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哲学丛书:
收入香港高校学者哲学研究著作
从西方哲学的角度对中国哲学提出挑战
从中国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哲学提出问题
深掘儒家伦理如何审视当代美德:
美德能教吗,如何教?有德者根本上是利己主义者或是自我中心主义者?有德之人是否应该促进他人之德性?
美德伦理本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发展出的三种主要规范伦理体系之一,最近有不少学者用它来解释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本书认为,若是用美德伦理的理想形态为标准,而不是以它在某个传统中的某种历史形态为标准,我们甚至可以说儒家伦理是一种比亚里士多德主义更纯粹、更彻底和更本真的美德伦理。但本书的重点不是要论证儒家伦理是一种美德伦理,而是要阐明古代儒家思想对当代美德伦理的发展所可能做出的贡献,包括帮助美德伦理克服其自身的缺陷,帮助美德伦理回应外来的批评,帮助美德伦理对哲学的其他领域做出其特有的贡献等。为此,本书具体讨论了具有美德的人是否只关心他人的外在福祉的问题、美德伦理是否具有自我中心倾向的问题、美德的两难问题、美德与道德责任的问题、动力之知的问题、信欲的问题、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等共十一个问题。
导论 古代儒家思想对当代美德伦理的贡献
一、引言
二、儒家伦理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美德伦理
三、儒家是比亚里士多德主义更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
四、古代儒家思想对当代美德伦理的贡献
五、比较哲学的方法论
六、结论
第一编 孔子对当代美德伦理的贡献
第一章 “以直报怨”:孔子如何对待作恶者
一、引言
二、以直报怨
三、为什么不道德不利于不道德者
四、有德之人是否应该促进他人之德性
五、结论
第二章 “好德如好色”:孔子对当代美德伦理学的贡献
一、引言
二、乐于有德
三、作为人类独特性的美德
四、有德者根本上是利己主义者或者自我中心主义者?
五、一个“美德困境”?
六、结论
第三章 “正曲为直”:孔子论为什么要亲亲相隐
一、引言
二、论辩的现状
三、“孝”与劝谏父母
四、父攘羊,孝子缘何为父隐?
五、结论
第四章 “有教无类”:孔子论美德如何可教
一、引言
二、孔子教育哲学中一个表面上的悖论
三、作为道德教育家的孔子
四、美德能教吗,如何教?
五、政府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六、结论
第二编 宋明儒学对当代美德伦理的贡献
第五章 美德伦理学与道德责任:儒家伦理道德赞扬与责备
第六章 理学的本体论美德伦理学:二程的德性合一论
第八章 为何“信欲”(Besire)不是怪胎(Bizarre)
第九章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第三编 与时贤谈儒家对当代美德伦理的贡献
第十章 与桑德尔谈儒家美德:作为美德之正义,依据美德之正义和关于美德之正义
第十一章 与安靖如谈儒家美德:自由主义的中立性、国家完善论和儒家思想
第十二章 与杨国荣谈儒家美德:成己与成物之间的成人
第十三章 与童世骏谈儒家美德:美德与规则
第十四章 与郁振华谈儒家美德:再论动力之知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