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国货新世代:引爆潮流方法论
0.00     定价 ¥ 52.00
长沙图书馆
  • ISBN:
    9787308224444
  • 作      者:
    颜亮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颜亮,江苏连云港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在国有及民营大型企业集团从事产业投资和财务投资15年以上,对科技、医药、消费品等行业有深入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著有《长线思维:做投资的少数派》,合著《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法则》。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一代消费群体充分享受了经济增长带来的体验和观感,不仅逐渐成为新型潮流消费品市场的主流群体,而且以更加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和消费偏好,在群体上重塑了对国货国牌的自信心。而数字化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广泛应用,推动并实现了部分消费品的智能化、销售渠道的在线化和消费者偏好的科技化,深远地影响了商业系统的运行模式。
  《国货新世代:引爆潮流方法论》基于国内外知名消费品企业与品牌的案例分析,提出新“国货”和“潮流”新品牌要充分利用新消费群体崛起与信息技术进步的叠加效应,要基于“共同塑造”的理念持续升华用户思维,顺应口碑数字化的新趋势,代领潮流品牌的创立和潮流文化的流行,鼓励和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商品的口碑传播过程。既要激发消费者的“参与感”,也要强化消费者的“依赖性”,以更加丰富、多元、持续的数字化口碑来影响社群行为,不断扩大消费群体。
展开
精彩书评
  ★创潮流品牌不易,造高端潮流品牌更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货品质逐渐提升;同时,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Z世代,消费力强、个性鲜明,拥有更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对国潮品牌接受度越来越高。颜亮博士用自己对于行业的观察与思考,将如何打造国潮品牌乃至高端品牌的应尽之事、需避之阱娓娓道来,让人不禁深思品牌之道。
  ——林清轩创始人 孙来春
  
  ★颜亮博士对潮流时尚及潮牌的成因进行了解剖,对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背景、消费心理、新消费观念及这个消费群体所呈现出来的敢于冒险和尝试、具有易变性和高可塑性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潮流化”属性本身也是消费升级的观点。对此,我深为赞同。过去二十余年的创业历程,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全心全意围绕“老娘舅”,树立了打造中式快餐首位品牌的目标。时代在变,消费人群也在变,企业的经营也要与时俱进。
  因变而变,方可持续。
  ——老娘舅创始人 杨国民
  
  ★往深里看,潮流其实只是表象,文化才是内容,国货的崛起与国潮涌动,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血脉同缘的故事。因为经历过落后挨打,经历过盲目媚外,所以强大起来的中国会比以往更加珍惜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国潮,会成为常态。
  站在风口,站在潮中,站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天一定不远。
  ——朱炳仁铜品牌创始人 朱军岷
展开
精彩书摘
  潮流化商品的本质是什么?最本质的仍然是功能,但又不完全依赖其功能。消费者的需求在升级和进化,功能成为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同样,也要对潮流化商品的功能属性再进行必要的区分:基础性的功能属性(相关性)、展现潮流的功能属性(可展示性)、被消费者群体认同的功能属性(群体认同性)。
  第一,基础性的功能属性
  这可以满足消费者最底层、最基本的需求层次。如矿泉水、果汁、碳酸饮料等都可以解渴,白开水同样也可以解渴,解渴就是一种基础性的功能属性,这种功能属性实现了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商品都能在功能属性上实现与需求的相关性。然而,富有新鲜、营养、健康、天然、环保等功能的属性,则可以与需求建立起更强的相关性。
  另外,如果通过在功能属性上的创新实现超越,这种创新最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如消费电子类产品就是如此,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都是对上一代实现在功能上的超越。以国产化妆品为例,自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国外日化产品蜂拥而至,以“科学”的配方、时尚的包装、精准的投放等,打败了一大批国产品牌。在更先进市场运作手法(小包装+零售店+大学生群体)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国产品牌很快就缴械了。这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产品牌在商品功能属性上被超越了,虽然部分消费者还是认可国产品牌,但是无法逾越功能属性上的底线。
  更何况,国外日化品牌在潮流性(时尚、美观等)和群体认同性(明星代言、周边用户广泛使用等)两个方面做得也不错。即便到目前阶段,在传统的日化、洗护等领域,仍然是国际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仅宝洁一家公司在中国洗护市场占有率曾一度接近50%,即便当前也有近30%的市场占有率,这很能说明国内日化品牌在“潮流化”和“功能化”连接双重失效的后果。
  第二,展现潮流的功能属性
  除了基本功能属性之外,在包装、设计(如色彩、外形、重量)、口感、便捷等方面也应展现出潮流(时尚)属性,实现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相容性”。如不同的包装风格,消费者的偏好和倾向性是不同的,实质上就是体现了相容性的差异。只有消费者不排斥商品的包装及设计等方面,才有可能接受该商品,才存在相容的可能性。
  另外,也要考虑与消费者现有的同类商品之间,建立一种相容性的关系,以减轻消费者的心理负担(冒损失的风险和否定过往决策的风险)。如换新品牌手机后,充电器、耳机等外设如果不能用,还需另外再买的话,就存在相容性问题。如果产品匹配了充电器和耳机(或转换接头),相容性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如换新的一款化妆品,已有的化妆品若需要扔掉,消费者也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服务领域,以新式餐饮为例,新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征,不能再以“吃饱”为宣传导向,也不能再凭借干净卫生等基本需求去对接消费者。许多年轻人去一些餐馆吃饭并不是追求“吃饱”,还有“健康”“便捷”“实惠”等诉求,更倾向于“既好吃又好玩”的诉求。为此,从商品的形象塑造角度来看,就要考虑把食品(饮料)的功能属性退半步,而其休闲、娱乐、社交等属性则要进半步,并以此建立新定位。
  只有这种可展现潮流属性的存在,授予消费者“展现”的机会,才能激发消费者去“发朋友圈”“打卡”,才能产生数字化口碑。有些潮流商品推出“限量款”“当年新款”等,也是为了鼓励和诱发消费者的口碑传播。
  第三,被消费者群体认同的功能属性
  消费者通过消费某类商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并与其他群体做出显著隔离,满足被附加在商品之上的情感属性。消费者能够在认同或消费商品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群体的“相同性”或认同感,这是一种叠加在商品之上的“社交”“情感”属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潮流是一种模仿
第一节 何为潮流品牌
第二节 新群体的心理
第三节 潮流也是升级

第二章 互动共塑创国潮
第一节 互动商流
第二节 共塑口碑
第三节 驱动潮流
第四节 激发模仿

第三章 研发潮流化产品
第一节 瞄准潮流方向
第二节 更快速出新品
第三节 爆品激发潮流

第四章 塑造高位势属性
第一节 占据高位势
第二节 价格与份额
第三节 高端品牌难创

第五章 强终端与供应链
第一节 与消费者连接
第二节 线上直营模式
第三节 线下直营模式
第四节 跨界扩张潜力
第五节 敏捷化供应链

第六章 社群化维系口碑
第一节 顺应潮流行为
第二节 口碑的故事化
第三节 引导社群互动
第四节 形成正向循环

第七章 与消费者共成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