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张楚、老狼、李建傧、张浅潜、丁薇、筠子、姜昕、尹吾、莫染、周云蓬、左小祖咒、李志、赵雷、陈粒、陈鸿宇、苏阳、旅行者、万能青年旅店、李寿全、草东没有派对等四十多位音乐人和乐队的叙述,与读者分享好歌曲,追忆一代人的青春往事。
此间的少年
王阳这个名字大约已经很多年不被人提起了,也没人记得他曾经是一名跟唱歌完全不搭边的电脑工程师,在一家工业自动化设计公司里做着跟大学专业关系不太紧密的工作。如果没有认识最好的兄弟,也许他会做一辈子的工程师。
每个人的青春和爱情故事里都有他的歌,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他那场跑了18 年的爱情故事。永远是这样,现实可能比歌更打动人,更具有真实、质朴的力量。是的,他就是你们口中的老狼。
每个人都觉得他只是民谣歌手,甚至是局限在校园民谣的范畴,尽管他事实上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不太有人知道曾经的他也是很摇滚的,是学校摇滚乐队的主唱,那时候他听我最爱的U2、The Police(警察乐队)等。在北京,他曾和崔健、黑豹、唐朝多次同台演出。他所在的乐队有个很Rock 的名字:“青铜器”。
“青铜器”这名字正是高晓松起的。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南礼士路的建筑设计学院门口。唱了几首歌的老狼,被高晓松一下子相中了。他觉得他有一副比崔健还高三度的嗓音。
高晓松和老狼,他们互相成就了彼此,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擦出了音乐的火花,我们才得以有幸听到那么多好歌。
看过老狼的演出好几次,总觉得余味无穷,总想要再去看。晓松也说过他看过老狼的演出太多次,每次却还是会感动。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老狼是在西安的草莓音乐节,当时好几个舞台,观众很分散。主舞台,老狼即将出来压轴的时候,下面突然聚集了很多人。老狼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羞涩、内敛,台上和台下的他判若两人,用晓松的话说是“台下你看他眼神也没光,但一上台特别有气场。我在调音台前站着,能感觉到他唱到哪一句特别感动然后回头看我,我觉得特温暖”。的确如此,在草莓音乐节上,他引发大家的大合唱,我站在比较靠后排的位置,太阳有点毒辣,我也跟着大家轻声唱,唱着唱着就湿了眼眶。
而宋柯说老狼是他在“我是歌手”这个舞台上,见到的曾经在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当中,触过顶棚的人。我想,也许老狼的作品没有万晓利、周云蓬他们的作品那么深刻,那么具备现实和批判意义,但他却是我们这一代人整个青春时代的注脚和释义。
我不太喜欢大家给他贴这样那样的标签。校园民谣这个标签我觉得对老狼来讲没有任何意义。我想他自己肯定不愿意大家永远把他定位在校园民谣上。他后来唱朴树的《旅途》时说:“《旅途》的歌词特别像我们一点点长大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被岁月摧残,实际上那些激情都已经慢慢地消失在推杯换盏、杯光交错的那个时间里,但本身还是有音乐的激情在里面。”
记得庆山说老狼最好听的歌不是《同桌的你》,而是《青春无悔》。这首歌写于1991 年初,当时高晓松在外流浪了一圈回到北京,找到自己的破吉它时,它只剩下三根弦了,所以就写了这样一首九拍的歌。但这样的一首歌无论是身在青春年少的年纪,还是迈入中年离青春渐去渐远,每次听还是会被感动。
要在老狼的歌中选出一首最爱的还真的特别难。《麦克》是我最偏爱的;《虎口脱险》是我坐车时喜欢单曲循环的;失恋的时候我会听那首郁冬作词作曲、老狼演绎的《情人劫》;《青春无悔》不敢听太多遍,会勾起眼泪;《昨天今天》无论多冷的季节听都会一下子觉得温暖;《蓝色理想》多年来总在我沮丧和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予我前行的勇气……
提到老狼和那个宝贵的纯真年代,就想提提那些被人们忽略或者遗忘了的音乐人。20 世纪90 年代的民谣不是只有老狼。当时台湾有侯德健、潘安邦、齐豫、黄大成、刘文正、红蚂蚁等代表性的音乐人。大陆有郁冬、沈庆、叶蓓等,他们和老狼一起创造了20 世纪90 年代的校园民谣浪潮。一代人青春的共鸣在他们的歌声中被诠释放大。1995 年老狼推出的《恋恋风尘》这张专辑就是汇集了一大批音乐人的优秀创作。郁冬、曹钧(也是这个圈子里的重量级人物,键盘、贝斯、鼓都很拿手,最擅长电吉他,曾经和高旗组过呼吸乐队,2000 年和杨乐组成蓝调乐队)、林震宇(曾为老狼的《音乐虫子》创作词曲)、黑楠(独立音乐监制、作曲人,写了老狼的《蓝色理想》)等都为这张专辑献上了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如今时代风云变幻,一切都不同了,这些音乐人的境遇和现况也千差万别,相去甚远。
也许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都有一点坚持,愿意坚持自我,活得单纯,譬如尹吾,譬如郁冬,他们都特别低调,懂得跟世俗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被打扰和改变。和老狼的歌一样动人的是他和潘茜那段爱情故事。1986 年他们相识,当时老狼在一众追求对象中脱颖而出,成功开始了和心爱姑娘的初恋。17 岁那年他们牵了手。后来的很多年里他们经历了分分合合,最终携手迈入幸福的婚姻殿堂。现在孩子五六岁了吧,老狼和潘茜的幸福,就像尘埃里的光,不仅让他们自己觉得很甜,也让旁观者感到由衷地被照亮被温暖。算来有三十几年了,一辈子不算短也不长,只够爱一个人,唱并不多的歌,带着自由的一颗心旅行到远方。
时代变了,新民谣来了,民谣乐人变成了全能多面手,要懂互联网、懂营销思维、懂包装自己。但老狼还是那样,按照自己的节奏唱着歌,做着音乐,过着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们喜欢他不仅仅因为他的歌好听、打动人心,还因为他是一个内心有真实、清澈的东西的人,无论被世俗怎么磨砺、折损,都不改初心,坚持自己一贯坚持的。
他的人和他的音乐作品一样真实,平易近人,不矫饰,平淡中可谛听出人生的真谛。他不仅是按自己的节奏创作、演唱,也按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去过好从容纯真的人生。读书、旅行、唱歌、爱自己的女人和孩子,活得那么简单实在。
2012 年的时候, 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办了“ 此间的少年”——高晓松校园民谣作品演唱会,老狼和高晓松在结束时合唱了他们最爱的《恋恋风尘》。那真是绝无仅有的一场演唱会,我觉得老狼就是那个从来没有失去过自我的少年,此间的少年。
她是一只灵魂出窍的蝴蝶
19岁生日的时候,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几张自己刻录的光碟。还有和CD一般大小折叠的海报,也是DIY 的,上面有张浅潜的一首歌,还有她一张专辑的封面。
那时候,朋友喜欢张浅潜,喜欢比约克。而19岁的我还没真正体会到张浅潜音乐的好处。要在几年之后,听得多了,经历一些,才发现这个从前被自己忽略了的声音。一堆粗粝的沙子中,只有一颗很小的珍珠,散发着并不耀眼的光泽,不小心就会错过。
她的作品,不像Bjork(比约克)的实验性那么强,但是又有自己的高度,轻松超越了国内这些歌手。她也有一些相当另类的作品,从编曲到演绎的方式,譬如《不朽》,让你听完,冷到骨子里,你会觉得这只能是张浅潜的歌,别人怎么也唱不来。她的忧伤,她的冷艳,她的矛盾和挣扎,和吴虹飞又有很大不同,比阿飞更压抑,早期作品也带着更丰富的内涵。一百个人听,大概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她的歌词,使她看起来像一个一无所有但是充满思想的孤独的诗人:
风吹拂着,我的心被风干了
也许你能向我解释这一切,在夜里请你安慰我
阳光雨露晒干了你我的轻狂,抱紧了风一吹都没了
为何沉默的字越写越黑,呜……我无法回答
粮食和你是我的愁肠一股气结成了一团
疼痛时看看天上无边无际的星光……
她是一只会发光的蝴蝶,即使在黑暗中,她也有自己的光。她的光芒从来不靠别人给。她的纯净是因为无论世界多么污浊,都无法让她的身体或者心灵蒙尘。你可以把这定义为不谙世事,或者其他。一个人的才华不会背叛她,一个歌手的作品是她最真实最全面的写照。
有人赞她,有人贬她,有人觉得她心理有问题、缺乏最基础的为人处世的技巧,而早期,媒体最喜欢给她贴标签,用某种形象符号去定义她,反叛、全能等。但每一个,都不是真实的她。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世界、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唱歌创作,都带有个人化的东西,而不能把一些人笼统、主观地归类,贴上标签。
她从没有刻意地去乖戾桀骜,或者遗世而独立。生活怪异吗?并不,她唱的就是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现实,并不飘忽,也无关堕落或者毁灭,她只是比我们有更敏锐的感知,更华丽的灵气。因此,她的作品和她的人一样真实可感。如果轻易地给她的作品套上“意识流”“超现实”这样的标签,那只意味着这样的人不懂得张浅潜。
毫无疑问,她的才华是闪光的。如果中国音乐界、民谣界真的有哪个女歌手可以被称作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话,张浅潜当之无愧。她才是一个先锋的艺术家,一个跨界的艺术工作者。很久之前就在广州做模特(这也奠定了她日后独特的舞台艺术和舞台肢体语言),早在1995 年就举行个人油画展,1997年就获得摇滚乐队评选最佳女歌手奖。她还出书,出艺术作品文集,在中国首当其冲的以原创手法结合视听概念出了一本颇具实验性的艺术性作品辑《密码》。
她学小提琴出身,却又能画得一手很棒的油画,更是一位优秀的音乐人,而且比中国90%的女歌手都更懂得舞台的艺术。这才是她。而不是大家口中那个好像新新人类般的存在。
有些人并不是为标签而生,但是她的不凡与充满个性的灵魂又注定了她不会随大流,而终究成了一条特别的“倒淌河”,虽然流得缓慢,阻力甚重,但却义无反顾。
周云蓬说:“当我们听她唱片的时候,我们享受了一个艺术家能给出的最好的果实,这个果实是由她的个性、她张扬的性情、她充满悖论的感觉生出来的,也包括她不谙世事的那一部分。我们往往会奢望,又能吃到奇特的果子,又能看到一个四方周全、八面玲珑的人,岂知这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作为乐迷,当然希望她的境况能好些,能有稳定的环境让她创造更多的好作品。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她的作品上面,而不是在没有听歌的情况下就妄自评论一个根本不熟悉的歌手。
写这篇文的时候,单曲循环她的《牛虻生涯》,实在是太喜欢,无论歌词还是那特别的编曲:
我天生狂放从不放在心上,信仰的马力从来都在我的脚上
豪情万丈从不露在脸上,愉悦的血液从来都在我的身上
以风为舟以月为桨,你走在时空之上
我以大地为装天空当房,我走在江河之上
和其他民谣或者摇滚女歌手相比,浅潜显得不修边幅、落拓不羁,没有那么精致和柔和,但是却在不经意间成就了另外一种多变而冷艳的浅潜,拥有其他女歌手所无法模仿的那种浑然天成的落拓气质。这样的女孩,像是随时可以跳舞,无论在多么正统的场合。
和张浅潜一样,我也喜欢Bjork(比约克),当然同她一样,P.J.Harvey(波莉? 简? 哈维)更是心头至爱。她的音乐中,有民谣的质朴和清新,也可以有摇滚的暴戾与张扬,更间杂一些帕格尼尼尖锐的忧伤。一个同时喜爱着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和比约克的人,创作出来的音乐,摒弃了任何过去的套路,拥有着她自己的鲜明风格。
太多理性主义的歌者面对血淋淋或者垃圾场一样的世界,只能无奈而悲伤地喟叹,她却像个女斗士一样,高喊着:“现实是个鸟,我要找一把猎枪。”又有几个人在这沉默的社会里敢这样吼一嗓子?当大家都习惯了顺从、妥协、成熟、理性,只有她不愿意做那个乖孩子。
记得张浅潜曾写道:“看那午夜的向日葵,在无人的田野放逐,月华风霜只当作阳光雨露……置身于暗夜,依然守望清晨、执着……”
——这也正是她自己最好的写照。
她自幼就不是循规蹈矩的孩子,不喜欢做那些按部就班、听别人指令去行动的事。她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无论做音乐还是画画。所以,你很难给她定性为民谣歌手或者摇滚歌手。因为她的音乐作品中有实验音乐的影响,也会有电子音乐的成分。同时,因为她本身有着深厚的古典音乐基础,所以作品中还会加入古典音乐的元素,偶尔又会有民乐的元素。
这样的作品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说实话应该是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包括原来她签约的公司,都认为这样的音乐缺乏朗朗上口、可供快速传唱的东西。她是一个不愿轻易妥协或者背叛自己的人,因而混得再惨,也不愿去迎合别人的口味。如果她曾经的音乐充满那种破碎、虚幻、流离与寂灭的感觉,那么我特别希望她日后的作品,能让人看到她蓬勃向上的一面。孤独,但是并不落寞。当残酷青春远去,留下的不该是虚妄。
生命,有炽热的疼痛,也有温柔的幸福。有孤绝的时刻,也有温暖的拥抱。我相信她可以做她自己生命的主人,一个很好的主人。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和听众,用不着给她的个性或人生下定义。如果她注定是一株不被太多人知晓和喜欢的鹤望兰,那么你无法使她变为一株马蹄莲或者矢车菊。
我喜欢她在歌里非常自嗨地唱着:“别人的理想是出人头地,他的梦想是晃来晃去。”更喜欢她自顾自地唱着:“灰暗中我绽放着光亮,似太阳般炽热刚烈,此刻热量化作灿烂星光,在天地之间默默把你召唤。”虽然是吟唱爱情的歌,但我觉得她就是她自己的女王,可以骄傲地为自己加冕的女王。
第一辑 不是随便的花朵
003 贺兰山下的那些“花儿”
009 活在1988
015 张楚,一颗不在绳子上的珍珠
023 你若是嫁人不要嫁给我
029 草木一生,欢喜圆满
033 偏向故纸堆里寻真意
039 让我们一起溜出时代的后门
043 孩子,叫你妈妈带你去买玩具啊
046 此间的少年
051 民谣的春天还没到来
056 他们才是中国民谣史上的传奇
061 一个无法长大的人
064 在血肉模糊里也要开出花
068 一只离群的鸟
072 有些人一生只出一张专辑就够了
077 他只唱65亿分之1的诗与歌
081 千山万水,到头总要喝这一杯
086 四十岁的丁薇,二十岁的初心
090 更行,更远,还唱
096 她是一只灵魂出窍的蝴蝶
102 我是时间的新欢
105 雨天适合听程璧
111 和“丢火车”一起成长
115 我们坐在灯上,相互取暖
120 你不是随便的花朵
124 如同少年不惧岁月长
129 男孩看见野玫瑰
133 听他的歌会梦见大海和星光
136 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140 8又二分之一
第二辑 不为斗粮拉马车,却为风声过万重山
147 做那个为了风声过万重山的人
150 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
153 谁不是洞若观火,又心甘情愿地陷落
156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60 十年后,所有的事都只是下酒菜
163 你是永远都不会说爱我的哑巴
166 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
172 罗布泊,如今我只能在民谣里想象你
176 来 信
180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184 妈妈,民谣会好么
第三辑 恋恋风尘
193 白衣飘飘的年代
196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203 生活从来就不是我们能弄懂的事
207 莫妮卡
212 你好,陌生人
215 失落了故乡的人
226 后 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梦醒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姑娘。她敏感多思,写作和音乐就像一种生活需要,使她把创作当作路途,最终通向的是自由。抒发美和真还有希望,就是艺术的力量。——张浅潜
读梦醒的文字,感觉她像个诗人或是行者,不远不近、不夷不惠地坐在那里,淡然地听听写写,却又听得细致而敏锐,写得理性且深刻。——李建傧
她用文字描摹出了中国民谣与独立音乐鲜活真实的群像。那些独立而鲜活的音乐,浅吟或呐喊,你不能假装没听见、没看见。——莫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