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书单推荐,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谈吃散文名篇精选,名人谈吃中的经典作品。女儿梁文茜授权。
★完整收录《雅舍谈吃》全部篇章,《谈吃拾遗》中的经典篇章,包括《西施舌》《火腿》《烤羊肉》《北京的零食小贩》《吃》《吃相》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齐白石国画彩插,齐白石的花鸟、虫鱼、山水,既有文人的雅气,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梁实秋的散文相得益彰,妙趣天成。
★无穷的食物,无尽的味道,是对世间的热爱!
对吃都能如此精细讲究,才算得上美好的人生!
只有热爱生活,生活才会厚爱你!
梁实秋通古博今,学贯中西,一生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
无论是写记忆中故乡的味道,还是四方美食、异域食色,无论是有名的酒庄茶楼,还是农家小菜、地方小吃,都能娓娓道来,无贵无贱,无偏无颇,各有千秋。难得的是,看似谈吃,却信口说来,旁征博引,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阶层的生活和文化、历史、渊源,在味道日常中,窥见一个时代的云烟雅事和四方风情。
这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烤羊肉
北平中秋以后,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羊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不知何故很多人家根本不吃牛肉,我家里就牛肉不曾进过门。说起烤肉就是烤羊肉。南方人吃的红烧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气,肉瘦,连皮吃,北方人觉得是怪事,因为北方的羊皮留着做皮祅,舍不得吃。
北平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为最有名,主要的是工料细致,无论是上脑、黄瓜条、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飞薄,切肉的师傅就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刀法,一块肉用一块布蒙盖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利落。肉不是电冰柜里的冻肉(从前没有电冰柜),就是冬寒天冻,肉还是软软的,没有手艺是切不好的。
正阳楼的烤肉炙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子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围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不像烤肉宛那样的大炙子,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一面烤肉一面烤人。女客喜欢到正阳楼吃烤肉,地方比较文静一些,不愿意露天自己烤,伙计们可以烤好送进房里来。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烤肉不需多少佐料,有大葱芫荽酱油就行。
正阳楼的烧饼是一绝,薄薄的两层皮,一面粘芝麻,打开来会冒一股滚烫的热气,中间可以塞进一大箸子烤肉,咬上去,软。普通的芝麻酱烧饼不对劲,中间有芯子,太厚实,夹不了多少肉。
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馋涎欲滴。可巧厚德福饭庄从北平运来大批冷冻羊肉片,我灵机一动,托人在北平为我订制了一具烤肉炙子。炙子有一定的规格尺度,不是外行人可以随便制造的。我的炙子运来之后,大宴宾客,命儿辈到寓所后山拾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浓郁。烤肉佐以潍县特产大葱,真如锦上添花,葱白粗如甘蔗,斜切成片,细嫩而甜。吃得皆大欢喜。
提起潍县大葱,又有一事难忘。我的同学张心一是一位畸人,他的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而心一是甘肃人,极嗜葱蒜。他有一次过青岛,我邀他家中便饭,他要求大葱一盘,别无所欲。我如他所请,特备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心一以葱卷饼,顷刻而罄,对于其他菜肴竟未下箸,直吃得他满头大汗。他说这是数年来第一次如意的饱餐!
我离开青岛时把炙子送给同事赵少侯,此后抗战军兴,友朋星散,这青岛独有的一个炙子就不知流落何方了。
烧鸭
北平烤鸭,名闻中外。在北平不叫烤鸭,叫烧鸭,或烧鸭子,在口语中加一子字。
《北平风俗杂咏》严辰《忆京都词》十一首,第五首云:
忆京都·填鸭冠寰中
烂煮登盘肥且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此间亦有呼名鸭,骨瘦如柴空打杀。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据说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所以我们既生而为人,也就不能免俗。然而讲究起吃来,这其中有艺术,又有科学,要天才,还要经验,尽毕生之力恐怕未必能穷其奥妙。
——梁实秋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像一朵花。
——冰心
他的学术文章,功在人民,海峡两岸,有目共睹,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辞。
——季羡林
吃是人生为数不多的享受之一,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以吃为首,除非我们老老实实地对待这个问题,否则永远也不可能把吃和烹调提高到艺术的境界。
——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