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描摹了作者珍藏的各类老物件,这些留有岁月痕迹的老物件承载着感情、记忆甚至历史和人文,作者细腻地讲述了它们与自己相遇的缘分,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通过老物件而与有缘人的相遇、相知。老物件因为人的珍视、保藏,得到了生命的延续;人又因为老物件沉淀的记忆、文化,得到了精神的抚慰。
本书是一本关于老物件的文化散文集。器物与人接触、发生关联后便获得了生命和滋养,而老物件更是承载着感情、记忆甚至历史和人文。本书描摹了旧日里的用具、书房里的文玩、闺阁中的饰物以及年少时的玩物等各种留有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讲述它们与作者相遇的缘分,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和事。这本书可以让读者在忙于琐碎事务的喘息片刻,与作者一起去感受经历了时光之河洗礼的老物件,回忆起那些逝去的生活场景、尘封的陈年往事,放慢生活的脚步,找到一种zui朴素、zui纯粹的幸福。
鸽哨 • 跨越时空的灵动
鸽哨又名鸽铃,是装在鸽子身上的玩物,也是一种属于民间的风物,虽不登大雅之堂,却也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鸽子飞动时,鸽哨会发出悦耳的声响。一位诗友曾这样称赞它:有一种声音,是从云端传来的天籁之音;有一种声音,听到它就有一种想回家的感觉;这种声音就是鸽哨的声音。
小时候,村子里好多人喜欢养鸽子。在村庄的屋檐下,或屋顶上,悬挂或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鸽子窝,时不时有鸽子进进出出,尤其是早晨和傍晚,那真是一种独特的风景。一群群的鸽子或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或在屋顶上、树梢间盘旋,伴随着的是鸽哨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那声音平静祥和,给人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让人不由地驻足观望。
鸽子是一种俊美的鸟儿,体态优美,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站立时姿势挺拔,飞起来呼呼作响,让人顿生怜爱。我喜欢鸽子,亦喜欢鸽哨。飞翔在蓝天里的鸽子,像天边的朵朵白云,秀美漂亮。每当鸽子抖动着白色或银灰色的双翼划过我的视线,我的目光马上会从游离的状态变成追随,我的心也会随着鸽哨声飘然而动,上下起舞,留下的是许久抹不去的深深回响。
第一次养鸽子,是在十岁左右,它是一位远房亲戚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当我看到小纸箱里四只可爱的小灰鸽,转着圆溜溜的黑眼睛怯怯地望着我时,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用什么方式欢迎它们。我赶紧找来木棍、木板、铁丝还有纸盒,做了一个粪便可以漏到下边的简易鸟箱。从此,放学后照顾鸽子成了我的一件大事,喂食、喂水、洗毛、清理鸽笼……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鸽子慢慢长大,身体一天天结实起来,体态修长丰满,羽毛油光发亮,泛着荧荧的彩虹的光芒。这时候,可以给鸽子戴上鸽哨了。我便提着笼子去找二爷爷。二爷爷是做鸽哨的高手,能做出好几种形状的哨子。看着我可怜巴巴的样子,二爷爷二话没说,便让我进屋了。他一边做,一边给我讲鸽哨的知识,什么四筒哨、五联哨、梅花哨、九星哨之类的。没多大工夫,一个精美的“梅花哨”就做好了。
鸽哨做好了,系鸽哨亦有讲究。二爷爷让我按住鸽子的翅膀,他小心翼翼地把鸽哨穿在中间四根尾翎的根部,然后把一根细铁丝穿过哨鼻,两端一搭一扣,鸽哨就牢牢地系好了,无论鸽子怎样翻飞回旋,都不会掉。从此,每天早上,放鸽子、听鸽哨就成了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附近邻里的小朋友,用充满羡慕的目光,看着那天上飞过的精灵,让我骄傲极了。
每天,鸽子从窝里飞出,在我家的上空,上下翻飞,左右盘旋。哨声穿云破雾,让空虚沉寂的院落,着实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哨音时而高,时而低,风大时则激越短促,风小时则悠远绵长。在天高气爽的秋冬时节,万里无云,唯见鸽子在蓝天上飞舞,那情形十分美好,让我觉得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了。
有鸽子的日子是温馨的,有哨音的日子是快乐的。快乐的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溜走,我和鸽子们的快乐记忆亦是那样的短暂,如倏尔一闪的流光,转眼成为过去。搬到城里生活后,我曾想着养鸽子,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如今,徜徉于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已很难听到鸽哨声,那声音竟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鸽哨曾是首都北京最美的符号,被誉为是“最能代表北京的声音”。有一年去北京,我专门去胡同里寻觅鸽哨,可惜的是那哨声竟寻觅不到了。那些曾经发出了灵动声响的鸽哨,在历史的风烟中沉默,为时光的风尘所覆盖。幸运的是制作鸽哨的技艺被传承了下来,被誉为“京城大玩家”的王世襄老先生也留下了一本图文俱佳的《北京鸽哨》,让人可以一睹鸽哨的风采。
没有鸽子的天空是寂寞的天空,真心渴望有流动的鸽影、醉人的鸽哨声划过城市的上空。我知道,我的心灵深处永远都飞舞着鸽子的身影。在一个又一个早晨或黄昏,当我陷入某种无端的无聊和孤独时,我便将之前保存下来的鸽哨拿出来,自己吹吹,听听音儿,那些美丽的鸽子似乎从心底飞出,淤积着岁月尘埃的胸脯里便透过一股活风,获得一份平静与祥和。
壹部 一器一物总关情
粗瓷碗 • 家在光阴里侧影翩跹 3
食盒 • 器与食温暖相伴 7
铜火锅 • 百味消融小釜中 12
石拐磨 • 把日子磨得芳香四溢 16
月饼模子 • 花好月圆人团圆 20
擀面杖 • 与面有关的日子 25
咸菜坛 • 民间味道的档案盒 29
磨刀石 • 打磨走的似水流年 33
瓦 • 雨中美人眼睑低垂忆光阴 37
木窗棂 • 倚窗远眺心自闲 42
门环 • 敲打着回家的心扉 46
缝纫机 • 艰苦岁月的调色板 51
鞋拔子 • 逝去的老习俗提携了旧时光 55
汤婆子 • 暖化了数不尽的寒冬 59
算盘 • 精打细算光阴的寸金寸银 63
禅凳 • 枯坐成佛独对灯 66
鸡毛掸 • 熨帖人心的温暖 70
贰部 人要诗意地栖居
文房雅玩 • 还你自在心境 77
砚台 • 文人的一方田 81
笔洗 • 洗尽铅华自风流 85
印章 • 时光的钤印 88
竹雕笔筒 • 不可居无竹 91
青花瓷 • 最美的中国符号 95
石头 • 石不能言最可人 99
根雕 • 枯木不弃盼春归 103
雨花石 • 天生丽质难自弃 108
葫芦 • 捻作手心里的宝 112
紫砂壶 • 不媚不俗有乾坤 116
茶托 • 茶盏下的风情 120
茶叶盒 • 聆听岁月的故事 124
藏书 • 三更有梦书当枕 128
书签 • 轩窗风过书签乱 132
藏书票 • 小物件上天地宽 136
拓片 • 金石文中觅风雅 139
叁部 云想衣裳花想容
女红 • 飞针走线女儿心 145
旗袍 • 风情万种锁春晖 149
梳妆台 • 妆匣已满迷人眼 154
梳篦 • 梳齿间的细光阴 158
雪花膏 • 旧时光的味道 162
胭脂盒 • 红颜一场羞 166
指甲油 • 指尖风情最风流 169
戒指 • 一诺千金终相守 173
玉饰 • 冰晶玉肌飘清韵 177
香囊 • 胸前结香淡着衣 181
团扇 • 一团和气风自清 185
香炉 • 烟袅浓淡终不老 190
油布伞 • 撑出一方天地 194
箫 • 洞箫清吹最关情 198
古琴 • 一曲清音觅知音 202
花瓶 • 花自婀娜瓶自醉 207
肆部 童蒙旧物启灵台
年画 • 岁岁溢彩流金 213
竹风筝 • 忙趁东风放纸鸢 216
货郎鼓 • 不曾远去的记忆 219
邮票 • 方寸之间看世界 223
烟标 • 大千世界的小窗口 226
小人书 • 阅读的启蒙者 229
玩具箱 • 童心烂漫妙时光 232
泥玩意儿 • 女娲的后人会玩泥 237
鸽哨 • 跨越时空的灵动 240
蛐蛐罐 • 犹记当年促织鸣 244
酸梅粉小勺 • 舌尖上的甜甜蜜蜜 248
窗花 • 剪出来的花花世界 252
毛衣 • 温暖牌的千织万线 257
棉手套 • 冬天里最美的呵护 260
贺卡 • 翻山越岭的深情遥寄 265
信件 • 字字抵万金 269
留声机 • 偷得浮生半日闲 272
温馨提示:请使用长沙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吕峰的《一器一物》不只是对老物件的追忆、反刍,还有时间河流里的生活重现、精神构建。老物件的光泽、圆润、生死以及深入骨髓的温暖,是一种精神的弥补、疗伤和抚慰,是诸多的象征、隐喻以及本真的呈现。这种遇见是肉体的,也是灵魂的;是辽阔的,也是无限的。它是暗夜里的灯火、内心宇宙里的核子。
——杜怀超(作家)
老物件是可以让人在转瞬即逝的时代中找到永恒的东西,它通过储藏、沉淀一种记忆和情感,让内心变得广阔、宁静。吕峰的《一器一物》收集了无数的情感和记忆,让人轻易获得一种淡然笃定的从容,邂逅其中的每一个老物件都像遭遇一段感情,像遇到一个理想的情人,得到一种莫大的幸福感。
——巴陵(作家)
吕峰的《一器一物》以“我”的视角聚焦已经或即将消逝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诗意地呈现了渐行渐远的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活图景和恬淡心态。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开阔的艺术视野,为文化散文贡献了新的文本,展现了中华民族“士大夫”文化血脉中特有的平实、淡定、从容的精神世界。
——李枫(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流年暗转,诸多器物褪去光泽,立在废弃的场所,只有少许依然得以使用,亲近正在成长的少年们。通过文字去再现它们,也许会提醒每一个人记起来处,以及所有手边的事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吕峰的《一器一物》,工笔勾勒了老物件的形貌,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简练的笔墨下,是款款摇动的深情。
—— 楚些(散文评论家)