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海峡“门臼”边的花园之国(新加坡)/走进“一带一路”丛书
0.00     定价 ¥ 49.8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7833550
  • 作      者:
    赵伐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伐,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翻译出版《长路漫漫》《大熊的诱惑》《发现陌生人》《跪下你的双膝》《梦碎之地》《杭州印象》等22部小说、散文、戏剧和文论,其中《英国人的仆童》和《晚安,苔丝狄蒙娜(早安,朱丽叶)》获第四、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杭州印象》作为G20杭州峰会对外交流图书;出版专著2部、教材5部,其中《旅游英语》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英语散文——鉴赏与写作》被列为省重点建设教材;论文《论加拿大新历史小说》和“Dynamic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分别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和Canadian Literature:A Quarterly of Canadian and Review。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加坡共和国很小,由新加坡岛、德光岛、乌敏岛和圣淘沙岛等63个岛屿组成,面积只有724.4平方公里,不足浙江省的1/145;人口约564万,是浙江省的1/10。
  但这个小国却很有名气。
  首先是它的战略地位不可小觑。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要地,而这条海峡是印度洋直通太平洋的航运要道,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现在承担着全球约40%的贸易输送量。日本90%和中国60%的原油进口必须经过这条海峡。
  其次是它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从1965年独立至今,经过短短50多年,新加坡就从一个混乱不堪的贫穷小国,一跃成为全球富裕的国家之一,是亚洲重要的航运和服务中心,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健康城市,世界“花园之国”。
展开
精彩书摘
  《海峡“门臼”边的花园之国(新加坡)/走进“一带一路”丛书》:
  这些被叫成“猪仔”的华工挤在一艘艘有“浮动地狱”之称的海船里,每人只有一尺之地,“日则并肩叠膝而坐,晚则交骨架足而眠”,当年在这些苦力中就流传着这样一首《南洋吟》:“正月出门到如今,衫裤着烂几下身。一心赚钱归家使,不知惹债又上身。香港行过七洲洋,风波水旺得人狂。”经过几十天艰难、颠簸的航程,侥幸活下来的人最终到达南洋各地。据《海峡殖民地档案》记载,1863年,一艘从澳门来新加坡的帆船上,300名被运来的劳工中,只有120人活了下来。
  那些活着到达新加坡的人,则被关在船舱里,等着雇主向帆船主付清船费后才被带走。孱弱和生病的人是没有雇主肯要的,只有等死。后来,为防止传染病传入,新加坡政府加强了检疫,整船整船的劳工被驱赶到圣约翰岛的海关检疫站,用硫黄水冲洗,如有人发烧,则被扔进一间隔离室,任其自生自灭。检疫合格的人被送进马来半岛上的一座座锡矿,橡胶园和甘蔗、咖啡、椰子、胡椒等种植园,长年累月在溽热、潮湿、肮脏、瘴气弥漫的环境下辛勤劳作,时常受蚊虫叮咬、毒蛇侵袭、老虎伤害,许多人还因病因伤命丧种植园。如今,在新加坡华人原貌馆里,就有复制的华工居住的棚户区。原貌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忠实地再现了当时华人苦力工作和生活的恶劣环境。
  橡胶和锡矿为英国殖民者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让新加坡这座自由港繁荣起来。以1864年为例,当时新加坡的贸易额就达到1295万英镑,是1824年的5倍,占整个海峡殖民地贸易额的70%以上,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转口港之一。但这繁荣之花是包括华人苦力、印度苦力和马来苦力在内的千千万万“协约劳工”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也是来自中同、印度次大陆、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中东等地的其他移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这些移民除了一部分沦为苦力之外,还有些人的境遇稍微好一些,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农业等职业,甚至为繁荣的港口贸易提供各种服务。新加坡市中心有一组群雕,记录的就是100多年前华人来到此地创业的故事。贸易的快速增长成为吸引移民的重要因素。到1860年,新加坡的人口总数已增至近28万,以华人居多,其他还有印度人、马来人、布吉人、爪哇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和欧洲人。当年,英国旅行者戴维森在他的书中这样描写道:
  “中国帆船每年都要运来六千到八千移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身上穿的破衫之外身无分文。那些马上找不到活干的人,为了糊口只得去偷窃。每年都有团伙铤而走险进行抢劫的事情发生。不过,这些人不会长此这样,他们会很快分散开去,在新加坡、在邦加的锡矿,或在马来半岛找到工作。……在移民当中,华人层次较高,严加管束就可以让他干很多活,而且他最善于忍受虐待。”
  ……
展开
目录
开篇
上篇 新加坡的前世
曾是“默默无闻的渔村”?
富有远见的莱佛士
移民血汗换来繁荣
等待伸张的正义
十年动荡
“被迫”独立

中篇 新加坡的兮生
“吴的蠢作”
居者有其屋
政府很厉害
语言之争
32年的运动
分流教育的利与弊
“我们都是新加坡人”
小国大外交

下篇 新加坡与浙江
他们身上流淌着浙江血脉
与新加坡工业园失之交臂
同是弄潮儿
浙江名校长新加坡修行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