。不过作者并不是不了解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这《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国家治理研究丛书》的附录是一篇题为《西方政治发展学说述评》的论文,介绍了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源起、主要内容,并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但是在此书正文中,并没有涉及国外的政治发展理论,而是完全按照既定的框架进行写作。翻看全书脚注(书后没有参考文献),除了极个别的背景资料之外,理论方面的引文全部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所以此书表达的思想及其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这是中国式政治发展研究的成果,或说是中国式的政治发展理论,带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新肯定。这种趋势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出现并不断发展演变:例如“大陆新儒家”,还有主张综合中西文化的所谓“综合创新论”(以张岱年为主),以及把“和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概念的所谓“和合思想”的提法(以程思远为主)。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对传统文化加以强调。新儒家代表人物也指出中国的新一代学人不再迷信源自西方的“政治现代性”,而是回到中国古老的儒教文明中,因应中国现代的政治处境来思考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很明显,继承中国传统儒学的学者将传统儒学与现代化联系起来,传统儒学也已经被吸收到中国当代的政治发展理论之中,这也是多年来国情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式的政治发展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流派,上面提到的可以称为“正统派”与“传统派”。这两派的共同特点是强调自身的正当性与适用性,都对国外政治发展理论提出批评。在此之外,当然还有不同的理论与观点。除比较直接地借鉴外国理论并对外国理论有较多肯定的流派之外,还有一些独立思考的理论观点,它们可以分别称为“引进派”和“独立派”。引进派就是现在被批评为全盘照搬西方那一套的理论主张者(这方面的成果以译介居多。但受其影响而提出倾向西化的政治主张的作品也特别多并有广泛影响)。独立派其实也是有限度的,只是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特点而已。独立思考者的立场也是各有不同,或偏向正统,或倾向西方的理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