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群翼之云:“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
0.00     定价 ¥ 100.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319376
  • 作      者:
    刘洁岷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刘洁岷

湖北松滋新江口镇人,1964年12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1987年开始在《青年文学家》《笠》《星星》《诗刊》《人民文学》《花城》《天涯》《名作欣赏》《南方周末》等国内和海外百余家报刊刊发作品,主要为诗歌,另有散文和文论。2003年命名并创办《新汉诗》,2004年创设《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1991年出版《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2007年出版《刘洁岷诗选》。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为《江汉学术》创设的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2017—2021年刊发的专题专辑论文精粹,对新诗诗学领域的研究者,包括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在新诗创作现场的诗人都极具文献参考和收藏价值。

 

“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将新诗诗学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多元多维的方法集中交叉反复研究,产生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其对研究对象的把握全面、细致、深入,取得了多种重要学术奖项,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被认为“对新诗研究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该书为《群峰之上:“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群岛之辨:“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群像之魅:“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的续编,作者均为海内外新诗诗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和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多年来精心挖掘推出的新锐学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个人隐秘的想象中,一个理想的诗学探究场域应该秉具引领路径的前瞻性与激发活力的凝聚性,《江汉学术》开设的“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以其近二十年的持久拓展与坚韧阵守,终使这种艰难的理想成为了现实:它不但汇集了众多锐敏诗学通灵者的精血之作,而且更新了攀登诗学险峰的线路与尺度。聚集在《群翼之云》里的一片片璀璨飞舞的星云真正展示了现当代汉诗研究的标杆性景观,其真知灼见的理路与辨析更为世界幽茫的悬渊打开了一道道心灵澄明的亮光。我在此为《群翼之云》的编辑团队举手击掌,同时为其学术志业之重任远道而摇旗呐喊。

 

——米家路

 

 

多年来,《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集聚当下顶尖学人专家,学术贡献持久、卓著,已然被公认为现当代汉语诗歌的指标性学术重地。栏目专题论文囊括前沿理论观察、现象与潮流阐释 、诗歌文本个案论析、海内外诗歌现状的观察与研判等种种面向,彰显出丰繁幽邃的诗学样貌。《群翼之云》的问世将再次赓续《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名栏对于诗学界与诗歌创作领域的双重冲击力。

 

——杨小滨

 

 

 

《江汉学术》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是引领、推介、捭阖海内外诗歌研究的锁钥之地。从《群峰之上》《群岛之辨》《群像之魅》到《群翼之云》,近二十年来,该栏目承续一贯求真、平允的办刊方略,怀抱诗歌史之综观,严选诗学前沿之课题,以文本精读为基石进行多元化解析,不断拓展理论所涵覆的边界;既在用批评锤炼、斧正读者对诗的认知态度与深度,亦在不断发掘、施展诗歌的教化之力,于浩瀚的诗歌史中凝聚出高翔、广阔的垂天之翼。《群翼之云》不但蕴含编者的恒心与匠心,更是汇集了一代学子始终如一又更新开放的诗学理念践行。

 

——盛艳


展开
目录

诗歌的“当代”研读

 

当代汉语诗歌批评中的框架论述  郑慧如

论新诗批评中的价值判断  李文钢

作为诗学话语借壳的“民间”: 现代溯源及伦理反思  陈培浩

从文本到剧场: 当代女性诗歌的跨界实验  翟月琴

怀旧病与乌托邦: 当代诗歌的乡土经验写作及转变  周俊锋

 

当代诗潮与诗人

 

游走与认同: 论虹影离散诗歌中的家园意识  [新加坡]卢筱雯

巫师、史官与建筑师

——论叶辉诗中的物象与抒情主体  李倩冉

紧贴自身的可能性与当代诗的强度

——以姜涛诗歌为考察中心  李国华

论李强“家乡系列”诗歌的特质与对母题的拓展  张  贞

血以后是黑暗: 海子和荷尔德林诗歌中的人与神  王  浩

海子诗歌的深渊圣徒情结与救赎之路  万孝献

 

现代诗潮与诗人重释

 

狂荡的颓废: 李金发诗中的身体症候学与洞穴图景  [美]米家路(著)  赵  凡(译)

反照诗学: 李金发诗中的幽暗启迪与悲悼伦理  [美]米家路(著)  赵  凡(译)

“我是在新诗之中,又在新诗之外”

——重评闻一多诗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他  张洁宇

闻一多民主理念下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  王东东

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化与再诠释  钟怡雯

徐志摩诗歌音乐性构成的显性与隐性因素缪惠莲  张  强

穆旦诗歌: 宗教意识与民主意识  王东东

重审中国现代诗创作中的“双语现象”  贾鑫鑫

论现代派新诗的用典革新  杨  柳

蒋海澄(艾青)的巴黎岁月及其初期新诗创作  马正锋

“语言诗化”与“窗”

——论林庚在创作与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  张  颖

 

 

 

港台诗歌

 

论洛夫诗歌的成就与特质  郑慧如

论洛夫近晚期诗作“似有似无”的技巧  简政珍

狂欢与嬉戏: 台湾诗人管管的语言喜剧  杨小滨

论台湾现代诗中的“沉默”

——以罗任玲诗作的陈述表现为中心  郑慧如

作为文滓的诗: 陈黎的揾学写作  杨小滨

纪弦(路易士)与香港诗坛关系考论  刘  奎

诗歌史的视野与生命感

——以郑慧如《台湾现代诗史》为考察中心  简政珍

 

异域诗歌

 

实验性诗写中的流行文化与词语流嬗变

——从《好莱坞的达菲鸭》析读阿什伯利的诗歌  盛  艳

“中心诗”观念: 朝向现实的出发之旅

——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学观的一种考察  李海英

论语言诗人查尔斯·伯恩斯坦的“回音诗学”  冯  溢

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潘灵剑

 

新诗的技艺、体式与语言

 

诗歌语言中“声、音、韵、律”关系的符号学考辨  李心释

 

年度综述与栏目研究

 

“视点”偏转、理论思维与研究载体的“当代意识”

——2017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张凯成

“历史意识”与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

——2018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张凯成

作为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新诗史”

——2019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张凯成

开放观照“当代”的诗学视域

——论“现当代诗学研究”专栏对诗学“当代性”的建构  陈培浩

重构诗学与批评的乌托邦

——《江汉学术》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的探索之路李海英  邵莹莹

 

附录

 

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实录米家路  杨小滨  盛  艳等

“新诗的代际、群体和流派”主题论坛实录段从学  李海英  李润霞  西  渡  王泽龙等

慢读鉴藏,流传诗歌  倪贝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