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厚积落叶听雨声:朱光潜经典作品全彩精编(2019版)
0.00     定价 ¥ 49.80
长沙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9995571
  • 作      者:
    朱光潜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全彩精编。精选朱光潜31篇代表作品,收录自《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也收录了《生命》《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等经典散文佳作。



精美图文,全彩装帧。收录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典雅版本,凝萃文字与生活的美意



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厚积落叶听雨声”启示着一种便捷而珍贵的“生活美学”,那就是预先为“美”准备好播种、发芽、生长的“苗圃”。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于“此时,此身,此地”,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代表,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我国现当代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厚积落叶听雨声》是美学大师朱光潜首部经典作品精编,收录《谈美》《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户晓的篇目,选编了《生命》《慈慧殿三号》《后门大街》等经典散文佳作,更特别精选了近60幅东西方艺术名作,精美图文,全彩装帧,解读大师毕生思想精华。

在这个叫嚣扰攘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经历过不美的岁月,置一个聆听的位置,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展开
精彩书评

李泽厚: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望尘莫及而想努力学习的。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余光中: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朱自清: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朱光潜的著作,“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如“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你想得知识固可读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谈资也可读它。如入宝山,你决不会空手回去的。”



柴静: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他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展开
精彩书摘

厚积落叶听雨声

美本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

生命

既没有了解生命,我们凭什么对付生命呢?于是我想到这世间纷纷扰攘的人们

慈惠殿三号

我在这城市中所听到的一切声音都像那一夜所听到的步声,听起来那么近.而实在却又那么远。

后门大街

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无论他们的生活是复杂或简单,关于谁你能够说,"我真正明白他的底细"呢?

花会

成都整年难得见太阳,全城的人天天都埋在阴霾里,像古井阑的苔藓,他们浑身染着地方色彩,浸润阴幽、沉寂,永远在薄雾浓云里度过他们的悠悠岁月。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

女性美和爱的心情原来是富于矛盾性的,谁能够彻底地窥透此中消息呢?

 

此身已近桃花源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

情人眼底出西施

在内心先酝酿成一个尽善尽美的女子,然后把她放射到你爱的人身上,所以你爱的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壳。

依样画葫芦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美”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它都是“抒情的表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

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无言之美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看戏与演戏

我们钟情、痛饮,在地面来去匆匆,像一群受惊的羊。

文学的趣味

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刚性美与柔性美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见欢爱而无留恋,见罪孽而无畏惧,一切希冀与畏避的念头在刹时间涣然冰释。

风行水上自成文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人生苦短,可有什么人或事,让你愿意为之停下脚步,静静欣赏。

文学与人生

文艺是含蕴在人生世相中的,好比盐溶于水,饮者知咸,却不辨何者为盐,何者为水。

流行文学三弊

真正的文学革命必定从充实内心生活做起。目前大患,不在表现内心生活的工具不够,而在内心生活本身的贫乏。

眼泪文学

我看最卑微的野花都有意义,但在眼泪无法企及的地方深藏。

诗的意象与情趣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

音乐与教育

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它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

 

站在后台看人生

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它们本来的面目。 

谈人生与我

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或者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谈十字街头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谈摆脱

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著;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人生快乐倘若想完备,一定要保存一点孩子气。孩儿气的好处就在有时使人偶尔把现实的重载卸在旁边,让心灵偷点空儿休息,好预备再出力。

悼夏孟刚

人生是最繁复而诡秘的,悲字乐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愚者拙者混混沌沌的过去,反倒觉庸庸多厚福。具有湛思慧解的人总不免苦多乐少。

 

此时,此身,此地

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着换另外一个境地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谈冷静

冷静的人才能静观,才能发现“万物皆自得”。

谈价值意识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

谈美感教育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干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慢慢走,欣赏啊!

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展开
目录



厚积落叶听雨声

>生命

>慈惠殿三号

>后门大街

>花会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



此身已近桃花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情人眼底出西施

>依样画葫芦



问渠哪得清如许

>无言之美

>看戏与演戏

>文学的趣味

>刚性美与柔性美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风行水上自成文

>文学与人生

>流行文学三弊

>眼泪文学

>诗的意象与情趣

>音乐与教育



站在后台看人生

>谈人生与我

>谈十字街头

>谈摆脱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悼夏孟刚



此时,此身,此地

>谈冷静

>谈价值意识

>谈美感教育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慢慢走,欣赏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