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论语本意
0.00     定价 ¥ 48.00
长沙图书馆
  • ISBN:
    9787100175920
  • 作      者:
    吴天明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天明,男,湖北汉川人,1956年生。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武汉大学文学院三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特聘中国文化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经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史散论》《中国神话研究》(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等。主要学术贡献是,发现并论证了原始文化 “两个竞争”的主题,理清了原始儒学“仁学”和“礼学”的思想体系,理清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丧礼。

展开
内容介绍
  《论语本意》是对我传统国学经典《论语》的“本意”解读,吴天明教授以学者的视角,运用我国古典文献,利用现代语言讲述周代君子的生活,尽可能还原古人对话的场景,旨在帮助读者打破文化的隔膜,扫除文化的障碍,可能引导读者读懂《论语》的“本意”。《论语本意》由“孔子简论”《论语》简论”论语本意”“附录“后记”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对《论语》二十篇运用文献互证法做了精彩详细的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论语》的“本意”。
展开
精彩书摘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持重沉稳,就不威严,即使学了,知识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品德为主。不要与﹙仁德﹚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解析〕本章孔子用四句话,对君子为人处世提了四个要求。

本章应是夫子教育授业弟子的话,都是经验之谈。人不持重沉稳,心浮气躁,学习时没有沉下心来理解体会,即使勉强学了也会很快忘掉。“忠”并非单指忠于君上(国君善待民众以尽“君道”亦称“忠”,参《左传•桓公六年》),而是泛指待人真诚,做事认真。孔子常教导学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篇》15•10﹚,因为和仁者交朋友,才可以“以友辅仁”﹙《颜渊篇》12•24﹚,使我们“就有道而正焉”﹙《学而篇》1•14﹚,从而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最终使我们自己也成为仁德君子。孔子认为“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篇》15•30﹚,“过而改之,是不过也”(《韩诗外传》卷三引孔子语),“能补过者,君子也”(《左传•昭公七年》引孔子语)。

“主忠信”三句,《子罕篇》9•25重录。孔子讲学时,弟子们各有所记,有的只记录了后三句,有的则多记录了两句。这说明,这些记录是极其可靠的。


展开
目录

目录:

孔子简论/ 001

《论语》简论/ 022

论语本意/ 039

学而篇第一/ 041

为政篇第二/ 061

八佾篇第三/ 080

里仁篇第四/ 103

公冶长篇第五/120

雍也篇第六/ 148

述而篇第七/ 174

泰伯篇第八/ 204

子罕篇第九/ 222

乡党篇第十/ 244

先进篇第十一/259

颜渊篇第十二/282

子路篇第十三/300

宪问篇第十四/324

卫灵公篇第十五/361

季氏篇第十六/386

阳货篇第十七/401

微子篇第十八/ 423

子张篇第十九/ 433

尧曰篇第二十/ 454

附录一:《论语》所及孔子弟子索引/ 460

附录二:《论语本意》参考文献目录/ 468

后记/ 4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