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收入与制度视阈下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长效机制研究
0.00     定价 ¥ 88.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819250
  • 作      者:
    邹红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邹 红,女,1982年生于湖南,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劳动与人口经济学、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四川省社科基金2项,以及其他课题20多项,参与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奖项十余项。在《人民日报》经济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财经报》《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余篇,作为评论人多次应邀参与成都电视台有关消费和民生类访谈节目。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理事、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和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等。2017年被经济学家人物推选为中国女经济学家群体之一,2018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和西南财经大学“光华百人计划”。
展开
内容介绍
  《收入与制度视阈下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长效机制研究》沿着“理论——实证——政策”的基本逻辑思路,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总需求结构、消费投资结构、居民消费不足的基本特征事实,以及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与体制机制因素的主要特征及作用机理。然后设伏如何增强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释放潜在消费能力两条研究主线,构建了基于“收入分配-提高实际消费能力”和“体制机制-提高消费意愿-释放潜在消费能力”传导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拟就收入分配偏态、体制机制偏态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分别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收入结构与服务消费需求;城市化水平与消费需求;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消费需求;退休养老制度与消费需求;政府支出结构与消费需求共七个方面进行细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最后从完善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的宏微观视角,分析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关键、主要内容、主要目标、重点难点,并建立了可操作性的提高居民实际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以及构建释放居民潜在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体系。
展开
精彩书评
  ★该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提高我国居民实际和潜在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对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与体制机制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并尝试提出了较为全面的长效机制指标体系和政策优化体系,在研究视角、经验研究方法和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政策建议方面具有一定的新意,有助于为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消费视角的启发。
  ——西南财经大学 王裕国教授
  
  ★扩大消费需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该书注重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性与扩大消费政策的互联互动,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使用新的住户调查数据,从不同层面重点研究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如劳动收入份额、收入不平等、收入结构等体制机制障碍,以及城乡分割、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老龄化、财政分权等其他体制机制障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其次,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偏重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较为稳健可靠。最后,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改革建议。
  ——山东大学 臧旭恒教授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但居民消费率仍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率变化的普遍规律不符。我国需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该书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总需求水平和结构、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等基本特征事实为背景,以如何增强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释放潜在消费能力为两条研究主线,构建了基于“收入分配一提高实际消费能力”和“体制机制一提高消费意愿一释放潜在消费能力”传导路径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各章分析均较为深入,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湖南师范大学 刘子兰教授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第五节 主要观点与结论

第二章 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与制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消费需求变化的基本态势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影响提高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基本特征
第三节 影响释放居民潜在消费能力的体制机制基本特征

第三章 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的理论模型
第四节 计量模型与数据
第五节 估计方法和结果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收入不平等对家庭耐用品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数据说明与处理
第四节 耐用品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趋势、大小及分解
第五节 耐用品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
第六节 结论

第五章 收入不平等对家庭非耐用品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数据说明与处理
第四节 非耐用品消费不平等的度量
第五节 非耐用品消费不平等的分解
第六节 结论

第六章 收入结构视角下扩大居民服务消费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数据说明与处理
第四节 城镇家庭服务性消费结构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第五节 收入结构对服务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城镇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
第八章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
第九章 退休消费困境: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经验证据
第十章 财政分权、政府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
第十一章 构建提高居民实际与潜在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