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安定。通胀一旦出现,长期代价不可避免。
经过多年低通胀之后,全球通胀以新的形态卷土重来。美国等国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下近40年以来的新高,德国等国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是创70年来新高。世界各国面临的是长期通胀还是短期价格上扬?如何衡量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动力和物价的影响?会不会在巨大的全球通胀“灰犀牛”背后,还跟着一只经济衰退的“黑天鹅”?全球通胀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者和消费者、资本和资产市场造成哪些影响?
本书生动描述了从各国货币超发、资产价格上涨、过剩产能吸收到全球物价上涨的传导过程,并从能源原材料供给冲击、劳动供给冲击、全球供应链冲击、微观价格形成机制变化等不同角度,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物价与增长做出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书中提出的很多研究方法,既有学术创新价值,也为决策者、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了通俗易懂的新分析工具,揭示了新时期全球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形成机理和潜在风险。
本书还结合作者20多年来从事宏观研究和金融投资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前瞻性预测景气周期、经济增长、物价涨跌、资产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标组合使用方法;从新供给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让决策部门跳出“稳增长与控物价两难选择”的新思路;并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在通胀与衰退交织的风险中独善其身,以及投资者和普通百姓如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极具洞见的策略性建议。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刘世锦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通胀、衰退、货币政策是长久以来的经济话题。本书提出的问题则是,通胀和相伴随的衰退,有可能以新的形态卷土重来,背后的支撑因素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包括国际大循环受阻、劳动供给冲击、部分互联网红利见顶、新经济中的头部垄断等。书中给消费者、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提出了经济学界需要深度思考的增长模式和宏观管理转型议题,不同领域的读者都将从中受益。
夏斌
原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创始理事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
众所周知,滕泰是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提出者。面临全球通胀“灰犀牛”与经济衰退“黑天鹅”的困境,本书坚持新供给主义理念,指出只有不断用新技术、新场景、新商业模式等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找到解决之道。本书的理论剖析呼应了熊彼特的“破坏性创新”和中国学者对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开出的“改革是唯一动力”“供给侧改革”之药方。全书分析材料丰富,值得一读。
刘元春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大停滞和大救助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冲击。2022年世界各国面临的是超级通货膨胀还是短期价格上扬?是持续衰退还是在K型复苏中呈现出新的轨迹?这些问题不仅是政策层面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核心。滕泰先生的《全球通胀与衰退》一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结论, 值得社会各界进行研读。
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全球通胀与衰退》一书阐述了各国通胀的成因、共同点与不同点,还具体分析了通胀与货币发行的关系、货币发行对股价和房价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尤其是美国)通胀的新特征。该书的落脚点是通胀与经济衰退的相互关系及投资者、企业和政府如何认清、应对通胀风险。全书数据详实、分析深入、要点突出、剥茧抽丝,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现实经济运行的了解,是研究通货膨胀这一经济学永恒话题的富有成果的参考书。
管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全面通胀的风险已让美联储被迫改口,放弃“通胀暂时论”,准备加快货币紧缩步伐。滕泰先生这本新书放眼海内外,用浅显易懂的分析告诉我们,故事远未结束。货币超发、上游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冲击、劳动力供给冲击、逆全球化导致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受阻,以及企业经营的头部化、垄断化,或意味着这只是长期通胀的起始。作者指出,温和的通胀总体有益,但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严重干扰和伤害经济、社会及居民生活,由此引发的反通胀措施最终可能以通胀式衰退收场。书中还为家庭、企业和政府开出了抗通胀的“药方”。这是一本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财经书籍,值得一读。
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世纪疫情冲击引发了全球通胀和经济衰退。气候变化、供应链受阻、能源危机叠加通胀压力,引起了业界对世界经济可能陷入滞胀的担忧。如何有效应对全球通胀和衰退的严峻挑战?感谢滕泰和张海冰先生及时给出系统分析,并倾情奉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书中充满深刻洞见,将有助于启发大家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