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没有忘记,41年前的2月17日凌晨,那是一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光荣的时刻,那是一个令所有参战老兵难以忘怀的日子。在祖国南疆1300公里的边防线上,隆隆的炮弹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宣告“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轰鸣的炮声是复仇的怒吼,战士们手中的钢枪是保卫祖国的誓言,冲锋的脚步是战士们奉献给祖国的忠诚,血染的战旗是胜利的召唤,当年年轻的他们甘用热血铸起了南疆边关的界碑。
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无数年轻的战士却把宝贵的生命、灿烂的青春留在了南疆的红土地里,在他们倒下的瞬间还仍然是那样勇敢顽强,在他们倒下的瞬间还牵挂着爹娘。他们倒在了血泊之中,永远地离开了战友,永远离开了亲人,永远地离开了缤纷的人间,将绚丽的青春定格在18、19、20……岁之上。他们走了,走在灿烂的年华里,走在血染的青春里,他们用生命阐释了人生的豪壮,他们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铮铮誓言。
光阴荏苒,时光又一次将我们带进了这难以忘怀的2月。
1979年2月17日,只有参加过中越战争的幸存者才知道这一天的深刻含义。
看不见的弥漫硝烟,在团圆的除夕点燃,这一刻,华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这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较量。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警察,是一名抗击疫魔的战士,是一座灯塔守护在车站广场,他们是逆行者,巡逻在高铁与普速列车上。在蜿蜒的钢铁银河上,忠诚伴随着钢铁战士在巡守的路上。
大年初二,作为刑侦战线上的老兵,李春康因为一起货物列车被嫌疑人破封的案件,他两进当时凉山出现疫情的地方。此刻,笔者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易水悲歌,壮士断腕的气概。这个时候的逆风而行,谁都知道将面临什么,意味着什么!但他们义无反顾,用生命呵护生命!
李春康全力投身于抗击疫情,在口罩的掩护下,默默的付出……
大年初三,李春康到西昌站开展工作,在生命防护线的“战场”卡点与儿子李钰相遇,一对戴口罩的父子兵,用困倦的双眼默默注视着彼此,父亲对儿子没有过多关怀的言语,简单的问候中、坚毅的眼神里尽显父子情深。战“疫”当前,不容多说,父子俩相互道别后,又马不停蹄地奔向各自的“战场”。
踏上征途,无数逆行者顾不上生命的危险,来不及与熟睡的亲人说一声再见,挥别的泪总是那样滚烫,月光下辉映着美丽的背影,一路向前。
我的战友啊!你就那样地义无反顾,走在了战“疫”的行列,祖国在召唤,生命在呼唤,你丝毫没有犹豫、更没有退却,为此,你准备了——勇敢和坚毅,更有那一腔热血,为此,你准备了——奉献和牺牲,更有那壮怀激烈。
面对侵袭如火的疫情,冲锋的集结号吹响万里铁道,你来不及与家人团圆,未能吃上一口年夜饭。此刻,我分明看见你与家人离别的泪,也看见那逆行的蓝色背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冲上去,你就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利剑,站立着,你就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铁塔。
时间从指缝间滑过,有一天,你巡逻的脚步会变得迟缓,双肩也扛不起晨曦的太阳与夜幕的月亮,可你却用忠诚托起一片蓝天。
李钰从小的梦想,就是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做一名人民警察。为了这个警察梦,李钰不断努力,大学毕业后,李钰加入了铁路警察这支队伍,和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刑侦民警。
命运让薪火传递,这是生命的延续,这是从警时的初心。作为警察的孩子,最骄傲的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踏着父亲的足迹,体会父辈的酸甜苦辣,重复着他们的百感交集,坚守者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