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联合第一财经、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从 2014 年年底开始,隆重启动了“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项目。计划用 5 年时间,访谈 50 位中国杰出企业家,总结提炼他们的管理世界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管理思想,总结他们的管理理论,在世界管理论坛上发出中国声音。
本书收录了项目研究团队在第四季中访谈茅台酒厂(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徐少春,人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郑元豹,双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柴永森,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福建圣农集团创始人、福建圣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光明,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八位中国杰出企业家的精彩对话,内容颇为丰富。其中,既有企业家率领企业多年来一路发展的感悟,更有对如今新时代企业如何良性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在中国经济从外延式发展转型为内涵式增长,更加注重科学、全面发展的当下,读来发人深省。
季克良
酒魂匠心
主 持 人:苏 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访谈对象:季克良 茅台酒厂(集团)原董事长
访谈时间:2018.5.8
访谈地点:茅台集团总部
苏 勇: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来到茅台酒厂,采访有着“一代酒神”之称的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先生。季老您好!
季克良:你好!
苏 勇:首先请问您一个问题,当初读大学怎么会选择发酵专业?这个专业好像比较冷门。
季克良: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生长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志愿填的都是离家较近的大学,这样路费也就可以少一点;二是我身体比较差,很瘦小,被大学录取之后,看到了有食品系,觉得蛮好的,有吃的。当时的食品系里有发酵专业,看到有酒精发酵、溶剂、酶制剂,还有抗生素、微生物等,感觉和医药、健康也很有关系,所以就选择了发酵专业。
苏 勇:1959年入学,读了5年?
季克良:对,1964年毕业。
苏 勇:这个专业是您自己选的,不是分配的?
季克良:专业是自己选的。
苏 勇:您读大学的5年期间有没有听说过茅台酒?
季克良:听说过,但印象不是很深。相对来说,我那个时候更关心遗传学。
苏 勇:那您到茅台酒厂之前有没有喝过茅台酒?
季克良:严格意义上没有喝过。
苏 勇:当时分到茅台酒厂是怎样的心情?
季克良:心情比较复杂。从生活和工作的角度来说,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有了工作。但从上海出发后,在火车到达株洲、柳州时,心情就越来越不好了。到了贵阳后,听说被分配到茅台酒厂,其实,思想上已有所准备,也知道茅台酒厂交通很不方便,从贵阳出发要先到遵义,从遵义到茅台酒厂的班车三天才有一趟,我们在遵义要住两个晚上。我记得当时经费是包干制的,从江苏南通到茅台酒厂,一共给了四十块钱。在遵义住的第二个晚上出去吃饭,看到饭店里放了一些酒瓶,其中一瓶是茅台,就问服务员这个茅台酒卖不卖,他说卖,我说怎么卖?他说一杯三毛六分钱。当时我们手里的经费还有一块多钱的节余,说试一试这个酒,就花了三毛六分钱买了一杯,我和我同学共同品尝了这杯茅台酒。
苏 勇:这也是您平生第一次喝茅台酒?
季克良:对的,是我平生第一次喝茅台。
苏 勇:没想到一喝就喝了五六十年。
季克良:没想到在这里干了一辈子,我来的时候不到26岁,退休的时候是76岁。
苏 勇:您到茅台酒厂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季克良:那个时候正好是国庆节前,员工比较少,也没有生产,组织就分配我们先去看生产厂房,没有明确分工。国庆节后,轻工业部的科学研究小组到酒厂来,厂里就把我和我的同学安排在科学研究小组里。
苏 勇:所以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科研?
季克良:是。
勇:您刚到的时候,茅台酒厂是什么样子,能给我们描绘一下吗?
季克良:当时的印象是这里要比我想象的差。一是路很难走,我们是从茅台镇的公共汽车站一路走到酒厂的,全是石子路,高低不平。二是酒厂没有大门。一般来说厂子都会有个门,门口有个大牌子的,这里什么都没有。三是生产车间很简陋、很陈旧。特别是酒库,只是简单的砖木结构,厂区里也没什么人,显得很荒凉。后来才了解到,当时的生产厂房有80%都是闲置的。
苏 勇:80%都空着?
季克良:对,在用的只有20%,再加上那一年的制酒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在准备第二年的生产,也就看不到什么人了。至于住的条件,我们这些分来的大学生还算好,但也比较差,是办公室改造而成的,灯的开关都没有,房门很简单,窗子上有的有玻璃,有的连玻璃都没有,就只能贴上张白纸避风。房间有一人间,也有两三人间。后来我才知道,我们住的条件算是好的了,当时酒厂的党委书记住的地方,墙是用泥巴砌的,里面用木条架起几块木板,就当作床,很简陋,也很小,三十平方米的地方要住五六个人。
苏 勇:他们一家人都住在里面?
【专家点评】
季克良的新工匠精神
赵付春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工匠精神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名词。自从有了百工之业,工匠精神就得以萌生和成长。从季克良身上,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在茅台这家现代企业中有了全新的阐释和独特的含义。要对季克良的业绩和思想进行归纳既容易,又困难。说它容易,就像很多伟大的工匠一样,他毕生致力于做一件事,就是力图解开茅台酒工艺的秘密。困难的是,他又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工匠,他同时又是一个带领茅台这艘航空母舰出海的领航者。在他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既有传统工匠的印记,又有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特征,融汇了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的精神。他的“魂”系于传统的工匠,但是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一种经历现代化熔炉历练的工匠精神。故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季克良的“新工匠精神”。季氏“新工匠精神”可以总结为“一个核心,六个维度”。
一、一个核心:敬畏质量的核心价值观
茅台对质量的敬畏源于政治。1963年年底,茅台在第二届全国名酒评比中排名中等,竟然引起了周总理的高度关注。随后派出专家组入驻并全面整改,这是一般企业所不能想象的。在最讲政治的年代里,茅台酒的质量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此后,各任茅台酒厂领导无不在质量问题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质量无形中成为茅台的红线。长此以往,这种思想便演变成为一种敬畏之心,一种禁忌。这是一个典型的企业文化养成的故事。
对于季克良来说,质量是天,是一种信仰。他在茅台的言行,像是一个虔诚的质量“传教士”,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几十年如一日,躬行不倦。而茅台的工艺、员工的劳作就像是质量信仰的仪式。一向温和的他罕见地撂下一句狠话:“谁要是在质量问题上掉以轻心,要砸企业的锅,那我们别无选择,只好先端掉这个砸锅者的饭碗,保住全厂职工家属的饭碗。”
经典语录
季克良——酒魂匠心
徐少春——道之逐梦者
郑元豹——“打”出来的中国人民电器
柴永森——做“第一、开放、创新”的双星人
梁建章——用大格局塑造新产业
傅光明——做光明的事业
刘积仁——杰出的教授企业家
刘庆峰——用技术顶天立地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是中国杰出企业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企业管理实践的凝练和总结 , 既有感性的感悟,又有理性的提升。企业管理核心是“人能“的充分发挥,是企业家人格魅力的尽情展示。企业发展历程透视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本书读来生动,颇有回味。特此推荐给企业界、学界各位同人,相信从中会得到新的启迪。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基铭
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向世界,中国的企业家也更加自信,正在赶超模仿,挑战更大的未知领域。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原首席执行官 周健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与管理奇迹,他们不同于西方传统企业,也没有完全按照经典管理学理论来发展企业,但是他们的成绩却令世界瞩目。本书以生动的素材和鲜活的语言,记录了一部分中国杰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和伟大实践,为世界管理学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 赵纯均教授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企业家群体,他们不仅将中国带入了一个企业家时代,也开启了全球企业家成长史上的中国时代;他们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也不断贡献着关于这个时代创造与发展的真知灼见,引领中国的企业与全球领先企业比肩、对话和合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陆雄文教授
中国企业家是在辽阔的高增长空间上和浓缩了西方一两百年历程的时间中发展起来的,从落后到追赶和创新,同时不断因应制度与政策的变迁。这个超级熔炉必然锻造出特质。《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试图对这种特质进行总结。这种努力是可贵的。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 秦 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