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国学要义精讲读1
0.00     定价 ¥ 39.80
长沙图书馆
  • ISBN:
    9787542668882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君子人格、礼乐雅道、创世纪神话、孔颜乐处、论语、逍遥游、诡辞、两宋理学、情感史学……大家之说,新锐学术,精密细致、环环相扣的文本,直面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命题,反观日常为人处世,引发更深一层的体悟或反思。
展开
作者简介

      钱婉约,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院长,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中日近代学术关系史,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近代转型。代表著作有《内藤湖南研究》《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和学术随笔《梅樱短笺》《书声迢递》等,并出版有学术译著数种,发表学术论文、随笔近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要素何在?国学要义何在?《国学要义精讲读1》从国内高水准讲坛出发,专家学者云集,对中国礼乐教化传统、古代文人优雅生活背后的精神意趣、中国人的君子理想、两宋理学“气象”等,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深入浅出的精准讲读,传承国学精粹,普及人文通识。展卷而读,掩卷而思,反观日常为人处世,点亮我们人生的灯。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学要义精讲读1》:
  经典需要细读和精解。上述两则的生动记述首先告诉我们,原始儒家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人”,其实就是“君子”。宋代周敦颐曾提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修养论,后人简称之为“三希真修”。其中所谓“天”乃是“天理”所存处,在具体指向现世人格修养的领域里,“希圣”显然属于最高境界的人格修养诉求。但是,孔夫子却告诉大家:
  其一,如果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看作是“仁”的理想境界,那尧舜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是说,尧舜仍然处在“仁之方”的发展道路上。求其言外之意,是在说“圣”作为君子人格理想的完美实现,作为儒家仁政理想的完美实现,永远存活在人类的理想之中。若要以这种完美理想为标准来衡量现实中的人格典型,即使杰出如尧舜,也是有缺陷的。而尤其重要的是,被孔子确认为“必也圣乎”,从而已经高于传说中“三代盛世”标志人物尧舜之治国成就的社会文明内涵,其实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民众福祉之追求。很清楚,君子人格理想的社会政治内涵,具有民生主义的思想性质。
  熟悉中国儒家文化之发生原理与发展轨迹的人,至此自然会联想到,关于君子人格的讲求之路,主要是沿着“内圣外王”的方向来推进的。从“内圣外王”的内在价值规定出发.孔子对尧舜的批评就更显得意味深长。如果说中华道德政治的基本理念,是“道德规范权力”和“德政以民为本”两大原则的实践统一。那么,孔子把检验圣人君子的客观标准,确定为“博施济众”的民生政治实践,这就意味着古典民本主义的实质是民生主义。不以民生主义为内涵的民本主义,很可能成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种政权获取机制中的权宜之计。更何况,孔子与子贡借“问仁”而阐明的圣人君子之道,最终是一条永远在路上的民生政治道路。
  其二,同样是批评尧舜,“博施济众”的出发点和“修己以安百姓”的出发点,显然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前者体现了物质上的民生主义,那后者就体现出精神上的民生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关键在于“修己以敬”的那个“敬”字!
  朱熹曾说:“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有现代学者指出,“畏”是“敬”的极度形态,儒学伦理因此而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深沉宗教意味。
  通俗地讲,君子自我修养之际,仿佛与孔子“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说的“天命”“圣人”同在,于是就会心存敬畏而庄敬自重,就会心怀虔诚而自尊自信。待到“修己以安人”,也就是进入人们常说的“推己及人”的君子人格之人际关系,除了彼此共同的敬畏之心的自然沟通之外,必然还有彼此之间“美人之美”“自尊尊人”的精神内容。循此以进,然后抵达“修己以安百姓”之际的“主敬”境界,“修己以安人”的一般人际关系,值此转化为“修己以安百姓”的社会政治关系,和“修己安人”比起来,“修己以安百姓”讲的是社会上下关系,是帝王君主与百姓大众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去领会,“尧舜其犹病诸”的根本原因,应该说,正在于没有真正实现上下之间的相互敬重,换言之,孔子值此而提出了敬畏百姓和百姓尊严的问题。综上所述,孔门师生“问仁”与“问君子”之际的人格理想阐释,不仅指明了永远的民生政治主题,而且阐明了鲜明的人本主义价值观。
  ……
展开
目录

前言

 

斯文在兹

——君子人格的文化生成

 

礼乐皆得 谓之有德

——古代中国的乐教

 

雅道的精神

——文人的优雅生活方式

 

天文与神话

——以“重黎绝地天通”为例

 

中国创世神话中的文化基因

 

追寻“孔颜乐处”

 

立人与诗教

——《论语》教育思想漫谈

 

《逍遥游》的文学性及相关文本问题

 

诡辞以见义

——《太史公自序》的书写策略

 

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国人的“君子”理想

 

谈谈两宋理学“气象”涵蕴及其诗性品格

 

顾颉刚的性格、情感和疑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