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21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
2019年1月出版的六卷年选本,作为年度盘点的*佳文学系列,仍将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厚望,将发表于2018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杂文的选本,偏爱于真性情的袒露和书写,并寻求文学体验范畴的人文关怀。
21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更是替未来文化史家提供值得阅读和关注的优质版本。
“领衔主演”的滥用
◎江曾培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7十大语文差错,其中一个是“领衔主演”的滥用。当下荧屏和银幕,演员表中多有“领衔主演”的用法,而且往往出现多人并列。《咬文嚼字》指出,这违反了“领衔”一词的本义。所谓“领衔”,是指在共同署名的文件中,排名在第一位的人。也指在艺术表演者的名单中,排名在第一位的演员。不管用于什么场合,“领衔”只能是一个人,不能是一群人。
我以为,影视剧在演职员表中如此标注“领衔主演”,固然是一种语文差错,究其成因恐怕不是语文水平不高,而是一种虚夸虚假虚妄虚荣的思想作风在作怪。
一个剧目的演出,是由多个演员合作完成的,内中有主角也有配角,有唱头牌的也有跑龙套的,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演员队伍的组成,如同一切社会组织一样,成宝塔状,下面大上面小。也就是说,一般演员多,主演少,领衔主演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时下不少影视剧的演员表,则是“倒过来”,黑压压的一片多为主演。
主演,指主要演员,过去一部剧目一般是两人,一为男主角,一为女主角,如今大概已不能满足更多演员想拥有“主演”的名,于是就突破了“主”的含义,让戴上“主演”帽子的人越来越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主演”多了,也就难于体现众星捧月式的“主”的高贵了,这一称呼随之又为一些大牌演员所不屑,要求更上一层楼来突显自己,挂“领衔主演”的人遂多了起来。然而,这还摆不平,你能“领衔”,我为什么不能“领衔”,于是也就顾不得“领衔”是指排名第一的人,只能是一个人,而是任意违反其本义,使其多人并列,变成了一群人。就是这样,“主演”“领衔主演”的帽子还不够用,同时还用了什么“联合主演”“联袂主演”“特邀主演”等名头,加以摆平。
前些时间有一部电视剧,主演8人,联合主演33人,领衔主演12人,而一般演员为27人。80人的演出阵容,主演53人,竟占66%,这是完全颠倒了主次的设置。近期放映的一部电视剧,标为“联袂主演”的演员,也有20多人。就一部电视剧说,红花需要绿叶配,各有各的作用,主演是在剧中起主要作用的演员,要充分予以重视,但却不能多是“主演”和“领衔主演”,否则就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乱成一锅粥,致使剧作根本无法进行。
不论演员原有的地位名声如何,在一部影剧中的定位应宜其所扮演的角色,标之为“演员”、“主演”或“领衔主演”,而在人物结构上,“主演”总是少的,“领衔主演”更只能是一人,演员表上标出那么多“主演”与“领衔主演”,所以造成这一“名不副实”的情况,就是基于虚荣虚名的需要。
因此,“领衔主演”这一词语的乱用,并不像《咬文嚼字》所指出的,是由于语文知识的欠缺,如当事人递交法院起诉离婚的“起诉状”误成了“起诉书”,就多由于缺少法律知识所致。因为一般人不了解“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了向人民法院起诉而递交的法律文书,而“起诉书”则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又称“公诉书”。“起诉状”和“起诉书”的发起人有别,属两种不同的法律文书。“领衔主演”意思则是很容易为人们所了解,之所以会乱用,更多是有意为之,以满足一些演艺人员的虚荣欲,同时也为影视剧的阵容虚张声势,忽悠观众。
“领衔主演”的乱用滥用,是社会虚夸虚荣作风的一种反映,克服它固然要提高语文水平,关键则是要端正思想作风。
(《新民晚报》“夜光杯”,2018年1月1日)
001 序 时代风沙中的累累瘢痕 王 侃
001 “领衔主演”的滥用 江曾培
003 肥腻油腻成了“时鲜话题”? 齐世明
005 小圈子里的著名 介子平
007 “逃富”与“逃死” 桑林峰
009 “宗师去世无人问”的冷思考 迂夫子
011 所有的“差不多”,最后都会报复你 京 博
013 倘若齐白石去当官 朱仲南
015 从“入园考试”说起 张亚凌
017 水至清,真的无鱼吗? 罗浩声
019 我所理解的教育 韩 寒
023 “冰花男孩”的故事里写满庆幸与后怕 然 玉
025 脸书与书脸 刘诚龙
028 我的阅读习惯 俞敏洪
030 “我最怕期末”:一名大学教师的焦虑 周 凯
032 “世界自有其原则” 方鸿儒
034 电影《无问西东》的“莽气与灵气” 王 昕
036 把“儿童邪典片”逼进“铁桶合围”绝地 郑博超
038 别让“向钱看”破坏新媒体生态 一 然
040 都“总”起来了 吴 非
042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雪夜 孙小宁
047 谁卖了我的电话号码? 盛斯才
049 孩子天生是诗人,大人却失去了耳朵 曹卓彧
051 为亲情拓展对话空间 彭 飞
053 姑妄信之 韩 羽
055 每所高校都要有个拉风的名号? 邓海建
057 令人叹息的“暖新闻” 司马心
059 娱乐不是肉麻 乐 朋
061 少有人顾及鸟的感受 商子雍
064 大数据也可以有温度 张慧中
066 读者,书店最好的“合伙人” 张魁星
068 胡迁之死 鲁 敏
072 表情包也要有“法治脸” 谢 军
074 同学会是一场皮影戏 注定活在彼此记忆里 张五毛
076 规则意识当成现代文明通行证 高亚洲
078 历史与空间:从“节女堂”想到“女德班” 张桂辉
081 说“跪” 蹇庐氏
083 “迷失”的美感 唐 颖
086 旅行文学 王鼎钧
090 电视剧的智商 毛 尖
092 我们到底在怀念霍金什么? 尤琳娜
095 阳光也是最好的防骗剂 游宇明
097 那个测不准的时刻永远让我们着迷 宋明炜
101 我读鲁迅的小说 止 庵
104 霍金:第一位伟大的后人类 桃子酱
107 永远年轻可取吗? 薛 巍
110 从八抬大轿到人工智能 赵 威
112 生命在别处 南 帆
117 以写作保留希望 苏 童
120 又闻“只知周迅不知鲁迅” 凌 河
122 我不要向猝死医生学习 有关部门还真别觉得委屈 伍里川
124 好奇心是青春的密码 逄春阶
126 上百村民私挖冻肉 “淳朴”的人性为何变坏 舒圣祥
128 我们不再“震惊” 陈鲁民
130 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杨 杰
133 今天,我们都是流量的奴隶 窦 浩
137 那些受我冷遇的标点符号 张 正
139 《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 陈 刚
142 说“随和” 白子超
145 宝玉的“鱼眼睛论” 陈大康
150 我的愿望谁知道 吴 非
152 三不负主义 唐翼明
155 我们追求怎样的健康 曹 彬
157 何必“也学牡丹开” 孙文辉
159 警惕“注意力陷阱” 何冠军
161 奇葩的企业文化 恰恰是缺“文化” 殷国安
163 莫让“乱花”迷人眼 袁培行
165 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才能改变命运 赵巍巍
167 疏与密 渊 墨
170 卖蘑菇的小姑娘 从维熙
173 “悲摧”的贵族 张 希
175 时间的好孩子 苍 耳
178 点赞也要有资格? 江 岸
180 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 石 羚
182 逞能的悲哀 于文岗
184 可怜一曲“长生殿” 张 鸣
186 说 蚊 李兴濂
188 写回忆录 周炳揆
190 假作真时真亦假 廉 萍
192 废话和套话 童孟候
196 当我们在朗读的时候 何 婕
200 奉 承 王 勉
202 最奇崛的文化大师辜鸿铭 鲁先圣
205 圈定“目标校”引人才不能随心所欲 曙 明
207 狂傲背面是卑微 刘江滨
210 剧场与菜场 浅 水
212 读书人一直都在 只是恰巧你没发现 王钟的
214 道路的人性化“限宽” 沈 栖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