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自选的方式,收录了翻译家的代表译著选段。根据译者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经过了精心的编辑。章前增添“导读”部分,对原著内容和写作特色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文本;书后附译著版本目录,方便读者查找对照、进行延伸阅读;脚注对一些陌生的表述,如人名、地名、书名等做了必要的注释,有助于读者理解术语的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全书收录了名篇《自然与人生》《少年的悲哀》《天皇的帽子》《地狱变》《春琴抄》《草枕》。
富士曙光
我真想请有情人一览这一时节的富士曙光。
清晨六时许,不妨驻步逗子海滨,纵目远眺。但见相模滩上,水汽氤氲,蒸腾回旋。滩尽之处,一抹幽蓝,横嵌天边。北端的富士山,潜身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派湛蓝之中,全然不见,诸位或许为之茫然。大海、群山睡意犹酣。唯有一线蔷薇色光亮,横曳在富士山巅高近两丈的上方。若凌寒稍候,便会发现那蔷薇光亮正一秒秒向富士山巅缓缓下移:一丈、五尺、三尺、一尺、一寸……
富士山朦胧欲醒。
顷刻,轻舒睡眼。看,山巅东角,现出蔷薇色。
请再凝眸细览,那偎依富士峰顶的红霞,倏忽之间,便将黎明前的暗影驱逐殆尽。富士微露娇容,一分、两分,胸、肩……看哟,珊瑚般的富士娉婷天际,玉骨冰肌,晶莹温润,却又淡裹红装,红晕隐隐。
终于,富士含羞藏娇,走出梦境。移目向下,朝霞早已垂临最北端的大山之巅,随即飞向足柄,赶往箱根。看哟,曙光那驱逐黑暗的脚步何等迅猛!霎时间,红追蓝奔,光彩灿然,伊豆群山,层层尽染。
当曙光的红色巨足跨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时,回眸富士峰下,漠漠泛紫的江之岛附近忽现三两渔帆,金光闪闪。
大海也已醒来。
若再伫候片刻,就会看见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舒目,俄顷小坪岬大梦乍醒。如果待到身影拖长时分,只见相模滩上,雾气渐收,波光如镜,一碧万顷。举目望远,绵绵群山,红装褪尽,始而卵黄弥空,继而淡蓝一色,白头富士,静倚晴空,皑皑多姿。
啊,我多么想请有情人饱览此时的富士曙光!
相模落日
秋冬之际,在风平浪静、晴空如洗的傍晚,立身相模滩头,极目远望伊豆落日,未尝不感慨万端,竟生和平岁月几何之叹。
夕阳临山至其尽皆潜形,需时三分钟。
金乌西斜伊始,富士及相豆群山,旋即淡如轻烟。日色泛白,银辉熠熠,炫目耀眼,远山如线。
太阳继续西沉,富士及相豆群山渐呈紫色。继而,通体泛紫,金纱缭绕。
此时纵目相模滩头,夕晖入海,直临足下,海上渔舟,点点熔金。逗子海滨,群山横亘。沙滩、房舍、松、人,以及滚倒在地的鱼篓,散落各处的草屑,无不通红欲燃。
在如此风平浪静的黄昏观看落日,大有守护弥留圣人之感。委实庄严之极,而又平和之至。纵然凡夫俗子,亦在其灵光环绕之中而觉肉体消融,唯独灵魂端立永世长存的彼岸。
此时此刻,天地万物,径入肺腑,浑融无间,物我一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夕阳继续西坠,及至伊豆山顶,相豆山随即暗影沉沉,唯独富士山峰姹紫如故,闪闪耀金。
伊豆山已衔落日。日落一分,海上浮动的日影便后退一里。一寸复一寸,一分又一分,夕阳依依回首,告离人世,步履蹒跚,渐渐落下。
当落日仅剩一分之时,陡然下坠,变成一道细眉,眉断为线,线缩为点,少顷了无踪影。
举目四顾,天地间再无太阳。群山大海,顿失其光,黯然神伤。
太阳终于遁去,然其余光忽如万箭向上齐发,西方由红而紫,确与伟人谢世无异。
未几,富土山亦上下苍然,西半天由黄而紫,继之色如熏黑的桦林,最后落下湛蓝色的帷幕。相模滩上空,太阳遗族般的银星次第舒眉展目,似乎预告翌晨的日出。
上州雨霁
自伊香保起程之时,春雨正急,击伞有声,行至涩川方止。渡过浑浊的利根川,往前桥方向行三四里,阴云联翩北去,午后的阳光,骤雨一般倾泻下来。
雨过天晴。阳光之下,万象焕然一新。桑林如海,绿浪千层,浩渺无垠。繁茂的新叶,经雨一洗,片片沾露,含光吐辉,流金泻翠,灼灼炫目。其间小麦扬花,大麦抽穗,随风起伏,洒金泼银。远近村落,树树嫩枝新发,房舍掩映其中,浑然凝碧。五月纸扎的红鲤鱼和洁白的小旗迎风袅袅,羊齿草点缀处处,宛如片片碧云铺地。远望群山,但见越路山头,白雪皑皑。此处农家,房顶多植菖蒲,但时值五月,鲜绿叶片之中,紫花簇簇,浓淡相问,使得茅舍恍若插花玉立的美人。清风徐来,桑树新叶惬意地左右摇摆,毫不吝惜地将那金刚石般的露珠颗颗抖落下去,房顶上的菖蒲花则摇头晃脑,轻拂碧空。适才蜷缩天空一隅的阴云,不知何时由浓而淡,乘风流逸。惟余两三缕轻盈的白云,宛似微风拂动的羊毛迤逦天际,且继续飘散,渺渺逝去,令人神思悠然。侧耳细听,时闻拂露采桑的少女歌喉婉转,越野而来。
今后,对这片上州平原风光,当刮目以视。
P4-8
丛书编辑说明
丛书总序
译者自序
第一部 自然与人生
第二部 少年的悲哀
第三部 天皇的帽子
第四部 地狱变
第五部 春琴抄
第六部 草枕
林少华译著年表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