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埃及就好像各大旅行社的规划人员为了追求完美结合的可能性而设计出来的: 体育与教育、 潜水与登山、 极限自然体验和“火神” 摩洛克(Moloch) 的史前时代传说。 埃及吸引着考古学家、 宗教学者和人类学家, 以及想观赏红海水下世界、 体验滑翔伞飞行的年轻人。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 几千年以来, 它赋予埃及人一种生活节奏,并将其深深地镌刻在他们脑海之中。尼罗河的洪水每年都会淹没农田, 留下肥沃的淤泥。 农民便耕种这片土地, 获得丰厚的收成, 而下一次洪水则标志着循环的再次开始—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没有一件日常琐事意义如此重大,无论争吵、 忧虑还是不幸, 都不能让埃及人对上天的这份馈赠产生怀疑。
开罗
在北部 , 尼罗河的东岸 , 有着6 000年前古人在安城(On) 定居的详细记载—包括每天的星象, 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它们推断出一个日期:公元前4241年7月19日, 这份记载给出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日历首页 。1 200年以后, 此地以南35千米, 在尼罗河的西岸, 孟菲斯(Memphis) 建成, 它是首个统一的、 异常高度发达的法老王国的首都。 在近千年的时间里, 一个大都市发展起来, 这座城市如今人口至少有2 300万。
开罗就像一台吸尘器: 1/4的埃及人住在开罗, 每天都有更多的人入住, 每月新增人口数万人, 大多数来自较偏远地区, 他们在城市边缘的棚户区、 墓地或屋顶安顿下来, 在开罗及其周边有超过70处贫民区。有些人说, 这座城市里全是噪声和烟尘。 不间断的噪声合奏响彻每一个角落, 其中有汽车喇叭、 聒噪的电视机和上千座清真寺的宣礼塔以及更多的礼拜场所中的扬声器, 它们每天要播放5次宣礼并向街区诵读《古兰经》。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形成的霾笼罩侵蚀着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物, 来自尼罗河谷的细碎沙粒无情地挤进裂缝里, 使状况更加恶化。 小饭店、 手工作坊占满过道, 大街小巷被堵得水泄不通。 在这拥挤的城市中似乎所有空间都已被利用。
但是开罗拥有一份需要花数月时间才能完全发现的财富。 在开罗,可以见到埃及最著名、 最美丽的几座清真寺, 拥有千年历史的基督教老教堂, 以及最著名的老城区汗·哈利里(Khan El Khalili) —当然, 还有吉萨金字塔群。 在阿拉伯国家里, 再也没有任何地方能有这么多餐厅、 酒吧和咖啡馆, 也没有任何地方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