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企业仍需承担黑客带来的后果。公司让客户交出个人信息, 但却忽视了互联网可能将这些信息暴露给每一个别有用心的人。许多企业都相信那句老掉牙的格言,“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认为数据是潜在的财富来源。英国的信息专员克里斯托弗·格雷厄姆负责监管英国各组织的信息安全,他曾表示,石油造成了全球变暖,而盲目地收集信息对企业也未必是好事——数据不仅仅是石油,它还是新时代的石棉。信息对企业是一种风险,是一种潜在的毒药。
本书将介绍那些受黑客困扰的企业与个人,以及黑客对其目标倾注的心血。书中的案例覆盖范围很广,从盗取普通民众信用卡的钱,到无痕访问政客的个人邮箱账号,还有一些出于政治目的的恶意破坏。
正如黑客的目标和造成的反响跨度很大,黑客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这里指的是欲望的阈值。那些处于底层的黑客(通常是些年轻人)通过侵入系统、窥探内部而获得快感。竞争很快愈演愈烈,演变成了同行间的键盘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唯一受到威胁的,是每个黑客的自尊心。然而,黑客的世界十分残酷,他们部署强大的系统,只为了一较高低。这样的混战可能升级成“僵尸网络”,操纵成千上万的个人电脑和联网设备互相攻击。而一旦有人做到了这一点,他就能够利用这一技能赚取巨额财富。
单纯的娱乐和靠此谋利之间隔着一条卢比孔河。电子商务依赖信用卡,而信用卡的安全系数极低,通常只是一串16位数的账号数字、一个日期和一个名字。例如,犯罪分子使用盗来的信用卡购买亚马逊的代金券,再低价出售,这就足以让人无法追踪被盗信用卡的现金流状况。
诈骗变得越来越复杂,黑客需要留下尽可能少的跟踪审核条目。随着比特币的兴起,黑客通过互联网转移了大量匿名的资金,比特币是黑客的天堂,他们试图用比特币进行无法被追踪的敲诈。还有一群黑客是对金钱毫无兴趣的,那就是国家黑客。他们有资源丰富的政府当靠山,多年来都是舆论的焦点。但直到最近几年,他们才走进公众的视线。伊朗核武器计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当时美国联合小组制造了一种计算机病毒Stuxnet,它感染了相关计算机,干扰了轴心分离中心的控制系统,最终导致了该系统的自我毁灭。
政府雇用黑客的领域也进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政府雇用黑客侵入敌国电脑进行破坏,这会使得黑客成为国家的新武器。
这不是一场冷战,也不是一场热战。这是一场网络战争, 而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场战争之中。
……
致谢
序言:网络战争
01 公司崩溃:索尼影业
小结 | 索尼影业黑客事件
02“匿名”黑客组织攻击:HBGary
小结 | HBGary 黑客事件
03 约翰·波德斯塔的电子邮件:民主党总统竞选
小结 | 约翰·波德斯塔黑客入侵事件
04 信息泄露: TJX
小结 | TJX 黑客事件
05 “是时候该付钱了”:勒索病毒
小结 | 勒索软件
06 诈骗电话:TalkTalk
小结 | TALKTALK 的经验
07 黑客相连的物联网: Mirai 病毒
小结 | MIRAI
08 黑客: 现在与未来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