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首日□山①。其首日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日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②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日迷毂,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③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日□□④,食之善走。丽唐之水⑤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⑥,佩之无瘕疾⑦。
①□(que吉)山:鹊山,传说中的山名。雒,古“鹊”字。
②□(gu):构树。
③禺(yu):兽名,形似猕猴,赤目长尾,后人常猜测为猿类动物。
④独(xing)狴:即猩猩。
⑤丽□(ji)之水:古水名。
⑥育沛:水中生长的一种植物。
⑦□(jia)疾:一种腹中结块的病。
南方第一列山系叫□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这座山耸立在西海岸边,山上盛产桂树,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上长有一种草,样子很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朵,这种草的名字叫祝余,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山中长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它的光华照耀四方,这种树的名字叫迷毂,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中还有一种野兽,长得很像猿猴,却有一对白色的耳朵。它有时匍匐爬行,有时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的名字叫猩猩,吃了它的肉就可以行走如飞。丽唐之水从这里发源,向西注入大海,水中生有大量的育沛,人们如果佩戴它,就不会生腹中结块的病。 贪酒的□□
《山海经》里面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猩猩。上古时期,中国南方的气候湿热,和今天东南亚的热带岛屿相似,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非常适合猩猩生存。据考证,招摇山应该就是位于广西境内的猫儿山,就在离此不是很远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原始雨林中,至今仍然生活着一些亚洲猩猩种群,二者或许有一定的渊源。
由于在古代,人们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接触到猩猩,因此对它们便有了一些很神奇的想象。比如,那时候的人们相信,猩猩会说人类的语言;它们通晓过去的事情,却无法知道未来的事情;吃了猩猩的肉,可以让人走得飞快。
据记载,传说中猩猩这种野兽非常善于说人话,它们的声音十分美妙,听上去就像娇柔的少女一样,凡是和它们交谈的人,无不感到内心酸楚。
此外,猩猩还喜欢喝酒和穿草鞋。唐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猩猩百余头结为一群,时常出没于山谷之中。它们特别贪心,十分好酒和喜欢摆弄草鞋。于是,当地土人便常在路上摆酒,并放上几十双连在一起的草鞋。猩猩从这里走过,便知道放置这两样东西的土人和他们祖先的名字。开始,它们一边喊着土人和他们祖先的名字,一边大骂:“又来诱惑我,才不上你们的当呢!”然后就走开。可是,过不了一会儿,它们就会抵挡不住酒和草鞋的诱惑,跑回来相互嚷着要喝酒,还把草鞋套在脚上。结果,它们很快就喝得大醉,连着的草鞋让它们想跑都跑不动,于是就一起被土人捉住了。P1-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