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0.00     定价 ¥ 64.0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7076964
  • 作      者:
    赵栅凌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重点论述了不同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个案分析,让读者可以对我国的音乐人才培养的模式发展状况一目了然。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包括绪论、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普通高校音乐人才的能力培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与改革探索、不同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个案分析、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六个方面的内容。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构合理,内容详细,可读性强,适合音乐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宋金元时期,由于政府财力减弱和政治中心的南移,工商业出现,城市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教育模式从隋朝开始实行,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凭借科举改变出身与阶级成为学习者的教育价值观。到宋代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制度时达到顶峰。朱熹将教育按内容和阶段划分出“小学”和“大学”。宋朝的专科学校分为六种,其中之一是画学,一直以来的“乐教”思想逐渐消失,基本无人问津,音乐教育的痕迹微弱。然而民间音乐开始勃兴,宫廷和民间音乐形成交流。两宋时期,民间演出机构瓦子勾栏受宫廷管辖,宫廷常邀请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去宫廷演出,宫廷艺人也常去瓦子勾栏献艺。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形成,促进了民间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音乐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由宫廷转向民间。民间音乐又逐步由宫廷欣赏转向商品经济行列。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此时,正是西方文艺复兴革命之时。中国从经济到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气息微微的我国音乐教育仍然在无序、无地位的底层徘徊。依稀可见、载人史册的是反对封建礼教、揭示阶级矛盾而蓬勃兴起的民歌;大量的封建文人寄情山水,隐身林泉,参与交流与传播艺术创作。汤显祖的《牡丹亭》、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各地的民歌,均激越多情且渗透民苦民怨,充满音乐艺术的反抗之声。崭露头角的民族音乐艺术还包括京剧等全国流行的剧种。
  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兴起了学堂乐歌新音乐。同时各地传统音乐如说唱、民歌、戏曲、歌舞音乐、器乐均已形成自己的体系。
  明清两代在文化教育制度上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学校音乐教育的地位受到排挤,教学内容进一步受到削减。在明初的少数地方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虽然重提乐教的内容,但到了洪武中期,乐教内容再度被取消。自此以后,除蒙学还保留较少的“歌诗”教育内容外,学校中的教学内容很少涉及乐教,学校音乐教育萧条。尽管当时有教育家王守仁、启蒙思想家颜元等再度提到音乐教育的作用,但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此时到了极其衰微的境地,更不要谈高等音乐教育了。
  在漫长的封建教育史中,音乐教育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民间特色。“普通音乐教育”随着科举制度建立看似销声匿迹,但是自古以来诗书礼乐并举,许多精通诗书的文人还是得到音乐熏陶,音乐成为他们寄情、创意的媒介。从许多流传下来的发明创造以及人物传记资料中发现,民间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对各类人才的人文精神培养、对人心智的开启、对中国社会文化文明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民间为谋生需要逐步产生了各类培养“音乐艺术匠人”的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民间专业音乐教育也包含了职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各类民乐演奏的高超技艺以及教学方式,尤其是流芳百世的民间音乐创作,不亚于西方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一直渗透着社会本位、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儒家文化中对美、善、大自然的爱和崇尚,道家文化中的自由聪慧飘逸灵性,植根于中国各种民间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中国的民间音乐一直与真实的劳动人民生活相联系而欣欣向荣。在发展中,因为没有西方那样的文艺复兴运动引导,民间音乐教育对人精神层面的培养意义以及教育思想很欠发掘。但是音乐的交流传播功能、融进知识分子智慧的音乐理论及音乐创作、民间器乐的制作及其演奏形式,都是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这些都作为财富留存在现代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中国古代基本没有“高等教育”,也就基本没有高等音乐教育。但是有研究者认为,东汉末出现的“鸿都门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它是近代世界文学艺术大学的嚆矢。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才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音乐人才的素质
第三节 音乐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第四节 音乐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时代性
第三节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第三章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的能力培养
第一节 音乐表演人才的能力培养
第二节 音乐教育人才的能力培养
第三节 音乐作曲、作词人才的能力培养
第四节 音乐理论人才的能力培养
第五节 音乐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第四章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与改革探索
第一节 音乐教育课程与课程体系的界定
第二节 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反思
第三节 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
第四节 音乐教育改革探索

第五章 不同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个案分析
第二节 综合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个案分析
第三节 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个案分析
第四节 职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个案分析
第五节 国外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个案分析

第六章 普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第一节 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教育决策
第二节 专业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第三节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第四节 音乐教师人才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